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经过历史积淀下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延续,还是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径。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来进行一番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40-02
在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是体现国家和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在表现,而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完善和文化自信的形成十分重要,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教学时,对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有限,进而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学习和发展。
一、转变思想,重视传统文化继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传统文化之后,最终的目的是将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继承和保存。这就需要我们学生积极探索,力争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首先,我们要重视当代民间传承方式。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当前的学生大多崇拜西方的节日,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狠狠甩在了脑后。这一现象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我们要从小学阶段起,就引导学生承担起研究、践行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继承者;其次,我们要注重国际形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在缩小,我们国家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也出现空前大好的局面。所以,小学生除了接受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勤阅读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让传统文化深入我们的头脑和骨髓。最后,我们要利用新型的网路技术。网络基本已经铺展开来,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多喜欢用新型的网络技术进行沟通和联系,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微信、QQ等现代通讯技术,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思路、践行方向和继承目标等分享到这些群内,大家互相积极发言和提出修改意见。如此,就能很好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宣传和继承下去。
二、朗诵经典,加强传统文化融入
文化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经典的诵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多数的传统文化经典都适合学生诵读,学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美。中国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的诵读教学设计可以从简单到难。
例如,小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诵读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一些简单的诵读内容,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加入唐诗、古文的诵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我们在诵读的时间上也要有合理的规定,如果只靠课上的时间进行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周可以给学生安排两到三节课的朗读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在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朗诵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材积累,传统文化融入写作
小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的阶段,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加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名人事迹、历史事实以及好词佳句的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增加每日的积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展积累本的竞赛活动,为制作精美、收录佳句多的学生提出全班点名表扬,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与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素材积累课堂。课文描写了人们在端午节的传统,那么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哪些传统呢?你知道哪些描写端午的诗句和文章,这样的素材收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素材的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诗句、文章都可以作为作文的引入句或者例证句,增添文章文采。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写作可能还缺乏方法,尤其是一些学生缺乏例子可用,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增加素材的积累,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在教学的现状,灵活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對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他们就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李楠.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J].学周刊,2019(18):106.
[2]姚本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学周刊,2019(16):8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40-02
在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是体现国家和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在表现,而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完善和文化自信的形成十分重要,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教学时,对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有限,进而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学习和发展。
一、转变思想,重视传统文化继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传统文化之后,最终的目的是将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继承和保存。这就需要我们学生积极探索,力争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首先,我们要重视当代民间传承方式。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当前的学生大多崇拜西方的节日,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狠狠甩在了脑后。这一现象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我们要从小学阶段起,就引导学生承担起研究、践行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继承者;其次,我们要注重国际形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在缩小,我们国家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也出现空前大好的局面。所以,小学生除了接受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勤阅读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让传统文化深入我们的头脑和骨髓。最后,我们要利用新型的网路技术。网络基本已经铺展开来,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多喜欢用新型的网络技术进行沟通和联系,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微信、QQ等现代通讯技术,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思路、践行方向和继承目标等分享到这些群内,大家互相积极发言和提出修改意见。如此,就能很好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宣传和继承下去。
二、朗诵经典,加强传统文化融入
文化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经典的诵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多数的传统文化经典都适合学生诵读,学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美。中国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的诵读教学设计可以从简单到难。
例如,小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诵读一些《三字经》、《弟子规》等一些简单的诵读内容,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加入唐诗、古文的诵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我们在诵读的时间上也要有合理的规定,如果只靠课上的时间进行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周可以给学生安排两到三节课的朗读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在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朗诵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材积累,传统文化融入写作
小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的阶段,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加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名人事迹、历史事实以及好词佳句的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增加每日的积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展积累本的竞赛活动,为制作精美、收录佳句多的学生提出全班点名表扬,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与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素材积累课堂。课文描写了人们在端午节的传统,那么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哪些传统呢?你知道哪些描写端午的诗句和文章,这样的素材收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素材的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诗句、文章都可以作为作文的引入句或者例证句,增添文章文采。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写作可能还缺乏方法,尤其是一些学生缺乏例子可用,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增加素材的积累,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在教学的现状,灵活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對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他们就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李楠.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J].学周刊,2019(18):106.
[2]姚本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学周刊,2019(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