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各40例,在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三组儿童检测血清CRP及血常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CRP浓度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对鉴别儿童急性呼吸道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常规;细菌;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174-02
  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科是发病率量高的疾病,而正确地区分其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细菌和病毒),则对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临床常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高低来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但血常规会受很多因素影响。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CRP升高的程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2]。临床上可根据CRP的升高幅度,判断感染程度,指导合理有效的治疗。初步判断细菌和病毒感染对及时控制病情,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非常重要。对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0月就诊的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细菌感染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10岁,平均6.5岁;病毒感染组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5~11岁,平均6.7岁;健康对照组40例儿童,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6~10岁,平均6. 6岁;三组儿童于性别、平均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和药物过敏等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CRP测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配套试剂;② 血常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Sysmex配套试剂。所有儿童均采取晨间空腹静脉血2ml。
  1.3结果判定 阳性标准:正常参考范围: CRP<10mg/L。儿童血清CRP水平>25mg/L提示细菌感染,<10mg/L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已清除。CRP≥100mg/L提示败血症或侵袭性感染[3];WBC>10×109/L为阳性,WBC:轻中感染10~19×109/L,严重感染20~30×109/L。CRP:轻中度感染10~99mg/L,严重感染≥100mg/L。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CRP浓度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RP水平比较
  3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生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的依据,WBC升高多提示存在感染,WBC分类中性粒细胞>60%多为病毒感染,若淋巴细胞>40%,多为病毒感染,但WBC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年龄、应激、环境、生理状况、治疗干预等,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而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环境、抗生素、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4]。与WBC计数相比,CRP更为灵敏可靠。反应蛋白的高低与感染的存在及程度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越高,炎性反应越明显,病情好转时其含量急>速下降,1周内恢复正常。通过本次对三组儿童的检测得出:C-反应蛋白可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在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并能够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明确的诊断方案,有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5]。所以,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可作为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并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2.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RP水平比较
  参考文献:
  [1]马丽旭,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13.
  [2]范久波,鲥海菊,陈斌,细菌感染婴幼儿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69.
  [3]王红贤,全程C反应蛋白在儿童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79.
  [4]陈自武,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在细菌感染中应用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8):572.
  [5]胡海燕,王根芬,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8):3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9月以来我临床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的针灸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的总有效率(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超声筛查、血清筛查、羊水染色体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分析,同时研究()地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5687例,孕期为12-26周,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为26.82岁),其中自愿接受产前检查孕妇23457例( 23201例进行了产前超声筛查,22589例进行了产前血清筛查)。针对血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磁共振血管技术的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比较以及此技术的新进展进行论述。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均能够清晰的呈现颅内动脉瘤并准确的诊断颅内动脉瘤,但是其不同的诊断技术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范围各不相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比增强法;时间飞越法;相位对比法  【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GDM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有效的治疗,对照组孕妇不予以治疗,比较两组组孕妇血糖水平、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最高血糖分别为(4.76±0.52)mmol/L、(7.03±1.14)mmol/L、(10.15±2.88)mm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总结相关诊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时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减少空气栓塞的发生。方法: 我院自2011年起使用自排气止液输液器进行输液,替代普通输液器使用中的不足。结果:减少输液的二次排气,缩短操作时间,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结论:自排气止液输液器的使用,既保障输液的安全性,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 回血 自排气止液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缺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患者60例,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常规性治疗;联合组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修复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情况、患者满意度、愈合时间等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超声诊断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病理全部证实为前列腺增生,无误诊。结论 :超声可准确显示前列腺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增生的程度及其并发症,为手术提供可靠地临床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X线及CT对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理收集经病理及临床综合确诊的3例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累及右肩关节2例,左肩关节1例;X線及CT表现为关节均有轻度肿胀,关节周围见大小不等的小结节样钙化或骨化影。结论: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及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肩关节;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90例,回顧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殖道破裂、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凝血性功能障碍等。全部患者成功抢救89例,其中保留子宫患者82例。1例患者死亡为外院转入病例,产后大出血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临床治疗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