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甄伟的小说理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汉通俗演义〉序》为文本依据,从“通俗演义”的宗旨:发明楚汉故事,考史以广义;史实与虚构辩证关系论;审美心理接受层次说;历史演义的语言论等方面对甄伟的小说理论进行解读。从而为明中叶历史演义小说理论全面繁荣时期的二、三流作家的小说理论研究提供个案。
  关键词:创作 演义 审美 历史演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明中叶,即隆庆至万历的五十余年间,随着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兴盛,“种类颇夥,几与《四库》所藏相颉颃”。文学理论中出现了历史小说理论兴盛的局面,晚明的文论家都非常重视小说、戏曲、俚曲等通俗文学作品,使小说理论在晚明得到长足的发展。甄伟是晚明历史演义小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由他编纂的历史演义小说《西汉通俗演义》是两汉系列历史演义小说中优秀的作品。《西汉通俗演义序》涉及了历史演义小说的社会作用,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审美心理,历史演义小说史实与虚构的关系等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一 “通俗演义”的宗旨:发明历史故事,考史以广义
  
  中国史书以崇高、典雅、庄重的形态被普通民众拒之于视野之外,经史文字简奥艰深也让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没有一定文学修养的普通民众很难理解其中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文化。甄伟认为历史小说应该“使刘项之强弱,楚汉之兴亡,一展卷而悉在目中。”
  甄伟认为小说的创作目的是“演义”,“义不必演,则此书不必作矣”,而“演义”的根本是看其内容是否通俗,“俗不可通,则义不必演”。这一点在当时的小说理论界是有着共鸣的。可一居士在《醒世恒言序》中说,“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说,“不通俗而能之乎?”,《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东西汉通俗演义序》“文不能通而俗可通,则又通俗演义之所由名也”;熊大木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序》写到:
  “今得浙之刊本,著述王之事实,甚得其悉;然而意寓文墨,纲由大纪,士大夫以下,遽尔未明乎理者,或有之矣。近因眷连杨子素号涌泉者,挟是书揶于予,曰:‘敢劳代吾演出辞话,庶使愚夫愚妇,亦识其意思之一二。’”
  许多历史演义小说的作家都有这种借“演义“来传播历史史实、弘扬史书大义、惩恶扬善的创作目的。例如,余邵余在《春秋列国志传·列国源流总论》中说“春秋列国之事,非浅夫鄙民所能尽知也,邵鱼是以不揣寡昧,又因左氏丘明之传以衍其义,非敢献奇搜异,盖欲使浅夫鄙民尽知当世之事迹也”;熊大木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序》说“使愚夫愚妇亦识其意思之一二”;林翰的《隋唐两朝志传序》说“使两朝事实愚夫愚妇一览可概见耳”。齐东野人说“著书立说,无论大小,必有关于人心世道者为贵”。甄伟的“发明历史故事,考史以广义”小说理论是当时创作思想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 史实与虚构辩证关系论
  
  明代历史小说肩负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社会责任,把自己作品的接受主体指向普通的民众,甄伟根据自己个人关于历史的理解“因略以致详,考史以广义”,提出“若谓字字句句与史尽合,则此书又不必作矣”的历史小说创作史实与虚构辩证关系论。这里提出了一个历史小说创作必须涉及的问题:史实与虚构。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家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见解:崇实派和尚虚派。
  关四平先生在《三国演义源流研究》中指出:
  “崇实派的理论核心在于,历史演义小说要忠于史实,这有其一定的合理内核,因为历史小说有其特殊性,不能割断它与历史地紧密关系。崇实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尚德,陈继儒,余象斗,毛宗岗,蔡元放等人。尚虚派的理论核心,乃在于强调历史演义小说,不必完全忠实于正史,可以根据作家创作意图与艺术效果的需要去发挥,虚构与创造。尚虚派的代表人物则主要有熊大木,谢肇,甄伟,袁于令,金丰等人”。
  崇实派的代表人物庸愚子(即明弘治间蒋大器)提出“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修髯子(明嘉靖间张尚德)提出“羽翼信史而不违”;清代蔡元放谈到《新列国志》改编时说:
  “有一件说一件,有一句说一句,连记事实也记不了,哪里还有功夫去添造。故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
  尚虚派的代表人物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熊大木指出:“至于小说与本传互有同异者,两存以备参考”;明代酉阳野史《新刻续编三国志引》也认为历史演义“宜作小说而览,毋执正史而观”,肯定了史书与历史演义小说的性质不同的特点,不能互相替代。明万历间著名文学家谢肇肯定小说的艺术虚构,提出“虚实相半”的重要论点,“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杨义先生指出“历史小说创作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至明万历间仍在小说理论家中间讨论着。”谢肇提出了‘虚实相半’的历史小说创作的理论,肯定了艺术虚构在历史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甄伟作为明万历间历史小说家,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待历史演义小说,反对照搬历史,允许艺术虚构,强调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
  他在创作《西汉通俗演义》的时候是有着自己明确的虚实创作观念的。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同时又注重小说艺术的虚构,因此,甄伟的小说理论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
  第一,历史小说虽是小说,但不同于其他题材的小说,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偶阅《西汉》卷,见其间多牵强附会,支离鄙俚,未足以发明楚汉故事,遂因略以致详,考史以广义。”因不满西汉卷“牵强附会,支离鄙俚”才有了创作动机,可见,甄伟并未把历史小说简单地看作“不必问其有无”的娱乐之书,从这一点上看,甄伟是要求历史小说尊重历史事实,发挥小说“载道”的功能,他认为《西汉》卷“未足以发明楚汉故事”,可见,甄伟在创作过程中是主张尊重史实的。
