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技术交流协会对德国企业术语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05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国技术交流协会是欧洲最大的技术交流协会,它是在德国范围内为人们的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经验交流的最佳平台。文章介绍时任德国术语信息文献中心主任的施米茨教授和德国技术交流协会施特劳布女士在2016年牵头对德国企业开展术语工作情况的再调查。此调研报告英文版刊登在2016年9月《技术交流杂志》的英文网络版上。算是2010年同项调研的续篇。此项调研是以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的名义进行的。文章旨在介绍这篇报告,为读者了解德国企业的术语工作提供一些信息。
  关键词:德国技术交流协会;2016年德国企业术语管理状况;企业术语工作复杂性;企业产品生产的循环周期;企业翻译服务;产品本地化服务;企业有效术语管理工作机制理念
  中图分类号:H08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2.006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by Tekom in 2016 about the Terminology Work Implemented by Companies in Germany //QIU Bihua
  Abstract: The German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 Die Gesellschaft für Technische Kommunikation-tekom Deutschland e. V. ) is the largest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in Europe. It works as a platform for exchanges of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s for its members in Germany mainly. This article tries to introduce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made by tekom in 2016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work implemented by companies in Germany. The English version is published in the tcworld magazine on-line with the title “Tight budgets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languages impede terminology work”. This report can be regarded as a second report after 2010. The main researchers are still professor Klaus-dirk Schmitz who takes a role as director of the German Information and Dokumentation Center for Terminology, and Dr. Daniela Straub who is responsible for surveys and studies at tekom.
  Keywords: the German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the situation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work in companies of Germany; the com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work inside and across corporations; the lifecycle of production; the service of translation for corporations; the service of localization for products; notions of the effective termi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歐洲技术交流协会(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tekom Europe e.V.)是全球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最大的协会。目前,它已拥有的9000多名成员,都积极活跃于技术交流及相关领域里。协会的主要任务是支持欧盟的各项重要目标,代表科技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并为提高欧洲总体的经济竞争力贡献力量,协助开展对年轻一代和各种从业人员的技术交流培训活动[1]。德国技术交流协会则是欧洲最大的技术交流协会,它是在德国范围内为人们的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信息交换和经验交流的最佳平台[2]。而tcworld有限责任公司(tcworld GmbH)则是欧洲技术交流协会的业务分支机构。其核心业务目前是为欧洲、中国和印度提供技术交流方面的培训和各种相关支持[3], 它创办有技术交流领域的英文版网络电子杂志《技术交流杂志》(tcworld magazine)和德文版网络电子杂志technische kommunikation,旨在为在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技术市场竞争中,每一个面临技术交流挑战的个人和团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
