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庆典泛滥的背后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zhe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论坛、校庆典礼等活动,是校园文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庆典,正在背离举办的初衷,负面效应凸显,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办学术论坛引发尴尬事
  学术论坛本是交流学术、碰撞火花的平台,但是一旦与钱扯上关系,有时候让知识分子非常尴尬。
  张教授是湖北某高校一名知名的博士生导师,3年前牵头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的学术论坛,当时邀请了台湾和大陆的30余名学者参加。
  筹备之初,初步估算论坛所需的经费在20万元左右。论坛虽然是张教授牵头的,但一名高校教师显然无法承担论坛的全部经费。于是,年近六旬的张教授想到了“冠名”——找主办单位。“我办这个论坛,是一份责任,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为名不为利。”张教授介绍了他“化缘”的途径——先把学校拉进来做主办单位,再根据自己的学科,把对应的政府机关拉进来,然后自己还有一个省政府授予的顾问头衔,借助这层关系再找省政府领导支持一下。虽然已是颇有名望的博导、教授,张教授还是得陪着笑脸上门求人,最后倒是如他所愿,各家单位都很支持,答应了他上报的预算经费。
  正当张教授全心筹备论坛之时,政府部门来电话,说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活动预算要减一半。张教授考虑到:“人家给钱就不错了,只好再想办法。”他拿出预算表,先做“减法”——把招待宴会改成自助餐,把原本计划准备的礼品去掉,论坛地点从酒店转到学校会议室,经费只负担自助餐和部分特邀专家的差旅费;再做“加法”——找学校支持一点,再从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费中挪用一点。当论坛办完时,张教授长舒一口气:“再也不主动提议办论坛了,太累。”
  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穷学校”“穷教授”身上,如果换在经费宽裕的老师和财大气粗的学校身上,举办论坛自然会大方很多,论坛也会随之增多。张教授举办论坛为钱所困,正好印证了当前“三公”经费高企、支出不透明、增加办学成本的现状。最近,华东某省教育部门与当地一家单位举办合作签约仪式,开会一个小时,花费高达近5万元。这钱到底是如何花的?据调查得知:场地租用费,半天为一次,2.5万元;主席台电子显示屏,使用一次0.6万元;与会代表吃饭费用,人均100元标准,共0.5万元;会议文件制作打印、礼品等各类费用共计1万多元。
  背离大学精神
  如今的很多学术研讨会或论坛,都是“虎头蛇尾”:开幕式领导出席,很热闹,到了后面的主题报告和分组研讨,人就慢慢少了。更有甚者,一些知名教授点个卯就走,留下PPT由学生代为讲解。严肃的学术殿堂,怎么可以容忍这种风气?
  “眼下,我们一直在讨论大学精神的回归。但我们还有纯粹的大学精神吗?”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慨叹,现在的大学教授都是在市场文化、官场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影响下活动的,纯粹的“学术文化人”早已不多。“即使是蔡元培先生在世,面对各种非学术文化的包围,他还能实现他的理想吗?”
