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基本阶段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技能和技巧的全过程。教学过程的恰当把握和妥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并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贯穿到教与学的始终,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个双边活动就其目的、任务来说,首先要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制约,也要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因此,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但有规律可寻的过程。
  关于教学规律,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规律,特别是目前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众所云云。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技巧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缺一不可。
  
  一、感知教材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获取课本知识为主要途径,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陌生的,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感知,表象清晰了,想象丰富了,那么理解和掌握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感知,表象模糊,只是对知识囫囵生吞,则就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提出问题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其次,促使学生把对象和背景区别开来,以便清楚地感知对象。第三,促使学生把整体和局部区分开来,要求学生先有整体的理解,然后再观察局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第四,促使学生把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别开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楚的概念。在这里,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如何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妥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形成新的表象,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
  
  二、理解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虽感知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的知识上,而且要把这些表象进行细致的加工,形成概念,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是本质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理解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东西,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也可以采用归纳与演绎的推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加足马力练,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巩固知识
  
  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把他人的知识及成果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知识的巩固这个阶段。所谓巩固,就是指把所学的知识牢牢的保持在记忆当中,少了这个环节,就是教学过程的中断,也就是说,有了感知和理解教材而没有巩固,就如猴子搬包谷,因此,经常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方法。
  
  四、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生学到了知识,就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运用,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生产劳动和各项社会活动,让他们多做实验,多进行实习,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课本上的知识就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这些活动不宜过多过繁,否则就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
  
  五、拓展知识
  
  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课本上的知识是已有的知识,我们只要理解了、掌握了,再会运用就可以了,便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整理。许许多多未知的知识点、知识面需要我们去攻克,因此,我们在学好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要有拓展知识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示自然、改造自然。
  (作者单位:812100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学区)
其他文献
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这一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随着改革的要求发生变化。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就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阐述个人观点如下,供大家商榷。  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如何将这一环节尽善尽美呢?的确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深刻地体现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们着重培养学生如
期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每当我把爱与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觉得自己从事的真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我教的班级里有个何同学,有段时间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刚开始,我以为孩子贪玩,忘记了写作业,就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把作业补上。可是,一星期的时间过去了,我发现何同学不但不完成作业,每天早晨还经常带方便面到学校吃,而且课上课下调皮捣蛋,学校大队部经常有他为班级减
期刊
关键词: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溺爱迁就、智力第一、相互矛盾、物质奖励、放任自由。  主要内容: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
期刊
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师生关系,既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又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与学不只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关系,也不仅仅是人与知识的关系。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教与学的关系有它的特殊性,但不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独立存在。因
期刊
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学校里留守学生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由于缺少关爱,急需教师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一、留守学生的特殊心理    1、自卑型  这类学生沉默寡言,心里有一种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  2、渺茫型  有的留守学生由于缺
期刊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来说,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个别教育,是指班主任难以定时,定地,定人,定事而又必须随时随地,随人随事机智地进行教育。狭义的个别教育,是指班主任通过个别接触的形式,对特定的对象所进行的教育。这里探讨狭义的个别教育,它一般是指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两头“冒尖”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他们都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应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期刊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以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我承受过失败的痛苦,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将课外练笔称为《练笔日记》,因为练笔日记兼有日记与有序练笔两种性质。现将主要作法介绍如下:    一、引导  课外练笔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每学期开始,当我要求学生写练笔日记时,平静的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一句话,不愿意,理由很简单,上小学时没写过,每周一篇作文都很为难,一天一篇日记谈何容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 等手段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注重实验探究,保证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安排实验活动: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老师的赏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是优秀的”,从而信心百倍地进行学习,赏识激励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宗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赏识激励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寻找学生的可赏识、可激励之处  1、
期刊
一、面临写作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