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考入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就读的孙赛武,是个贫困学生,靠着各方资助读完本科,并考上本校研究生。在读硕士期间,孙赛武抓住实习带来的机会,摆脱了贫困生的身份,用知识改变命运,一跃成为一家注册资金为8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老总。孙赛武表示,资助解决不了大学生贫困的问题,要给大学生造血式的帮扶,才能让贫困大学生真正摆脱贫困。
带薪实习走出自立第一步
孙赛武来自湖南宁乡的一个乡村,家境贫寒,靠着资助帮扶勉强读完大学。考上研究生时,家中妹妹正上大学,他通过申请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钱,才得以顺利入学。即使这样,在湖南大学环境和科学学院的研究生欠费名单上还有他欠2000元学杂费的数据。
考上研究生后,他没有松懈,在别人玩网络游戏的时候,他沉浸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第一年就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习第二年,他得到一个到辽宁鞍山某公司实习的机会。在实习中,他主动请缨,跑施工现场、画施工图纸、坐着拖拉机跑采购。同时,他了解到当地的一个环保局要做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实习生的他把握了这一机会,和对方负责人多次交流,并深入实地考察,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终于打动了对方,他签下了人生的第一笔大单。工程完成后,他顺利拿到了10万元的提成。有了第一次,以后他的业务越来越娴熟,一年的时间他积累了近百万的资产。
身为一名在校研究生,孙赛武自行设计制造了自己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体现了公司实力,降低了成本,为公司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在,他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创立了湘水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800万元的注册资金,除了自己的积累,很大一部分来自朋友,或是投资,或为借款。孙赛武表示,自己拿了很多年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但是只有这次帮扶贫困学生的实习给了自己机会真正摆脱贫困。他希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抓住赚钱机会,只有自己挣钱才能自立,如果一味靠资助,毕业后还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孙赛武表示,大部分大学生由于不懂创业优惠政策,错过了很多机会:“我也是一样,如果早些把握机会,可能更早摆脱对助学金的依赖。”
勤工俭学意义长远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但多数情况下,大学在校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具有独立创业盈利的能力。像孙赛武一样获得带薪实习或者勤工俭学的机会,才是贫困大学生走向自立的第一步。
9月7日,武汉欧亚达家居举办了旨在关爱贫困大学生的“120个勤工岗位 120份爱心关注”活动。这次活动针对各大院校贫困学生,借助勤工俭学形式,让贫困大学生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报酬,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就业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欧亚达家居内有多家不同品牌门店,这一活动得到了众多门店的支持。活动启动以来,有众多商户代表踊跃报名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魏之忘在报名时表示,希望社会上有更多勤工俭学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自立。
这样的机会正在多起来。山西黄河物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以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2007年,在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以“爱心点燃希望”为主题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黄河公司举行了启动仪式,从那一年起,黄河公司开始资助贫困大学生。截至2011年底,黄河公司帮366名大学生实现了大学梦。
黄河公司为大学生增设了两个平台:一是实习和勤工俭学平台,力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就业平台,凡是黄河公司资助的学生,毕业之后,专业对口双向选择,同等条件优先在黄河公司就业。
这种崭新的模式,被山西省希望工程授予“黄河模式”的称谓。这种模式区别于过去单纯的“输血”,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就业机会,帮助其“造血”。
“可以说,这一举措确实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建表示,“希望工程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作为服务贫困大学生的重要项目向全社会正式推出,是为了发挥好希望工程的独特作用,积极动员更多的爱心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在江苏省常州市,当地政府从2011年底开始推出“十百千工程”打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以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依托,实施“十百千工程”,全力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十百千工程”是在全市选择10个行业,组织100家民营企业为1000名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组织1000名以上有意愿的大学生分批次进入基地见习(实习)。