  德国技术交流协会2010年对德国企业术语工作状况进行过调研,主旨是了解在企业里开展术语工作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又会给企业造成什么样的成本浪费[5]。调研显示:到2009年中期为止,在德国开展术语管理工作的公司还是占少数。参与德国技术交流协会这次调查的企业中,只有20%的企业已经在积极运作着有效的术语管理系统。但令人乐观的景象也是存在的:2009年在许多企业里,术语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接受调查的企业中,20%处于术语工作的引进阶段,22%处于术语工作的了解阶段,17%的公司当时还没有跟术语工作挂钩,另有1%的企业完全抵触术语工作,其余的则没有反馈。   参与此次调研的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研究人员认为,上述调研结果完全可以为各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路。同时,在调查问卷中,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的术语学专家也为受调查者提供了对术语工作基础理论的重要解释,而且在这些貌似抽象的理论部分,都配有术语用户的现实术语工作报告,也提供了术语工作的个案分析。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研究人员还对术语工作与企业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由此也为企业开展自己的术语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商业模型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模板。在这次调研工作之后,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研究人员还准备了一个详尽的手册,包括对涉及术语工作的所有软件系统的性能进行描述,同时也提供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术语管理、术语提取和对术语进行控制的国际术语管理系统的概况介绍。
  2016年,时任德国术语信息文献中心(Die Deutschen Informations-und Dokumentationszentrums für Terminologie)主任的施米茨(Klaus-dirk Schmitz)教授又与德国技术交流协会负责调查研究工作的施特劳布(Daniela Straub)女士再次合作组织了对当时德国企业开展术语管理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施米茨教授不仅多次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术语标准的活动,近年来写有《术语学和术语数据库》(Terminology and Terminological Databases)和《从维斯特到ISOcat——数据分类的历史性发展》(Von Wüster zu ISOcat—Zur geschichtlichen Entwicklung von Datenkategorien)等著作,2010年荣获“维斯特奖”(为获得此奖项的迄今为止的唯一德国人),而且积极参与世界范围的企业术语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和调查,包括多次参加德国技术交流协会在中国举办的会议,为中国华为集团举办企业术语管理的培训讲座[6]。笔者在本文主要介绍施米茨教授在2016年牵头的这项调研活动,与其2010年的调研形成一种比较,希望能为中国企业逐步开展术语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2016年的这项对德国企业的调研结论是:“企业紧缺的预算和增多的工作语言,阻碍了术语工作的顺利开展。”[7]
  截至2016年中期,在德国范围内,有哪些企业已经开展了术语管理工作?哪些部门在承担着术语管理任务?商业界的专业人士们又是如何评估术语管理工作带来的收益的?这种潜在的成本节省能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德国技术交流协会在2016年又对德国的企业界进行了追踪调研,以期为关心企业术语管理工作的人们提供必要的信息。
  像施米茨教授这样的术语学家们一致认为:术语工作在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至关重要[8]。因为各种组织里,术语管理工作确保了部门之间术语使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这也加快和优化了翻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当企业或者各种组织与外界利益相关方(例如,其他的组织、服务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时,术语则在维护一个统一的企业形象和保持其恪守信誉的客户服务记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技术交流协会代表德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消费者委员会[the Consumer Council of 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German 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在2010年发表了对德国企业开展术语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从消费者的角度显示了在企业开展术语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指出术语使用不当以及造成的翻译错误是导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客户之间理解障碍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科技文献错误百出的主要原因。
  2015年的调研结果发表在英文版网络电子杂志《技术交流杂志》(tcworld magazine)2016年9月版上。共有800名德国企业人士对调研问卷进行了反馈,其中,24%是企业经理,74%是企业雇员。72%的问卷反馈者在产业界任职,17%在软件公司工作,另外的11%则在其他领域工作。
  那么企业里究竟是哪些人员在负责术语管理工作呢?
  实际上,在一个企业内部,许多部门都在开发、传递和使用着术语。即使没有誰特意标明自己正在从事的跟术语有关的工作名曰“术语管理工作”,术语管理工作在企业很多部门里其实也是普遍存在着的:因为很多部门都需要产生新的知识,需要把头脑里的知识变成文字,甚至需要翻译成别国语言,将其本地化而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