  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曾批评“庆典泛滥”。据他统计,2011年前5个月,全国仅高等学校就有42家举办了校庆,从10周年到100周年都有。至于企事业单位的庆典,更不计其数了。这位年届八旬的老先生感叹:“一个单位每隔5年或10年就搞一次庆典,这在世界上闻所未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以目前盛行的大学校庆来说,应该有两个基本主题,一是校友欢庆,回到母校,重温师生、同学情谊;二是反思学校办学的问题,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方向。国外大学校庆,往往就围绕这两大主题。
  很多专家学者表示,如何举办学术论坛和校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校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精神。“我国大学意识到以前学术论坛式校庆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变,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变化还远远不够。”熊丙奇表示,不管是此前南京大学的“序长不序爵”,还是人民大学的公益校庆,都是积极的变化。但是,真正体现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会议名义唬人内容走过场
  “台上的院长们,你们能不能严肃点?”在北京某高校举行的一场学术论坛提问环节,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拿起话筒,厉声喝问。这场原本“基调和谐、其乐融融”的论坛,因为这个不和谐的“话外音”,出现了长时间的尴尬。“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想请院长们在两分钟时间内,告诉我你们所研究学科最前沿的5个问题。”听众提问环节,这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一字一顿地问道。事实上,刚刚结束讨论的专题就是“学科发展前瞻”。这位教授补充道,“我这个问题,原本很想问某位院长。但从刚才发言内容来看,他估计很难给出满意回答。”
  台上院长们以社会热点作引子,以搞笑段子作点缀,但就是不切入正题。原本早该结束的上一节讨论,已完全挤压了下一专题的时间,院长们却仍乐此不疲。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曾诉苦说:每年那么多的论坛,都是老朋友组织和参加,不参加不行,如果每次都精心准备演讲稿,哪有这个精力?最后只好应付应付。笔者在网上随机查阅了几个学术论坛的新闻报道和嘉宾演讲稿,发现越是由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买单的论坛,“打酱油”的人越多,纯粹高校举办的学术论坛要略微好一些。“现在的学术论坛,听的人花不了太多参会费,讲的人有高额的出场费,大家都不珍惜了,走走过场。”这位教授表示,高质量的学术论坛越来越少了,很多嘉宾都是按照出场费的高低决定自己演讲内容的深浅。
  学术论坛泛滥的同时,还有以校庆、院庆为代表的各种庆典活动。湖北某高校2011年举办校庆,除了请很多校友回来捐钱、搞几个讲座外,并没有太多留得下来的财富。该校部分老师表示,这种活动就是做给领导看的。一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透露,一般来说,每一任校领导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做出点成绩,校庆就是向上级领导展示“政绩”的平台,因此很多高校非常热衷。
  在最近曝光的部分学术论坛、校庆典礼的负面新闻中,无不是与会者开会打牌、玩手机、睡觉及学校拿着验钞机收钱等离奇镜头。“正是因为举办初衷不正,才会导致现在这种情况。”一位高校教授表示,很多学术论坛都挂着“国际”“中国”的名头,其实这些学术论坛上外国学者、省外学者都少得可怜。   湖北大学叶显发教授表示,开会应秉持“不浪费时间、不说空话”的原则。会议什么主题,该讨论哪些问题,无论你是校长还是院长,开会前都应了然于胸。正式开会,每个人力求在规定时间内讲明白问题,如果你习惯务虚,不喜欢直奔主题,那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发言。“每个人的时间都宝贵,这是个基本的准则!”
  频频开会庆典的背后
  日前,天津市纪委研究室焦健博士在媒体上撰文指出,严格控制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大手大脚和奢侈浪费,有效控制行政费用支出,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切实让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在无形之中就会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目前,有很多高校一方面为办学经费紧张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频频举办各类会议庆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负责任、铺张浪费的现象。对此,一些专家表示,归根结底这还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有个人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制度安排上的问题。
  在实践中,形式主义造成的铺张浪费,实际上又难以找到承担责任的对象。因为浪费的是公家资源、公共资源,搞形式主义者只求“形象出去了、验收合格了、气氛上来了”,至于是否符合实际、浪费有多少,恐怕没有一个人、一家单位会认真去计算。相反,有些搞形式主义者还能因此得到好处,比如政绩、经济回扣。
  如何尽快遏制各种庆典和低水平学术会议泛滥的势头?专家开出了一套“组合药方”。
  第一,高校经费收支情况要向社会透明公布。目前,很多高校在学校内部有财务收支状况的公布,但是往往只公布大类项目,具体怎么使用的一概不知。尤其是会议、庆典这种“非明码标价商品”的开支,普通师生没有评判的标准。因此,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办学经费的审计,将学术论坛、庆典等纳入审计范围,要严格按照会议、论坛的相关规定标准加以审计。必要时,部分地区可以探讨建立高校学术研讨会绩效评估机制,尽管大规模推行有难度,但是可以进行试点。季度、年度学校经费使用明细要尽量公开透明。
  第二,党政领导要率先垂范,尽量不参加或少参加各类不必要的研讨会和庆典活动。目前很多学术论坛、庆典活动热衷于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邀请人员参加,或邀请上级机关领导、国(境)外机构及知名人士参加。往往党政领导的级别成为研讨会吸引人参会的重大“卖点”,这种情况在有商业机构参与的研讨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笔者曾见过不少学术研讨会,副省级以上领导往往只是出现在开幕式上,甚至简短的致辞结束后就以“还有其他事情”为由立即走人,这既影响了活动的气氛,也影响了领导的形象。因此,党政领导尤其是高级别领导要率先垂范,加强自我约束,不给泛滥的学术“盛宴”存在的机会。
