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及其启示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中,社会法学派主要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深知法律是社会的法律,但社会不是法律中的社会,法律的存在是不确定的。基于此,文章以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目的、利益与法律的自由发现、返回司法实际的自由发现两方面详细阐述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并根据相关内容探析其启示,使法律发现观更加有逻辑性。
  关键词:社会法学派;法律发现观;发展启示
  社会学法学是利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从社会学法学的性质和内容两方面来看,法律社会学无论是产生发展,还是不断创新,都是符合逻辑的,法律体系观会有封闭自足的情况,这种时候法律社会学会在时代的推动下发生改变,它与实际社会中存在的法律相互比较,起源于实际的法律,以实际法律作为资源。
  目的、利益与法律的“自由”发现
  自古以来,当法官在为利益纠纷双方进行评判的时候都是要以法律作为基础,通过法律中的逻辑对判定的结果进行解答,如果当事人双方依旧存在疑惑,可以探求立法者所立法律的存在之意,深究这条法律在设立时的时间与背景因素,最后得到详细的解释别科学化解决异议。以上复述中,有的人认为是逻辑崇拜,也有的人认为这是概念支配,概念法学在长久的历史中经过发展看似无懈可击的架构,其实已经存在弊端,于是目的法学与利益法学的出现将概念法学的思想彻底打破,甚至使概念法学濒临被推翻的危险。
  如今,目的法学与利益法学为僵硬的概念法学注入灵魂,虽也有正义,却真的使法学更加生动、具体。耶林坚持法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目的,认为目的是所有法律的创造者,所有的法律从每条开始,都会有一种目的,这些目的来自实际动机,认为法律的制定源于人们对一件事物的渴望和实现。他认为世上就没有天衣无缝的事物,即使是法学,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仅仅依靠这概念和逻辑,需要从根本利益上出发。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法律就是以保护人民为目的,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各个阶层人们的幸福,帮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目的法学在停止的时候,利益法学出现了,赫克受到耶林的影响,认为立法者所立的法律无法全面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被法律照顾到,所以每个不同的实际案件中都会有适当的界限,法律概念之間不存在因果关系,法官在判定法律的时候不能够按照逻辑学进行决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决定,只有这样,立法者才能够在其中实现自己的意图,还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由此,法官的地位被提高了,法官已经俨然成为法律的助手,帮助法律实施,这就是赫克的利益法学观念。关于利益这一词汇的解释,一些人认为立法是促进立法者立法,处于利益的目的;一些人认为利益使立法者评判的对象,甚至是评价的标准[1]。
  返回司法“实际”的自由发现
  社会法学派中自由法学带来的冲击导致概念法学在法律发现中的禁锢已经消失,法官利用个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甚至是个性化的临场发挥去利用法律进行评判,如果得不到控制,将会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可能,这是法律发现的一个误区,一旦有心怀不轨或者内心不够正直的法律利用了自由法学观念,将会导致利益出现偏颇,法律失去了正义,成为不法分子获得不当利益的手段与工具。罗斯科庞德因为受到了实用主义的影响,从社会控制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利益纠葛、衡量利益的法律途径。方法是:①经验的方式方法;②第二条途径是理性的进行评判;③权威性的观念保证法律的公正与客观。
  经验的方式方法,指的是从多年来获得的经验中寻找可实施的方案,将各种冲突进行协调,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方法是早就存在的,是对传统的理性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但是经验方法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改革,法官过度依赖经验,优势也会出现差错。
  韦伯是另一个法社会学代表人物,他认为应该将法律以合理化和形式化作为标准,分为非理性法、实质非理性法、形式合理理性以及实质合理性法这四种理想的类型,其中的观念是法官在进行法律评判的时候可以根据伦理、宗教和政治的因素进行评判,尤其是宗教因素,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信仰的宗教,法律是人设立的,但是无法考虑周全,当法律与宗教因素发生冲突的时候,有的法官会根据宗教中的规定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情况下适当改变法律的形式。塞尔兹尼克与诺内特则同韦伯的观念比较相似,他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有属于自己的轨迹,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强制等因素当中法律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不同,司法者在选择法律的时候无法避免一个问题,那就是自由裁量权的限度以及目的考量方向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时候法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简单来说,司法者的自由裁量权主要是为了保持政权的稳定,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同时保证个人的利益不受侵害以及为人们声张正义,但是与政权和社会相比,个人与正义不足以谈论[2]。
  总结
  总而言之,与其说我们发现法律,不如直接坦白是法官在制造法律的同时,将司法赋予公正的意义,发现法律是创造法律的源泉,创造法律使发现法律的延伸,二者的关系经过探析后,对法律予以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声张正义,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志文.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及其启示[J].法学论坛,2012,27(2):76-84.
