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因此,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意识 培养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由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导致世界各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等已开始越过国界形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我们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注重于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结果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交通拥挤、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在我国存在。尤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就显得非常困难,除了资金不足外,更主要的却是因为人的素质,人们更多地关心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致使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愈加突出,保护环境直至今日并没有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
为此,我国新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其相配套的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把环境教育列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要求。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促进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国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自觉地思考环境与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养成关注科技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习惯;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把自身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全球意识,并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全人类共同利益作出贡献。
二、挖掘教材,注意课内外渗透,加强环境教育的实践
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素材。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天文、气候、地质、生物、资源、能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都是极好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而在具体运用这些教育素材时,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注入式”,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国情和环境问题。例如:在高中地理森林资源部分的讲授时,联系今年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强烈的“沙尘暴”天气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沙漠化现象的严重性,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所具有的重要的环境功能。再如:人口问题的讲授中,充分利用课本资料,把已学的资源、能源、工业、农业和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可适当补充自己家乡人口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的具体数据资料,联系当前下岗的热点问题,使学生从身边的事实中认识到人口的过度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认识到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结构老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要看学生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部分的教学时,以流经学校的一条污染河流为考察对象,让学生通过对该河污染源的调查,来评价城区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教学不仅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教学还应充分走出校门,组织学生进行市内交通状况的调查、人口调查,参加“地球日”、“环境日”、“无烟日”等社会宣传活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溶入环境保护氛围中。
三、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环保指导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从训练教学基本功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钻研教材,精通所教内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在地理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才能真正设计好教学过程,把环境教育融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向书本、实际、智者学习,做有心人,多积累报刊、杂志、新书上的新材料、新观点;或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
第二,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环境教育,才能实现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所提出的把增强环境意识作为当今地理教育最主要的内容的目标。
第三,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形象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结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给学生做出榜样。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意识 培养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由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导致世界各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等已开始越过国界形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我们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注重于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结果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交通拥挤、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在我国存在。尤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就显得非常困难,除了资金不足外,更主要的却是因为人的素质,人们更多地关心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致使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愈加突出,保护环境直至今日并没有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
为此,我国新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其相配套的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把环境教育列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要求。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促进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国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自觉地思考环境与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养成关注科技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习惯;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把自身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全球意识,并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为全人类共同利益作出贡献。
二、挖掘教材,注意课内外渗透,加强环境教育的实践
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素材。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天文、气候、地质、生物、资源、能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都是极好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而在具体运用这些教育素材时,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注入式”,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国情和环境问题。例如:在高中地理森林资源部分的讲授时,联系今年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强烈的“沙尘暴”天气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沙漠化现象的严重性,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所具有的重要的环境功能。再如:人口问题的讲授中,充分利用课本资料,把已学的资源、能源、工业、农业和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可适当补充自己家乡人口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的具体数据资料,联系当前下岗的热点问题,使学生从身边的事实中认识到人口的过度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认识到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结构老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要看学生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部分的教学时,以流经学校的一条污染河流为考察对象,让学生通过对该河污染源的调查,来评价城区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教学不仅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当然,地理教学还应充分走出校门,组织学生进行市内交通状况的调查、人口调查,参加“地球日”、“环境日”、“无烟日”等社会宣传活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溶入环境保护氛围中。
三、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环保指导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从训练教学基本功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钻研教材,精通所教内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在地理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才能真正设计好教学过程,把环境教育融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向书本、实际、智者学习,做有心人,多积累报刊、杂志、新书上的新材料、新观点;或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
第二,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环境教育,才能实现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所提出的把增强环境意识作为当今地理教育最主要的内容的目标。
第三,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形象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结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给学生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