  第二,甄伟又认为“若谓字字句句与史尽合,则此书又不必作矣”,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又不同意“羽翼信史而不违”,把小说与正史区分得很明显,作为历史小说不同于其他的小说之处就在于,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题材的,如果“不必问其有无”、“牵强附会”,也就称不上是历史小说的创作,而是其他的文学艺术形式了,如果“羽翼信史而不违”,“字字句句与史尽合”也就把历史小说看成是史书的普及读物,而放弃了历史小说的独特的文学审美性了。甄伟既看到了小说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认识到历史小说与其他题材的小说的区别。
  
  三 审美心理接受层次说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流动的过程。
  甄伟作为小说创作家,将文学活动中的读者接受纳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中来。他认为“然好事者或取予书而读之,始而爱乐以遣兴,既而缘史以求义,终而博物以通志”。甄伟在这里提出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的审美心理的变化,以及历史小说给读者带来的“缘史以求义”,“博物以通志”的心理提升,这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甄伟不仅注意到了读者心理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还注意到了读者的心理有一个提升的过程。甄伟在序文中提到的“好事者”是对文学作品有期待心理的读者。
  1审美心理接受第一层:始而爱乐以遣兴。
  明清历史演义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为他人提供娱乐的思想,其他的作家也曾提出过,例如,李大年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序》中说“使俗人骚客披之自亦得诸欢慕”;明酉阳野史《新刻续编三国志引》“或解闷于烦剧忧愁,以豁一时之情怀”。如果历史演义作家只是本着“娱乐”、“游戏”的创作思想进行创作的话,其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就会不足,其传播历史史实的严肃性也很难达到,小说的发展前景也只能停留在供人娱乐的层面上,甄伟在这一点上,有着独特的认识,他认为,娱乐性只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而作家要通过具有娱乐性的小说来达到更深层次的创作目的。
  2 审美心理接受第二层:既而缘史以求义。
  传播历史知识,弘扬道德教化,鼓吹劝善惩恶,是历史演义小说家共同的创作思想及创作动机,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种目的呢?通过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艺术再创作,使读者有阅读的兴趣,进而有求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的愿望,从而达到提升认识,教化心灵的目的。
  3 审美心理接受第三层:博物以通志。
  这是历史演义小说接受的最高的层次,也是作者甄伟对于小说地位的提升,小说历来被排斥于正统文学之外,而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只是供人消遣的文化消遣品而已,甄伟却认为,小说同样可以通过娱乐的手段达到正统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文学作品仅仅停留在娱乐、消遣的欣赏层次上,那么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会仅仅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因为历史小说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因此,历史小说的创作,就有了“缘史以求义”“博物以通志”的可能,甄伟将自己对于历史的重新思考融入到作品的创作当中,力求“使刘项之强弱,楚汉之兴亡,一展卷而悉在目中”,使普通的民众在读小说的过程中,增加探讨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在历史事件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发挥小说的政治教化的目的,提升了“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是甄伟对于小说理论的贡献。
  四 历史演义的语言论
  《三国志演义》运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语体风格,由于“史之文,理微义奥”,普通民众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历史演义小说在“据正史”的创作过程中就要将“理微义奥”的文言转化为“易观易入”的白话,有利于普通民众的接受。然而,由于历史演义小说是以正史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又不能完全地摒弃文言的影响,况且文言精炼、传神、简洁、含蓄等叙事特点,也是白话语言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就成为甄伟对于历史小说语言特点的认识。
  甄伟在《序》中明确地提出了历史演义小说应具有的语言特色:
  “言虽俗而不失其正,义虽浅而不乖于理;诏表辞赋,模仿汉作;诗文论断,随题取义。”
  “通俗演义”不言自喻是以“通俗”推演“义理”。甄伟对于“通俗”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解,从语言上来看,通俗的语言是为了更易于为普通的民众所接受,但是通俗的语言不同于“支离鄙俚”的语言,应做到“言虽俗而不失其正,义虽潜而不乖于理”,语言可以“俗”,可以“浅”,但应做到演义,通理。
  在《西汉通俗演义》中甄伟“诏表辞赋,模仿汉作;诗文论断,随题取义”。“《西汉通俗演义》用了各种类型的古代文体,如书、诏、表等,其中书有28篇、诏有13篇、表有11篇、歌有7首、诗4首,还有祝文、檄文各2篇,以及奏、疏、渝文、戒谕、图本各1篇。”这些模仿汉作的诏表辞赋,不仅营造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氛围,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使情节的发展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为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雅俗共赏提供了范本。
  综上所述,甄伟在晚明小说理论兴盛的文学潮流中,虽算不上是小说理论创作的佼佼者,但也是小说理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是晚明小说创作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 黄人:《小说小话》,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