  [2]贾焕银.社会法学派的法律漏洞观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27(4):9-16.
  作者简介:董倩茹(1995-),女,山东临沂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法。
其他文献
摘要:监管的分割、降低监管要求的金融创新和不同业态的金融与保险机构多元化经营“资产管理”这一同质化产品是近几年金融市场功能影子化的重要根源。文章采用现代金融法理的新视野,从信托契约和委托代理的“另类”视角,回归保险与金融存在本質差异的常识和资产管理本质,分析在“影子金融”野蛮生长的背景下,收购万科的保险系理财产品的资金性质及让渡其投资形成的股票资产衍生权利的逻辑合理性,认为收购万科股权的资金不是法
期刊
摘 要:法国著名的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全部生命历程都积极参与了浪漫主义文艺运动,因此他被人称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核心人物。雨果大量的文学作品倡导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达到巅峰。该作品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大胆夸张的创作手法,对情节场面及人物形象善恶美丑对照性的描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浪漫主义特色的风格。文章对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曲折的情节;大胆的手法;对照性原则  曲折离奇的情节  《巴黎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开发与研究,在互联网平台中实现了传统业务模式的改造目的,可使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创建互联网平台,渗透到金融领域中,可针对支付方式、融资渠道、投资方式等进行创新,支持金融机构的良好发展。且在互联网视角之下,金融领域可实现众筹模式、P2P模式等,创建现代化的网络金融发展机制,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供应链金融模式;国内实践  随着国家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日两国之间的科技交流日渐繁盛,科技日语的翻译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认为应该先分析出科技文章的特点,而后要了解翻译科技文章的注意事项,才能翻译出符合标准、地道的译文来。  关键词:科技日语;翻译  科技类文章的特点  科技文章是探讨、阐述、解决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诸问题的作品。主要任务是介绍科技知识、阐明事实,论证和叙述外界事物,具有以下特征:  内容庞杂、知识
期刊
摘 要:宋代荒政制度的研究可以从救灾过程中“赈济”制度与灾后“社会救济保障”制度两大方面进行研究。近三年来,诸多学者在两大类制度研究成果丰硕,李华瑞等学者见解高深。  关键词:赈济制度;社会救济保障制度  赈济制度综述  涉及对具体救灾措施与制度问题,近三年来出现的文章繁多,研究焦点没有从“赈灾”具体过程中脱离。涉及官职机构设置,仓储设置管理、法律制度等。王碧《宋朝提举常平司对荒政的监察与审计研究
期刊
摘 要:张洹是中国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位艺术家,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北京开始的行为艺术就已经开始引起艺术圈内的关注。浑身涂满蜂蜜并静坐在公厕内一个小时,将自己吊在天花板上滴血。早期的“自虐式”行为艺术,到后期做雕塑,在上海设立工作室,大规模的创作艺术,张洹始终没有改变精神在身体自我游走的格局。张洹是个“疯子”,他是中国前卫艺术的实践者,文章对其代表作品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虐式行为;行为艺术;
期刊
摘 要: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它还应该包括文化的接受、文化的传播。在翻译中如何对待其中的文化问题,需要译者不仅拥有双语的能力,还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地域风貌等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只有解读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处理好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  翻译属于一种文化的沟通行为,所以译者们
期刊
走进黑龙江,跨迹苍莽浩瀚的大兴安岭,穿过林海茫茫的小兴安岭,来到阿什河流域地带,在一座叫做阿城的古都里,沉睡了800年的金源文明正渐渐苏醒……  阿城是女真人的肇兴地,大金国的第一都,历史久远,山川灵秀,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金朝政权在此历四帝:太祖、太宗、熙宗和海陵王。这里做为金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女真族同其它民族一道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金源文化。璀璨的金源文化是黑土地
期刊
摘 要:河南总修院近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分析河南总修院的基本特征,从中发现河南总修院近代建筑群中所蕴含的中西文化因素,从而梳理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只要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设计就可以达到完美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近代建筑群;河南总修院;中西文化  中西文化对河南总修院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于河南总修院的影响  (1)“文”“质”结合思想对河南总修院的影响。“文”和“质”的关系问题是审美中经常讨论的
期刊
摘 要:在舞蹈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舞蹈形象,都是需要舞蹈演员动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最组成部分,是为了以便更好发挥个人独特的创造精神。想象力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也是舞蹈编剧在创作中应该考虑的重点,只有把握了舞蹈想象力的要素,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文章以分析舞蹈想象力,研究具体的作品,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探讨对舞蹈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舞蹈表演;作用  想象力的概念  舞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