大学生勤工俭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打工时间过长影响学业。为此,一些高校推出了校内打工计划,帮助学生就近勤工俭学,保证学习。如太原理工大学以“把学生拉回学校”为口号,每年都拿出700万元设立6000个勤工助学岗位,并为每个岗位设置培养目标和考核机制,保证学生在校内打工,方便学业。
受助学生渴望平等自立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北京的高校中,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
这项调查显示,贫困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和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由于不愿被贴“贫困”标签,部分贫困生对无偿资助产生抵触情绪。他们不愿意被看作弱势群体,认为自己在智力、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有优于他人的地方。他们宁愿通过劳动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不愿意领取无偿的资助。有贫困生表示,对于资助“心怀感恩但仍无法坦然面对”。 今年从芜湖七中宏志班毕业的吴湘军同学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靠父亲打零工每月最多可挣得的2000元钱和爷爷奶奶的低保金约1000元钱。让人吃惊的是,吴湘军竟没利用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作为贫困生,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申请生活补助,申请勤工俭学岗位等等,向学校申请必须准备的家庭贫困证明、最低生活保障证明等,吴湘军一样也没有办。也就是说,国家给予大学贫困新生提供的多种资助政策,这个急需帮助的贫困家庭竟然一项也没有主动去利用,而是向亲友借了两万元。
他为什么不去主动利用以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呢?吴家父子有着脆弱却又很强的自尊心,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这无形中也束缚了他们出去寻求资助的主动性。他们也知道一些国家对贫困大学新生的资助政策,但处于极度自尊和自卑交织的复杂心理,一直没有向学校老师或有关部门咨询过。
像吴湘军这样的贫困学生有很多。根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数字,中国共有300万贫困大学生。其中因身处偏僻地区而信息不畅、因自尊心非常强而不愿意申请政府自主的学生大有人在。对于暂时不能得到政府资助和因自尊心不愿选择政府自主的大学生,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他们走进大学校门呢?
贷款让他们感到更自立
四川省宜宾县的贫困生彭春兰今年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在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的1000元路费和工商银行提供的数千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到学校报到。像彭春兰同学一样,近段时间随着各高校陆续开学,一大批贫困家庭学生选择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与无偿资助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钱将来是要还的。贫困生接受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让他们感到自己人格是独立,与贷款银行身份是平等的。
在云南省,今年在原有的10万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计划基础上,又新增加2万人的贷款计划。这样,今年将会有12万贫困大学生获得贷款,贷款金额约7.2亿元。
四川省渠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对贫困大学生简化了贷款流程和贷款手续,本着“应办尽办”的原则,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贫困学生办结生源地贷款手续500余件,预计今年将办理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00人次。
一些贫困生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任何免费资助,除非这资助针对每一个大学生。有贫困学生提出,大学为什么不能免费?或者至少像英国大学那样,90%的学生领钱上学,10%的有钱子弟和外国留学生交费。
大学生助学贷款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超期不还。对此,高校和银行采取了很多手段。许多高校质押学生毕业证来制约毕业生如期还贷,而一些银行为了催还几千元的助学贷款居然花上万元在报纸上刊登催债广告。刊登广告的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客户五处副处长曹亮曾解释说,这样做是主要是为了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诚信”,“我们的成本,包括公告本身,加上联系学校、学生等的运作成本,当然远远不止催款的金额。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建立诚信还贷的机制。”
然而助学贷款本身就具有公益性质,银行完全可以采取灵活方式予以处理。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北京银网投资公司负责人李东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在助学贷款的发源地美国,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用一辈子来还区区几千美元,而且利息是封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毕业后多年没有还贷,直到当上参议员那一年才还清助学贷款。李东还表示,我国银行其实不是没有灵活性,比如前些年一些信用卡持卡人用POS机进行循环信贷获得6%左右的年息贷款,规避自动取款机曲线高达18%的年息,这种行为后来被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列为犯罪。很多银行面对现实直接给信用卡持卡人7%年息的循环信用,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直接在卖场推出这一措施。那么在学生助学贷款这件事情上,银行为什么不能灵活处理呢?
