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提示:师资考核绝不能流于形式,陷入“学历化”“论文化”“成果化”怪圈。坚决杜绝“为考而考、考教分离”现象。不可因师资考核而使教师工作重心出现偏离,助长教师队伍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孙青:要“将在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师德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作为师资再认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解决“考什么”的问题上,一要避免人为加重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以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实施主体,坚持“以考导学、以考促学、以学定考”原则,突出理念引领,突出教育实际,突出德能提升,坚决杜绝“为考而考、考教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最大限度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充分发挥资格认证在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要实行师德评估的一票否决制。《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因此,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应剥夺认证资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中心初中校长邬继军:教师的工作归根到底是教书育人,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的工作体现在多方面,这些工作有的是显性的,是可以量化的,如教师的学历、任课的节数、观摩课比赛、发表的文章、执教班级的学生成绩等;有的是隐性的,是不可以量化的,如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合作意识,对教育教学的时间精力投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关心和影响等。我们比较担心的是,定期考核注册,面对这些隐性的、难以量化的工作,假如“轻描淡写”或“避而不考”,只是将一些显性的,比较容易量化的硬指标列入考核或作为考核重点,致使考核“学历化”“论文化”“成果化”,难免流于形式,难以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长此以往,教师必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学生成绩、撰写论文等易于量化的考核重点,让教师的工作重心出现偏离,助长教师队伍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素质教育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教师定期注册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这些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很大。如何将这些主观性较强的指标进行质的考核,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考核范围应该有一定的宽度,凸显教师工作的特点,应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考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目标、多维性指针,以及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按照社会发展对教师在伦理规范、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成效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发展性的、激励性的指标体系,达到既淘汰不合格老师,更注重激发教师对个人素质提升、教育绩效提升的执着追求,促进每一位教师获得新发展。不能以考试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方法,既要有对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也要吸收学校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社会群众以及教师本人参与的交互式的考核,真正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全面、综合、多元的教师考核体系。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吴军:要开展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也会有一些阻力。比如:在起始阶段,容易造成教师的反感情绪,因此需要开展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引导工作,理解教师对于此项工作所需要的一个适应过程;可能会分散教师精力。教师会为了注册而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来准备和应对,从而影响日常工作,这就对考核的具体方案提出了要求。要着重对平时工作的考查,而不是面上的材料检查,避免“做材料”的现象发生。建议制定细致周到的“在职教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在注册时间段的安排上不宜太长或太短,以6年为宜(考虑到教学的循环制,采用现行学制的两倍);考核内容应主要与注册时间段内的工作实绩挂钩,加强德能勤绩的考核;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鼓励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制。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孙青:要“将在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师德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作为师资再认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解决“考什么”的问题上,一要避免人为加重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以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实施主体,坚持“以考导学、以考促学、以学定考”原则,突出理念引领,突出教育实际,突出德能提升,坚决杜绝“为考而考、考教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最大限度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充分发挥资格认证在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要实行师德评估的一票否决制。《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因此,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应剥夺认证资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中心初中校长邬继军:教师的工作归根到底是教书育人,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的工作体现在多方面,这些工作有的是显性的,是可以量化的,如教师的学历、任课的节数、观摩课比赛、发表的文章、执教班级的学生成绩等;有的是隐性的,是不可以量化的,如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合作意识,对教育教学的时间精力投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关心和影响等。我们比较担心的是,定期考核注册,面对这些隐性的、难以量化的工作,假如“轻描淡写”或“避而不考”,只是将一些显性的,比较容易量化的硬指标列入考核或作为考核重点,致使考核“学历化”“论文化”“成果化”,难免流于形式,难以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长此以往,教师必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学生成绩、撰写论文等易于量化的考核重点,让教师的工作重心出现偏离,助长教师队伍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素质教育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教师定期注册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以及教学工作量考核。这些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很大。如何将这些主观性较强的指标进行质的考核,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考核范围应该有一定的宽度,凸显教师工作的特点,应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考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目标、多维性指针,以及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按照社会发展对教师在伦理规范、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成效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发展性的、激励性的指标体系,达到既淘汰不合格老师,更注重激发教师对个人素质提升、教育绩效提升的执着追求,促进每一位教师获得新发展。不能以考试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方法,既要有对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也要吸收学校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社会群众以及教师本人参与的交互式的考核,真正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全面、综合、多元的教师考核体系。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苏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吴军:要开展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也会有一些阻力。比如:在起始阶段,容易造成教师的反感情绪,因此需要开展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引导工作,理解教师对于此项工作所需要的一个适应过程;可能会分散教师精力。教师会为了注册而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来准备和应对,从而影响日常工作,这就对考核的具体方案提出了要求。要着重对平时工作的考查,而不是面上的材料检查,避免“做材料”的现象发生。建议制定细致周到的“在职教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在注册时间段的安排上不宜太长或太短,以6年为宜(考虑到教学的循环制,采用现行学制的两倍);考核内容应主要与注册时间段内的工作实绩挂钩,加强德能勤绩的考核;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鼓励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