  [2] 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谢肇:《五杂俎》卷十五《事部》,黄霖等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纪德君:《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范丽华:《〈西汉通俗演义〉研究》,福建师范大学, 2006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作者简介:高岩,女,1980—,黑龙江绥化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绥化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童话是淋漓尽致体现奥斯卡·王尔德美学理论的一块领地。王尔德不仅在他的童话世界中将“唯美”加以有力的阐释,而且对人性也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本文以王尔德的美学理论作为依托,通过分析他童话世界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结局,向读者展示了真、善、美这些宝贵的人性在王尔德童话中的闪光。  关键词:童话 美学理论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
期刊
摘要自然和女性一直是哈代小说创作的主题,在《还乡》中,哈代把自然和女性联系起来,两者互相呼应、互为象征,并以男人和女人、自然与文明的矛盾与分离为背景,探讨两性和谐和人类健康发展的出路,从这种意义上说,哈代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追求不谋而合。本文即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入手重新解读《还乡》,试图揭示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观下遭遇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还乡》 自然 女性 和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作为具有维新改良精神的林纾,在民族危亡之际,以“乐府”的形式传达了他对民族命运的焦虑和妇女的关注,在当时的语境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现实性和时事性。  关键词:林纾 《闽中新乐府》 妇女解放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时代的林纾,是一位不甘淡薄的“狂生”,早年受外祖母“孺子不患无美食,而患无大志”的教导,再加上他坎坷的人生遭遇和自强不息的性格,铸就了他摆脱世俗而救黎民
期刊
摘要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表现主义文学大师。他与他的作品被世人称为文学的无解方程。本文以卡夫卡畸变的性格、断裂的婚姻、偏激的遗嘱、个性化的创作方面试析卡夫卡思想的动荡与矛盾,并由此对小说《城堡》中的意象加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文学 无解方程 《城堡》 卡夫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
期刊
摘要有关古希腊悲剧和哈代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的同意或否定都是错误的。事实是哈代确实受到了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但仅限于写作模式。在作者的思想渊源,造成悲剧的具体原应和写作目的方面,两者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悲剧里的神秘,复仇和惩恶扬善的精神,发展到哈代这里已经变成了进化论和不可知论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人的性格和环境的冲突,以及作者对社会和人的改造的倡导和希望。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 哈代
期刊
摘要社会环境、命运和人物自身的性格因素等综合作用,为哈代短篇小说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提供了缘由。这些因素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发展,共同造就了哈代小说中小人物离奇丰富的悲喜人生。  关键词:哈代 短篇小说 小人物 剖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哈代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把决定人物形象的因素归纳为三个部分,即社会环境的影响、命运的捉弄和人物自身的性格因素。它
期刊
摘要在研究初唐宫廷文人的诗和五七言律体诗定型上,沈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他的诗充满主体缺失与字面光明以及文化普及作用,当然也有诗情的复活及其光芒四射的篇什,但随后又生而复死。探究其创作流变不无启迪。  关键词:沈期诗 悲哀 亮点 光芒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沈期的诗,总体上如同文学史中的“鸡肋”,处于一个尴尬位子。在历代评论者眼中有种“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可惜,却又不免
期刊
摘要《觉醒》是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品,它真实地揭露了19世纪女性的生存状态,是美国文学史上反抗意识最强的一部经典之作。20世纪中叶后,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高涨,《觉醒》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人们重新认识了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确认了肖班的文学地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试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理论解释美国中产阶级妇女埃德娜的精神困境,并探讨在父权制度压迫统治下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成长
期刊
摘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一部在文学史上引起巨大争论的文学名著,由于里面的性描写和禁忌语的使用而数次被控淫秽。本文试就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大量重复使用禁忌语的语言特色作以分析和解释,旨在说明劳伦斯把这些字从低级、粗俗的联想中提升了出来,重新划定意义,而使我们觉得这些字才是书中人物唯一可用的语言,要找任何其它的字眼来代替,都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禁忌语 语用功能  中图
期刊
摘要《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恐怖、阴森和充满感伤而倍受读者青睐。主人公爱米丽那令人值得同情的一生向我们呈现出内战前美国南方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预示着南北冲突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对作品表现出的丰富内涵进行探究,也可以找到造成爱米丽悲剧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关键词:福克纳 旧南方文化 南北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