  第三,活动形式要尽量简洁高效、节省开支。通过对多个学术研讨会调查发现,活动形式多样,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开幕式太长,致辞的领导太多,以致于部分会期一天的研讨会,半天在听各位领导致辞;二是附带活动安排太多,很多研讨会以开会之名行旅游观光之实,会议场所非五星级酒店不要,会议地点尽量放在风景名胜区;三是礼品过于贵重,许多展会的礼品跟着潮流走,电脑不好拿就送平板电脑,苹果的送不起就送联想的。越是重点高校、越是办学经费宽裕的高校,这种情况越是严重,过分追求形式主义加剧了铺张浪费。北京某高校博导刘教授坦言,在国内和国外参加学术研讨会,享受的待遇完全不一样,“国外的会议很抠门的。”
其他文献
我笑着问她:“沈女士,你是不是老了啊?”  她笑了笑,沒有说一句话。  她好像真的老了。  她变得容易出神,多愁善感,还记不住东西。  我打电话问她周末来不来学校看我,她说:“好啊,你几点放学?妈妈来接你。”我说这周学校不放假,她“哦”了一声,然后问我:“你想吃什么?你几点放学?妈妈来接你。”  我质问她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我讲话,她“嘿嘿”笑了两声,然后对我说:“囡囡,你不要生气呀。”  一个午后我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每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都应该体现一个核心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各具特色,才能彰显学校的个性。我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将“阳光、和谐、幸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作为
作文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作文一般都需要修改才能达到表达准确、生动这个目标,还应兼顾“意”与“言”,而对“意”的修改最终要落实到“言”的修改上。从学生作文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作文结构,文章语言基本达标,主要问题在于新意不足、材料取舍不当、对关键细节处理不当及对主题设置尚显浅薄上,而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修改的习惯。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在学生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基础上,针对
作为专业教师出身的我,从事教育管理并非是自己最初的选择,当初未曾想过会担任系主任,更不敢想象后来会担任校长,而且居然一干就是10多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选择担任南师大的校长,对我个人而言是富有挑战的,我知道,大学校长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先进的办学理念、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同时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航人,责任重大。所以在校长这个岗位上,我必须将精力放在管理上。很
社会领域课程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初,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教育家都有许多实施社会教育的主张,其中,张宗麟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幼教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人。他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因此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  随着社会经
作者:张新科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程》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选题、组织管理等作了基本介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过程,包括选题、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调研、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作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组织管理、质量监控、文档保存、质量
海琳在2014年1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客观而言,“985工程”和“211工程”,在特定历史时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资源匮乏、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的背景下,国家集中资源办了一批好大学、好学科,这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出身平民的学生,正因为读了“985”和“211”高校,走出了贫瘠的农村和小城镇,毕业后顺利获得了一份体面工作,用知
全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讨论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利民指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
3月3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教育厅将于近日启动民办高校和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012年度检查,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学校需在3个月内整改。民办高校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将被撤销。  从3月20日至4月10日,安徽省教育厅将派出检查组到申报学校进行初审检查,听取汇报、查阅原始资料、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师生比例,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认为:“要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新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语文教学才会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让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应当走下讲坛,与学生平等对话,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