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技能和技巧的全过程。教学过程的恰当把握和妥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并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贯穿到教与学的始终,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个双边活动就其目的、任务来说,首先要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制约,也要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因此,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但有规律可寻的过程。
关于教学规律,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规律,特别是目前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众所云云。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技巧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缺一不可。
一、感知教材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获取课本知识为主要途径,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陌生的,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感知,表象清晰了,想象丰富了,那么理解和掌握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感知,表象模糊,只是对知识囫囵生吞,则就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提出问题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其次,促使学生把对象和背景区别开来,以便清楚地感知对象。第三,促使学生把整体和局部区分开来,要求学生先有整体的理解,然后再观察局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第四,促使学生把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别开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楚的概念。在这里,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如何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妥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形成新的表象,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
二、理解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虽感知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的知识上,而且要把这些表象进行细致的加工,形成概念,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是本质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理解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东西,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也可以采用归纳与演绎的推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加足马力练,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巩固知识
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把他人的知识及成果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知识的巩固这个阶段。所谓巩固,就是指把所学的知识牢牢的保持在记忆当中,少了这个环节,就是教学过程的中断,也就是说,有了感知和理解教材而没有巩固,就如猴子搬包谷,因此,经常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方法。
四、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生学到了知识,就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运用,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生产劳动和各项社会活动,让他们多做实验,多进行实习,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课本上的知识就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这些活动不宜过多过繁,否则就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
五、拓展知识
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课本上的知识是已有的知识,我们只要理解了、掌握了,再会运用就可以了,便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整理。许许多多未知的知识点、知识面需要我们去攻克,因此,我们在学好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要有拓展知识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示自然、改造自然。
(作者单位:812100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学区)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并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贯穿到教与学的始终,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个双边活动就其目的、任务来说,首先要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制约,也要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因此,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但有规律可寻的过程。
关于教学规律,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规律,特别是目前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众所云云。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技巧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缺一不可。
一、感知教材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获取课本知识为主要途径,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陌生的,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感知,表象清晰了,想象丰富了,那么理解和掌握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感知,表象模糊,只是对知识囫囵生吞,则就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提出问题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其次,促使学生把对象和背景区别开来,以便清楚地感知对象。第三,促使学生把整体和局部区分开来,要求学生先有整体的理解,然后再观察局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第四,促使学生把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别开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楚的概念。在这里,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如何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妥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形成新的表象,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
二、理解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虽感知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的知识上,而且要把这些表象进行细致的加工,形成概念,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是本质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理解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东西,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也可以采用归纳与演绎的推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加足马力练,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巩固知识
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把他人的知识及成果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知识的巩固这个阶段。所谓巩固,就是指把所学的知识牢牢的保持在记忆当中,少了这个环节,就是教学过程的中断,也就是说,有了感知和理解教材而没有巩固,就如猴子搬包谷,因此,经常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方法。
四、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学生学到了知识,就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运用,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生产劳动和各项社会活动,让他们多做实验,多进行实习,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课本上的知识就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这些活动不宜过多过繁,否则就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
五、拓展知识
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课本上的知识是已有的知识,我们只要理解了、掌握了,再会运用就可以了,便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整理。许许多多未知的知识点、知识面需要我们去攻克,因此,我们在学好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要有拓展知识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示自然、改造自然。
(作者单位:812100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