不仅是银行,在青基会的助学贷款操作程序中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山西省青少年基金会曾因要求贫困生刘海兰先递交团委开具的发票而延误了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刘海兰的入学注册。这种事完全可以避免,毕竟让学生上学是目的,发票入账是操作流程,何必要难为学生呢?
带薪实习走出自立第一步
孙赛武来自湖南宁乡的一个乡村,家境贫寒,靠着资助帮扶勉强读完大学。考上研究生时,家中妹妹正上大学,他通过申请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钱,才得以顺利入学。即使这样,在湖南大学环境和科学学院的研究生欠费名单上还有他欠2000元学杂费的数据。
考上研究生后,他没有松懈,在别人玩网络游戏的时候,他沉浸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第一年就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习第二年,他得到一个到辽宁鞍山某公司实习的机会。在实习中,他主动请缨,跑施工现场、画施工图纸、坐着拖拉机跑采购。同时,他了解到当地的一个环保局要做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实习生的他把握了这一机会,和对方负责人多次交流,并深入实地考察,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终于打动了对方,他签下了人生的第一笔大单。工程完成后,他顺利拿到了10万元的提成。有了第一次,以后他的业务越来越娴熟,一年的时间他积累了近百万的资产。
身为一名在校研究生,孙赛武自行设计制造了自己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体现了公司实力,降低了成本,为公司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在,他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创立了湘水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800万元的注册资金,除了自己的积累,很大一部分来自朋友,或是投资,或为借款。孙赛武表示,自己拿了很多年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但是只有这次帮扶贫困学生的实习给了自己机会真正摆脱贫困。他希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抓住赚钱机会,只有自己挣钱才能自立,如果一味靠资助,毕业后还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孙赛武表示,大部分大学生由于不懂创业优惠政策,错过了很多机会:“我也是一样,如果早些把握机会,可能更早摆脱对助学金的依赖。”
勤工俭学意义长远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但多数情况下,大学在校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具有独立创业盈利的能力。像孙赛武一样获得带薪实习或者勤工俭学的机会,才是贫困大学生走向自立的第一步。
9月7日,武汉欧亚达家居举办了旨在关爱贫困大学生的“120个勤工岗位 120份爱心关注”活动。这次活动针对各大院校贫困学生,借助勤工俭学形式,让贫困大学生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报酬,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就业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欧亚达家居内有多家不同品牌门店,这一活动得到了众多门店的支持。活动启动以来,有众多商户代表踊跃报名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魏之忘在报名时表示,希望社会上有更多勤工俭学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自立。
这样的机会正在多起来。山西黄河物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以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2007年,在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以“爱心点燃希望”为主题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黄河公司举行了启动仪式,从那一年起,黄河公司开始资助贫困大学生。截至2011年底,黄河公司帮366名大学生实现了大学梦。
黄河公司为大学生增设了两个平台:一是实习和勤工俭学平台,力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就业平台,凡是黄河公司资助的学生,毕业之后,专业对口双向选择,同等条件优先在黄河公司就业。
这种崭新的模式,被山西省希望工程授予“黄河模式”的称谓。这种模式区别于过去单纯的“输血”,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就业机会,帮助其“造血”。
“可以说,这一举措确实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建表示,“希望工程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作为服务贫困大学生的重要项目向全社会正式推出,是为了发挥好希望工程的独特作用,积极动员更多的爱心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在江苏省常州市,当地政府从2011年底开始推出“十百千工程”打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以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依托,实施“十百千工程”,全力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十百千工程”是在全市选择10个行业,组织100家民营企业为1000名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组织1000名以上有意愿的大学生分批次进入基地见习(实习)。
大学生勤工俭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打工时间过长影响学业。为此,一些高校推出了校内打工计划,帮助学生就近勤工俭学,保证学习。如太原理工大学以“把学生拉回学校”为口号,每年都拿出700万元设立6000个勤工助学岗位,并为每个岗位设置培养目标和考核机制,保证学生在校内打工,方便学业。
