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发展变化,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为未来培育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时代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未来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学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其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仅靠教师的传道授业是不够的,因而理直气壮的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变“给学生所要的东西”为给学生“如何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启蒙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首要问题。
我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现,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上好“聊天课”、“实验课”、“辩论课”、“讨论课”等,指点学生自己上课,上好综合实践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基础。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
思辨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
如在教初三思品时,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零点追踪”等相关的节目。有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时,笔者把建国61周年庆典的盛况引入课堂,先放下载的庆典的录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2010年10月1日上午举行的国庆61周年群众游行,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三个板块进行策划,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
【思想篇】群众游行第一至第四部分,包括《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展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巨幅画像,并在方阵中安排了相应的口号,把光辉思想的内涵贯穿于群众游行的全过程。
⑴请你说说该篇章群众游行展示的“光辉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其中的内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⑵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什么旗帜?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成就篇】群众游行第五部分《辉煌成就》和第六部分《锦绣中华》,充分展示了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的伟大成就;展示了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大好形势。
⑶我国能够取得上述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未来篇】群众游行第七部分《美好未来》包括绘就蓝图、星星火炬、明天会更好三个方阵,全部由青少年组成。展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⑷美好未来将由我们青少年创造,我们现在应付出怎样的努力?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要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立志成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学会自立自强,勇敢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样,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还可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热点问题。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已经内化成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并且这些情感又进一步转化为促进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的动力。
3设疑启发,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教师通过多角度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掌握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寻找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比如:在谈到环境问题时,有一个问题是:有人说,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还有针对目前世界上对垃圾的处理都会造成二次污染,我们能否想出更好的办法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答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恰如其分的设疑,才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潜能,拨起他们求知的动机,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动机。 4结合实际,组织讨论,创设思维扩展氛围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会应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验证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这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如:针对当地城镇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讨论,同学们提出了我们城镇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像城镇面貌的整顿,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等,这样使同学们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体验到了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5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新教学方式,营造教学新情景
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开拓精神,首先自己要有开拓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善于使用光学、音响、声像和综合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这样才能渲染出现代化的教学氛围。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过程。教师只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用各种科学的方法,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探求新知的心理愿望,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6加强活动课教学,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保证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其一,掌握考察、调查、采访、测量、讨论、辩论、模拟等活动方式所特有的基本活动方法和步骤。其二,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如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轮流担任制、成员相互评价制等。这可称为“合作组织的培育”。其三,培养学生开展活动的基本品质。基本品质有这样几种:热情、勇气、信心等精神品质,成员间坦诚相待、互帮互谅、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独立思考、独当一面、勇于行动的个体行为品质等。其四,培养各类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如考察、探究、辩论等活动中需要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感性思维、逆向思维、推理、假设等思维方法,通常活动中所需的观察技能、要素分析技能、任务分解技能、提炼概括技能、归纳总结技能等一般的心智技能。
总之,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具创新活力,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他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时代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未来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学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其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仅靠教师的传道授业是不够的,因而理直气壮的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变“给学生所要的东西”为给学生“如何得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启蒙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首要问题。
我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现,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上好“聊天课”、“实验课”、“辩论课”、“讨论课”等,指点学生自己上课,上好综合实践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基础。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
思辨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
如在教初三思品时,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零点追踪”等相关的节目。有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时,笔者把建国61周年庆典的盛况引入课堂,先放下载的庆典的录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2010年10月1日上午举行的国庆61周年群众游行,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三个板块进行策划,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
【思想篇】群众游行第一至第四部分,包括《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展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巨幅画像,并在方阵中安排了相应的口号,把光辉思想的内涵贯穿于群众游行的全过程。
⑴请你说说该篇章群众游行展示的“光辉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其中的内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⑵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什么旗帜?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成就篇】群众游行第五部分《辉煌成就》和第六部分《锦绣中华》,充分展示了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的伟大成就;展示了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大好形势。
⑶我国能够取得上述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未来篇】群众游行第七部分《美好未来》包括绘就蓝图、星星火炬、明天会更好三个方阵,全部由青少年组成。展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⑷美好未来将由我们青少年创造,我们现在应付出怎样的努力?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要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立志成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学会自立自强,勇敢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样,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还可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热点问题。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已经内化成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并且这些情感又进一步转化为促进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的动力。
3设疑启发,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教师通过多角度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掌握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寻找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比如:在谈到环境问题时,有一个问题是:有人说,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还有针对目前世界上对垃圾的处理都会造成二次污染,我们能否想出更好的办法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答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恰如其分的设疑,才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潜能,拨起他们求知的动机,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动机。 4结合实际,组织讨论,创设思维扩展氛围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会应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验证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这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如:针对当地城镇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讨论,同学们提出了我们城镇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像城镇面貌的整顿,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等,这样使同学们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体验到了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5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新教学方式,营造教学新情景
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开拓精神,首先自己要有开拓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善于使用光学、音响、声像和综合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这样才能渲染出现代化的教学氛围。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过程。教师只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用各种科学的方法,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探求新知的心理愿望,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6加强活动课教学,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保证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其一,掌握考察、调查、采访、测量、讨论、辩论、模拟等活动方式所特有的基本活动方法和步骤。其二,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如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轮流担任制、成员相互评价制等。这可称为“合作组织的培育”。其三,培养学生开展活动的基本品质。基本品质有这样几种:热情、勇气、信心等精神品质,成员间坦诚相待、互帮互谅、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独立思考、独当一面、勇于行动的个体行为品质等。其四,培养各类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如考察、探究、辩论等活动中需要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感性思维、逆向思维、推理、假设等思维方法,通常活动中所需的观察技能、要素分析技能、任务分解技能、提炼概括技能、归纳总结技能等一般的心智技能。
总之,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具创新活力,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他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