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展 创新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崭新的、有效的捷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都知道,每个小学生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如何才能最好地挖掘这种潜质是当今教育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环境,丰富的生活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这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真实乐趣。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我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數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归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想比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道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想象和比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有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本上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的一道思考题:“修一条公路,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有的学生求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1/4,再修300米后,则已修了全长的1/3,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学生很快能列出算式:300÷(1/3-1/4)=3600(米)。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一道思考题的条件是:“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里隐藏着一个等量关系,如果抓住这个等量关系,就可列方程解答。设已修的长度为X米,那么未修的长度为3X米。
(X+300)∶(3X-300)=l∶2 解得X=900
X+3X=900+900×3=3600(米)答:这条路长3600米。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又因为公路的总米数是“不变量”,把条件“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转化为:“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3,再修300米,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2”,如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所以可得,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3÷(1+1/3)=1/4,再修300米后,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2÷(1+1/2)=1/3,由此可知,300米就相当于公路全长的:(1/3-1/4),所以可列式为:300÷(1/3-1/4)=3600(米)。答:这条路有3600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蕙.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师.2009年23期
[2] 崔宝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展 创新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崭新的、有效的捷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都知道,每个小学生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如何才能最好地挖掘这种潜质是当今教育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环境,丰富的生活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这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真实乐趣。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我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數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归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想比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如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道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想象和比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有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命题条件、结论进行各种变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本上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的一道思考题:“修一条公路,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有的学生求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1/4,再修300米后,则已修了全长的1/3,这条路长多少米?”。这道题学生很快能列出算式:300÷(1/3-1/4)=3600(米)。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一道思考题的条件是:“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这里隐藏着一个等量关系,如果抓住这个等量关系,就可列方程解答。设已修的长度为X米,那么未修的长度为3X米。
(X+300)∶(3X-300)=l∶2 解得X=900
X+3X=900+900×3=3600(米)答:这条路长3600米。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又因为公路的总米数是“不变量”,把条件“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3,再修300米后,已修和未修长度的比是1∶2”转化为:“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3,再修300米,已修长度是未修长度的1/2”,如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所以可得,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3÷(1+1/3)=1/4,再修300米后,已修的长度就是总长度的:1/2÷(1+1/2)=1/3,由此可知,300米就相当于公路全长的:(1/3-1/4),所以可列式为:300÷(1/3-1/4)=3600(米)。答:这条路有3600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蕙.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师.2009年23期
[2] 崔宝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