受助学生渴望平等自立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北京的高校中,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
这项调查显示,贫困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和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由于不愿被贴“贫困”标签,部分贫困生对无偿资助产生抵触情绪。他们不愿意被看作弱势群体,认为自己在智力、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有优于他人的地方。他们宁愿通过劳动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不愿意领取无偿的资助。有贫困生表示,对于资助“心怀感恩但仍无法坦然面对”。 今年从芜湖七中宏志班毕业的吴湘军同学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靠父亲打零工每月最多可挣得的2000元钱和爷爷奶奶的低保金约1000元钱。让人吃惊的是,吴湘军竟没利用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作为贫困生,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申请生活补助,申请勤工俭学岗位等等,向学校申请必须准备的家庭贫困证明、最低生活保障证明等,吴湘军一样也没有办。也就是说,国家给予大学贫困新生提供的多种资助政策,这个急需帮助的贫困家庭竟然一项也没有主动去利用,而是向亲友借了两万元。
他为什么不去主动利用以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呢?吴家父子有着脆弱却又很强的自尊心,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这无形中也束缚了他们出去寻求资助的主动性。他们也知道一些国家对贫困大学新生的资助政策,但处于极度自尊和自卑交织的复杂心理,一直没有向学校老师或有关部门咨询过。
像吴湘军这样的贫困学生有很多。根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数字,中国共有300万贫困大学生。其中因身处偏僻地区而信息不畅、因自尊心非常强而不愿意申请政府自主的学生大有人在。对于暂时不能得到政府资助和因自尊心不愿选择政府自主的大学生,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他们走进大学校门呢?
贷款让他们感到更自立
四川省宜宾县的贫困生彭春兰今年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在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的1000元路费和工商银行提供的数千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到学校报到。像彭春兰同学一样,近段时间随着各高校陆续开学,一大批贫困家庭学生选择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与无偿资助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钱将来是要还的。贫困生接受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让他们感到自己人格是独立,与贷款银行身份是平等的。
在云南省,今年在原有的10万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计划基础上,又新增加2万人的贷款计划。这样,今年将会有12万贫困大学生获得贷款,贷款金额约7.2亿元。
四川省渠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对贫困大学生简化了贷款流程和贷款手续,本着“应办尽办”的原则,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贫困学生办结生源地贷款手续500余件,预计今年将办理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00人次。
一些贫困生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任何免费资助,除非这资助针对每一个大学生。有贫困学生提出,大学为什么不能免费?或者至少像英国大学那样,90%的学生领钱上学,10%的有钱子弟和外国留学生交费。
大学生助学贷款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超期不还。对此,高校和银行采取了很多手段。许多高校质押学生毕业证来制约毕业生如期还贷,而一些银行为了催还几千元的助学贷款居然花上万元在报纸上刊登催债广告。刊登广告的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客户五处副处长曹亮曾解释说,这样做是主要是为了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诚信”,“我们的成本,包括公告本身,加上联系学校、学生等的运作成本,当然远远不止催款的金额。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建立诚信还贷的机制。”
然而助学贷款本身就具有公益性质,银行完全可以采取灵活方式予以处理。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北京银网投资公司负责人李东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在助学贷款的发源地美国,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用一辈子来还区区几千美元,而且利息是封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毕业后多年没有还贷,直到当上参议员那一年才还清助学贷款。李东还表示,我国银行其实不是没有灵活性,比如前些年一些信用卡持卡人用POS机进行循环信贷获得6%左右的年息贷款,规避自动取款机曲线高达18%的年息,这种行为后来被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列为犯罪。很多银行面对现实直接给信用卡持卡人7%年息的循环信用,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直接在卖场推出这一措施。那么在学生助学贷款这件事情上,银行为什么不能灵活处理呢?
不仅是银行,在青基会的助学贷款操作程序中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山西省青少年基金会曾因要求贫困生刘海兰先递交团委开具的发票而延误了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刘海兰的入学注册。这种事完全可以避免,毕竟让学生上学是目的,发票入账是操作流程,何必要难为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