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作文教学的三个原则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为标志,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正在悄然引发作文教学中的一系列深刻变革。而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现代教育手段,必然使得现代的作文教学课堂具有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
  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的内容引入作文教学,并对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发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改变课堂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如何开辟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呢?我认为必须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需要原则
  1.心理需要
  满足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是人行动的目的,也是人们乐于行动的兴趣之源。任何活动,如果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就成了“必须”,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写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写真情、讲真话”便是抛开苦思冥想、痛苦煎熬的良方。“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信息量暴增,每天,眼花缭乱的内容乍看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写作需要?
  叶圣陶先生说:“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惰性的自然”,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就提出了“你的生活很重要”的写作观。无论眼前的内容有多么丰富,内心需要的,才是真正适合的。
  2.情感激发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强调了人的情感需要对写作的重要性。
  情感是流淌在作文始末的一条河,情感的需要会转变为文字,滋润着人、事、物、理。“互联网+”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更多样的学习可能,更多元的课堂模式。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的内容层出不穷,如何挑选素材自然也成了困扰学生的大问题。很多学生会在拿到作文题时粗略审题,而搜寻一些“心灵鸡汤”式的材料。其结果必然是东拼西凑,满目疮痍。
  选择作者的情感需要,是写作的必须。还原本色生活,纯朴自然,生动活泼地或叙事或议论,让语言成为情感的倾吐。
  二、创新原则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直至信息社会,在这变迁中不断包容兼并,创新是不变的原则。
  1.模仿是创新的起点
  在计算机、互联网乃至移动终端大量出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仍然坚持把社会、自然﹑家庭、历史文本、经典影视、实体图书馆、网络图书群的阅读以及学生自己的心灵感悟等作为学习﹑生活和写作的最重要资源。
  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学生轻松地获得了写作模仿的对象,以往难以解决的若干素材问题迎刃而解。
  由作品的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到写作思路和文章语言,无不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课堂授法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模仿实践。更可以依托日记、博客等载体进行尝试,这大大地促进了写作教学的发展。
  2.广泛是创新的保障
  “互联网+”带给了课堂教学新的革命,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被打破,广泛学习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的提出正是源自这个背景。
  (1)放眼课外
  优秀的演讲和对话会萌生出优秀的写作灵感,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关键在于读、说、听、写、评、探、创七字诀。每一节语文课,应当从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开始。高一年级演讲内容可以提前固定,按照学号顺序轮流;高二、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每日新闻内容,自主决定演讲内容。但凡有同学演讲,就必须有同学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进行几个字的简单总结,关键词,体悟,以此作为今后的写作素材。
  (2)立足课堂
  课堂是学生作文教学的主战场,一堂课45分钟,能够改变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点点。作文教学的步骤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到用例、深化、文采、创新……都是重点,但什么都讲,就可能什么都讲不好,更何况讲评课也要讲练结合,有认识之后还须有训练才能上升为能力。因此每一节讲评课在保证一两个着力点的前提下,也必须顾及面的问题(审题立意不能不讲、范文引领不能不做),同时根据训练中反映出的问题选择重点进行讲评,并力求广泛突破。
  鼓励自由读,自由说。具体做法是对网络时新的文章或新闻进行点评。点评时尽量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支持有想象力的同学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当然也要肯定学生与网络上一致的观点。
  (3)课后时评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而严谨的,相比之下,课后就宽裕而广泛得多了。有了移动终端,学生可以轻松地了解世界,关注生活,掌握知识。这个时候,时评就成了创新写作的一种新时尚。
  时评即时事评论,让学生对当下的热点和社会大事件进行点评无疑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时评中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见解,不知不觉中,写作素材和成熟的思维便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三、尊重原则
  “互联网+”是一种跨界行为,更多元化,视角更大,但也更容易迷失自我。尊重和人文是这种形势下写作教学的重要原则。
  1.以人为本、引导得当
  指导学生对身边的“新事物、新现象”的认知和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写作的宗旨。“互联网+”环境下,新生事物显然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些新生事物进行辨别、筛选就显得特别重要。
  写作的主体是人,作文的本质是文字主体独特个性和内在精神的自由显现,是其创造力、生命力的外部显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放人的心灵和精神,把写作主体潜在的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爱“我”、尊“我”、扬“我”的主流思想,立足人文,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乃至心灵的自由,最终让学生冲破思想的禁锢,忠于生活、忠于自己、忠于心灵,突破陈旧、突破思维、突破模式,敢于“越位”、勇于面对、敢于反叛,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品味人生,用自己的文笔去锤炼人格。
  2.体现个性、客观评价
  “互联网+”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更应注重体现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社会(如时尚美文、经济新闻、娱乐杂谈、网络文学、早恋、校园暴力、课业负担、亲子代沟……),并善于从中发现写作素材,美好人物与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发现严峻现实中阴暗、尴尬、丑恶的现象,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
  只有宽容学生对社会文学现象的评头品足,学生才敢放言,才能直面人生。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从而使大家更自觉地关注现实,关注丰富多彩,复杂严峻的社会。
  总之,链接当代社会生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现实的碰撞中,迸发出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才是现代写作教学中最期望演奏的光彩音符。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熟练运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有着很好的读写能力,因此,将读写结合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要的。读写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影响,把读写结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读写结合教学的新思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  前言:在新的教学观念的被积极采纳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一改以往单方向
周六,阳光明媚。空中,淡淡的云朵在袅袅地飘着,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一阵风吹过,柳条翩翩飞舞着。  我和同学小丽约好了,一起去看张奶奶。她是从四川来的,2008年的时候,她儿子一家恰好回四川,遇上了大地震,一家三口遇难了。张奶奶成了孤寡老人,多么可怜呀。张奶奶白发苍苍、脸色苍白、和蔼可亲。我跟小丽都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我拿了三十块,小丽比我多一些,她拿出了五十块。我们把钱加在一起,买了一桶花生油,我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5枚支架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测
【摘 要】  语篇的生成是语言编码的过程,而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语篇的理解和语言输入是对语篇进行解码的过程。对英语语篇在语法层面和语篇内部结构和宏观结构的解构过程,也是学习者英语思维模式的建构过程。  【关键词】  英语语篇 英语思维模式 解构 建构  “语篇”的英语术语是discourse,而与其有关的另一种说法是text,有人把text翻译为“篇章”“语篇”或“话语”。语篇是言语作品,是
【摘 要】  学习古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挖掘古诗中蕴涵的朴素美感,汲取诗歌中蕴含的营养,对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内外结合,奏响古诗教学“三重奏”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内外结合 古诗教学 “三重奏”  诗歌教学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诗歌和散文作为选修课的一
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能较为明显的感受到学习障碍,这种障碍比较大程度是源自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文以高职高专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着力研究英语写作上的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90例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透析参数相同,先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治疗3个月后,再给予HFHD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结合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高校中承担着常规的教学任务、校园体育训练、职称评定、生活琐事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将不利于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和发展
人本主义思潮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它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的价值和尊严得以彰显。在中国幼儿教育中,人本主义理念有广阔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人本主义理念的核心观念入手,探讨了人本主义的核心精神,结合幼儿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提出了人本主义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创设安全、无条件接纳的氛围,引导儿童进行有意义学习以及教育者与儿童建立起安全型依恋。这些理念的应用,将有助于儿童发展真实的自我,发掘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