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检验医学对临床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度和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实验结果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是主要环节,整个质量控制又分检验前、中、后程序,而目前各实验室只注重受到临床标本后的质量控制,却忽视了标本留取和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关系。从医师开出医嘱到临床标本留取及标本的运送到实验室,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病人和或护师并不能发觉和避免这些环节中的差错,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临床标本留取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现简介如下:
1人员的合作与正确配合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临床检验项目均是由医生的申请进行检测,测得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观察、诊断和治疗,而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与医护人员关系密切,而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的,例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通过与临床及时进行联系,当有这些因素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平衡而实现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平衡反映在体液、血液及排泄物中,就是它们所含的各种成分的正常稳定性。当由于病理生理或生理组织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液和分泌物排泄,使其相应地发生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病人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标本的留取与检验质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标本留取包括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阶段,是实验室认可中样品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样品失实,无论是变质失效、编错号、漏掉遗失等,均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和不能发出报告,因此在检验质量控制中应重视对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程序和适当设备来保持对样品在实验室的全过程中(储存、处置、准确检测)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和损坏。如在进行生化分析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例如标本编错号,标本溶血,大量输液血液被稀释或输入钾、葡萄糖后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等等。
接受样品时应详细记录其状态,样品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尽快与有关方面联系。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当样品属于抽样时,应有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数量封存、运输等详细文件程序。例如皮肤穿刺采血时的采血部位,穿刺步骤,血液的采取,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送检,及标本处理等均需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3明确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差错的原因,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
毫无疑问,饮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昼夜变化等诸因素以及某些生理状态如怀孕等,均可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甚至出现其他的生理变化,当病人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实验室检验结果就可能发生异常,除了这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外,与标本留取有关的易导致实验室结果异常的有:①病人的标本不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与标本的收集技术有关,包括止血带的使用,静脉血污染,抗凝剂和防腐剂的污染等。②标本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浓度可能在收集后发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标本自身的新陈代谢所致。包括标本的代谢,酶的影响,血液病的影响等,前者以溶血为代表,众所周知,溶血不仅可以释放红细胞的内容物,而且血红蛋白还可以直接干扰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电解质的检测如钠和氯,出现称为“假低钠血症”的严重错误等。后者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开始破裂,释放出包括血红蛋白、酶、铁等许多物质,血中葡萄糖和氧的浓度下降,酸性产物及Co2增多等,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应尽力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确保检验质量。
4良好的检验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水平。检验人员工作期间必须对检验设备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种仪器设备及试剂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要定时定人,认真地作好校正工作。其次是对于来源于临床的标本要作好查对工作,验收是否符合标本的留取要求,同时在检测方法上不断创断,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目的,尤其是应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适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的迫切要求。
总之,临床检验质量取决于从标本留取到检验报告发出前的每一个细致环节,只有严格遵守上述各个环节,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更好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
1人员的合作与正确配合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临床检验项目均是由医生的申请进行检测,测得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观察、诊断和治疗,而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与医护人员关系密切,而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的,例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通过与临床及时进行联系,当有这些因素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平衡而实现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平衡反映在体液、血液及排泄物中,就是它们所含的各种成分的正常稳定性。当由于病理生理或生理组织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液和分泌物排泄,使其相应地发生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病人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标本的留取与检验质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标本留取包括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阶段,是实验室认可中样品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样品失实,无论是变质失效、编错号、漏掉遗失等,均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和不能发出报告,因此在检验质量控制中应重视对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程序和适当设备来保持对样品在实验室的全过程中(储存、处置、准确检测)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和损坏。如在进行生化分析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例如标本编错号,标本溶血,大量输液血液被稀释或输入钾、葡萄糖后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等等。
接受样品时应详细记录其状态,样品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尽快与有关方面联系。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当样品属于抽样时,应有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数量封存、运输等详细文件程序。例如皮肤穿刺采血时的采血部位,穿刺步骤,血液的采取,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送检,及标本处理等均需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3明确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差错的原因,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
毫无疑问,饮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昼夜变化等诸因素以及某些生理状态如怀孕等,均可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甚至出现其他的生理变化,当病人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实验室检验结果就可能发生异常,除了这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外,与标本留取有关的易导致实验室结果异常的有:①病人的标本不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与标本的收集技术有关,包括止血带的使用,静脉血污染,抗凝剂和防腐剂的污染等。②标本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浓度可能在收集后发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标本自身的新陈代谢所致。包括标本的代谢,酶的影响,血液病的影响等,前者以溶血为代表,众所周知,溶血不仅可以释放红细胞的内容物,而且血红蛋白还可以直接干扰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电解质的检测如钠和氯,出现称为“假低钠血症”的严重错误等。后者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开始破裂,释放出包括血红蛋白、酶、铁等许多物质,血中葡萄糖和氧的浓度下降,酸性产物及Co2增多等,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应尽力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确保检验质量。
4良好的检验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水平。检验人员工作期间必须对检验设备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种仪器设备及试剂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要定时定人,认真地作好校正工作。其次是对于来源于临床的标本要作好查对工作,验收是否符合标本的留取要求,同时在检测方法上不断创断,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目的,尤其是应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适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的迫切要求。
总之,临床检验质量取决于从标本留取到检验报告发出前的每一个细致环节,只有严格遵守上述各个环节,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更好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