  这项调研的现实数据表明:在一个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涉及术语的生成问题。新的术语和名字主要“诞生”于以下部门:研究和开发部、设计部、市场部、技术文献管理部、培训部和本地化/翻译部。需要术语工作的部门如此之多,而企业里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循环周期又比较复杂,这也使得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术语管理工作的运作变得更加棘手,因此,对企业整体的术语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和布局也就异常重要。
  图1是一张英文版的企业产品的循环周期图,表明在每一个环节有哪些信息随之孕育而生。
   事实表明:生产一件产品的同时,又生成了许多的文件。
  信息生成的复杂性由两个因素加重:一个是几乎所有的信息产品都必须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因而它们都需要进行本地化和经历翻译过程,也就是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借助一种媒介。由此带来另一个后果,即一种产品在不同语言里却能产生多种信息产品,而且还不止借助于一种媒介进行传播。
  调研显示,企业里参与分派术语的部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平均每11种不同的信息产品就需要翻译成12种语言, 而在2010年企业生产的信息产品,需要翻译成的目标语言平均起来只有10种。而在2016年,就参与问卷的所有公司的信息产品而言,至少45%需要翻译成其他10种以上的不同语言。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企业术语工作的复杂性与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呢?   在调研中,参与问卷的企业介绍了他们本企业的产品信息是如何从原始信息转换成翻译信息,又是如何实现产品本地化的。他们提供的调查数据不仅再次表明在企业运作中术语生成的复杂性,同时也显示出在企业内部,开展术语管理工作着实有些难度。但事实也说明,如果在企业运作中分派和使用的术语前后不一致,由此导致的交流理解上的困难则更棘手。在这项调查中,89.5%的企业报告说,他们的不少部门或者雇员具有为同一产品使用不同术语的经历。而且,这种事情还经常发生。74.6%的受调查者反馈说,在自己企业的不同文献里,经常发现同一事物使用不同术语的情况。参与调研的雇员里,51.9%的人反馈自己常常无法立刻理解某个术语的含义,而57.2%的人会马上询问正确的术语应该是什么。
  在此施米茨教授再次强调[9]:如果在企业跨部门之间开展有效的术语管理工作,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企业中的术语使用混乱问题[4]。当然,由于几乎各个部门都要与本企业外从事产品销售的服务商(或者为企业提供其他服务的机构)打交道,因此,这就增加了本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术语协调的难度。2014年,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的外部服务商(70%)通常使用经翻译(或者已经本地化了)的技术文献,而外部服务商(32%)“自创”术语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仅有五分之一的企业不使用外部服务商。拥有1000 人以上的工业组织使用外部服务商的概率要远高于中小型规模的企业。 因此,考虑到大型企业这些外围的与信息服务相关的服务商或者服务机构对术语工作的介入,建立跨企业和跨机构的术语管理系统,应是保证企业实现术语使用连贯一致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对企业有用的信息转变成文字或者翻译项目得以实施所需的周期都愈发简短,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但需要翻译的文献海量存在——这一事实又不容忽略。因此,优秀企业的决策者必须综合考虑该如何节省时间和成本。
  对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翻译服务的供应商来说,只让一位翻译人员独立将一份科技文献翻译成完全本民族语言,实践证明这根本行不通。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是把这种翻譯服务移交海外。譬如,有的德国企业把英语翻译任务分派给在印度的分公司。但这样处理造成的问题则是,由于一份科技文献的翻译任务常常分派给了几位翻译人员去完成,因此,翻译成品里各位翻译人员所使用的翻译风格和所使用的术语并不完全一致。
  在德国技术交流协会2016年的这项调查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要解决好上述“高亮”显示的问题,在企业内外建立起连贯一致的术语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在这项调查中,只有19%的企业认为在他们的企业组织工作里,术语管理工作没有提到日程上来。21%的企业正在引进和开发术语管理机制,25%的企业已经在企业组织规划里积极地设计术语工作蓝图了。这项调研还调查了德国企业使用确定术语的时间周期。其中,19%的企业的使用周期是1年或者少于1年;21%是1~2.5年;25%是2.5~5年;20%是5~10年;16%的企业则长于10年。客观地说,德国企业开展术语管理工作也还只是“新生事物”。40%的企业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展术语工作。这种情形也能从各企业自己的术语库上反映出来。近年来,总体上各企业的术语库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平均而言,术语管理工作只实施了不到1年的企业术语库拥有1009条记录;有着1~2.5年术语工作历史的企业,其术语库拥有记录量达到3893条;有2.5~5年历史的拥有5261条记录;术语工作开展了5~10年的拥有5196条记录;而10年以上的术语库, 其术语记录则达到了5417条。
  一般而言,各企业术语库除了所有该收录的术语名称之外,它还包括定义(占78%的企业)、所属专业学科的信息(占78 %的企业) ,此外还对术语的状态值进行了标记(占71%的企业),譬如,“推荐使用”(preferred)、“允许使用”(permitted)、“不允许使用/废弃的”(deprecated)、“绝对不可使用”(locked)。有的企业(占51%)还添加了与术语相关的语法信息(性、数、格)等。另有40%的企业附加了图表,33%的企业还添加了诸如产品生产流程、客户信息等详细信息。
  经过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的这次调研,对于德国企业为什么终于决心开展术语工作,施米茨教授等得出了几个原因:企业技术文献在国际竞争中需要具有合法性;企业产品品牌要在国际市场站得住脚;循环周期需要缩短;每件产品的功能都在日益增加,这也导致了相应术语的增多;新术语在需要翻译成的目标语言里具有异质性;信息量与日俱增;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文献和信息数量也不断增加;出版这些信息的媒体也多种多样;开发信息和进行翻译服务的时间周期缩短;产品信息等需要翻译成的目标语言的种类增加;翻译量增大;一份文件需要由不同的翻译者同时进行翻译;企业需要节省成本和提高质量。
  即使上述这些原因相当站得住脚,对是否在企业中开展术语工作,企业决策者们依旧举棋不定的主要焦点,在于术语工作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和它能带来多大效益上。
  在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的这次调研中,当问到企业术语管理工作是否可以节省成本时,参加问卷的企业雇员的主观评估情况是:3.3%的雇员认为节省程度很高;11.5%认为高;17.6%认为比较高;31.5%认为较低;12.1%认为低;7.45%认为很低;16.7%认为无法评估。也就是说,只有32.4%的雇员对企业术语管理工作是否可以节省成本的态度是积极的。
  而人们对术语工作是否可以潜在提高产品质量的评价态度则显示出另一种结果,大多数的受调查者的反馈是积极的:赞同程度很高的占6.9%,高的占20.2%,较高的占29.9%,较低的占20.6%,低的占6.3%,很低的占4.1%。
  施米茨教授等认为,即使这次调研的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德国企业术语工作的状况,参与调研的企业人员的主观态度还是反映出,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术语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节省了企业成本。   施米茨教授等研究人员也把本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术语管理工作的受调查者的反馈意见,和那些尚未开展术语工作的企业人士的问卷答案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又展示了另一番图景:那些本企业有术语管理工作的企业人士的答卷,显示出对术语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成本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占48.5%);而与此相反,那些本企业没有术语管理工作的企业人士对此赞同的只有19.3%。另外也显示,人们越是具有术语管理工作经验,企业所涉及的语言翻译工作越重,人们对术语管理工作可以节省企业成本的认识越是深刻。而在对企业术语管理工作是否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调研结果也呈现出这两组人士具有非常不同的态度:73.4%的本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术语管理工作的受调查的企业人士,他们对术语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认识持积极态度;而在那些本企业尚未开展术语工作的人士中,对此问题持积极态度的只有43.9%。
  施米茨教授等重申:即使2016年德国技术交流协会的调研工作是建立在主观评估基础上的,但它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它可以对企业决策者实施术语管理举措提供重要的战略性影响。虽然要为术语工作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很大益处进行论证提供坚实论据绝非易事,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硬性的数据的,例如,翻译人员在翻译记忆系统上进行检索和寻找术语配对的频率。大家同样可以发现,进行了术语管理工作的翻译人员,他们从事翻译工作和进行编辑校对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事实同样证明,术语管理工作也为翻译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6年德国技术交流协会进行调研时,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开展术语管理工作的同时,也通过“协同作用”与其他起支持作用的系统相配合,而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很大收益。例如,82%已经运作术语管理系统的企业,他们同时也运用着翻译记忆工具;33%的企业还同时使用对语言进行控制和标准化的系统工具;另有20%的企业则同时使用文本控制系统。
  如果把2016年的这项调研报告和德国技术交流协会2010年进行的第一次调研进行对比,人们还会发现,在这6年间,德国企业经历了一个新的学习认知过程,企业决策者们也逐步认识到,产品质量不仅仅是简单的成本动因问题,对产品质量进行优化同样有助于节省成本。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术语管理工作:在源语言中形成與产品生产和销售相关的语言内容,以及在为目标市场提供这种语言内容的本地化的翻译对等物时,确定的术语能够节省这个运作过程中的成本,这一点已经不容置疑。
  提到2016年的这项调研得出的积极结论,简而言之就是:德国企业对其术语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很大提高,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交流领域实施有效的术语管理工作机制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本文主要编译自Tight budgets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languages impede terminology work(http://www.tcworld.info/e-magazine/technical-communication/article/tight-budgets-and-a-growing-number-of-languages-impede-terminology-work)和tekom study: Cost and effectiveness of terminology work(http://www.tcworld.info/e-magazine/content-strategies/article/tekom-study-cost-and-effectiveness-of-terminology-work)。
  参考文献
  [1][EB/OL].(2014-11-25)[2017-11-21].http://www.technical-communication.org.
  [2][EB/OL].(2015-01-12)[2017-11-20].http://www.tekom.de/ueber-die-tekom/die-tekom.html.
  [3][EB/OL].(2016-07-21)[2017-11-21].http://www.tcworld.info/footer/about-tcworld.
  [4][EB/OL].(2017-06-19)[2017-11-18].http://www.tcworld.info/e-magazine.
  [5]tekom study: Cost and effectiveness of terminology work[EB/OL].(2010-12-20)[2017-11-19].http://www.tcworld.info/e-magazine/content-strategies/article/tekom-study-cost-and-effectiveness-of-terminology-work.
  [6][EB/OL].(2016-03-13)[2017-11-21].https://de.wikipedia.org/wiki/Klaus-Dirk_Schmitz.
  [7]Tight budgets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languages impede terminology work [EB/OL].(2016-10-15)[2017-11-20].http://www.tcworld.info/e-magazine/technical-communication/article/tight-budgets-and-a-growing-number-of-languages-impede-terminology-work.
  [8][EB/OL]. (2016-09-23)[2017-11-18].http://termcoord.eu/termania/why-is-terminology-your-passion/interview-with-prof-dr-klaus-dirk-schmitz.
  [9]Collaborative Terminology Management[EB/OL].(2009-08-13)[2017-11-18].http://www.tekom.de/upload/2778/2009_Schmitz.pdf.
其他文献
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调查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元认知策略和四级成绩之间的关系,并运用SPSS 13.0对统计数据进行了T检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汉、壮两个民族非英语专业学生被试在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常见题型,本文将举例说明其证明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自2016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知识服务平台——术语在线(termonline.cn)上线以来,已累计提供1565万余次术语服务。平台融合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30余
摘 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学校的传统教育手段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学校以往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全球信息化大潮的步伐。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学校应利用现今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提供更便利、更广阔的空间以方便学生。数字图书系统是当前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实践中的体现。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较大地解决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料贫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
“我们最近将到北京进行项目先期推广。”6月22日,青岛“对话奥运城市”论坛上,凯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凯悦置业”)董事长王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开发
目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普遍的问题是缺乏总体规划,很多学校在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时候,一般都是按需建设,是一种打补丁的应用建设方式,因此造成现在大部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瓶颈就是——不是没有应用系统,而是数据不一致、数据不共享、应用不集成等等,这是目前高校遇到比较多的、经常谈论的一些问题。    一、从案例中看微软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微软在为上海交通大学实施教育信息化时发现,该校的业务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校园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越来越多,校园服务信息化是由广大师生实际需求所推动的校园信息化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在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并详述了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呼叫中心、网站系统和信息中心。  关键词:信息化 综合服务平台 呼叫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5-0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论述了基于.NET的分布式多层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及功能实现过程:从某高职院校教师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要求出
科学的专业英语听力教学评价体系对解决听力教学质量滞后的现状必不可少,也是提升学生英语听力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将形成性评价体系引入英语听力教学中,构建以其为主的评价
生:熟了的苹果为什么总向地面降落?师:实际上不只苹果是这样,一切物体在没有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