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四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体现出个性、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本人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这四法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老师的用意。大家热情地讨论着:“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都在猜测我的用意。课堂上,要放得开,就得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字。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课外书或到网络寻找最小的哺乳动物,把最感兴趣的一点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开拓知识视野,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和“会学”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引导自由阅读,拓展创造思维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乐意去学;如果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强制他们去学,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由讲述、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意见,就变成了逐步提高阅读、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能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首先抛出趣味性很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①学生自由朗读。
  ②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的是什么办法。
  ③教师指导朗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
  ④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
  如此引导、熏陶,使学生稚嫩的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产生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啥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造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把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表达中,本人认为:课堂上,教师不要作任何限制,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好。质疑与思考密切联系,不会思考的人是难以提出问题的。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
  
  三、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而审美情趣不仅来自视、听等高级感官的感受,还要使这种感受贯穿到想象、情感、思维以及个性心理之中。这种贯穿性会使意识活跃起来,多种心理因素的自由相互作用,产生出一种轻松的愉悦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他们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大加赞赏,对不幸的人们深表同情……这些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这得靠教师有目的的培养。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
  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画面(注意邱少云的眼神与表情);再听教材范读,启迪学生从视觉到听觉这种高级感官来体会邱少云在烈火烧身中所忍受的巨大痛苦;进而要学生进行想象,自觉对照,从不同的现实生活、不同的感受与邱少云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相比。这样,学生受到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教《桂林山水》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乐朗诵,让学生寓乐于景,领悟“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升腾起自豪感,而这秀丽的河山又来自于作家的妙笔,所以我注重从多个角度去熏陶学生感受各种美。
  当然,脱离学生实际去灌输美,是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我觉得诱导学生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形成理性的审美观,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阅读文章时,我要求学生能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根据教材目的,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如何保护我们这一美丽的家园谈谈个人的观点及保护措施。大家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信息,准备充分的材料,演讲时落落大方,各自观点不同,提出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掌握的检验,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创造能力的高低及其运用将直接关系到个人或国家的实力与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另辟蹊径,大胆求异,善于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提高教师素质,注入创新活力    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重。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环节。作为农村的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以人为本,关心、尊重他人,把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可行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计划,引导学生用新观点去看待新事物、分析新现象、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世界才会变得
期刊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牢固地记住基础知识呢?  记忆绝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它应该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突出重点,要掌握一些新方法所谓“窍门”就是巧妙的方法。如果采用歌诀、形象、谐音、联想等巧妙的记忆方法,会帮助小学生记住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例如:对于一些形相近而音、义不同的字,我们进行分组归类,比如,把载、栽、裁、哉四个字编成歌诀:开着汽车把货载,见木就把树来栽,拿起布
期刊
摘要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论证,国家已经发现培养精英的教育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才力,但是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得很好很健全,有不少东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探讨。本文从职高生存在的问题和特点等入手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关键词 职高生 质量 发展 思路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已如雨后春笋般蓬
期刊
【摘要】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听说训练?首先要把握“听说”训练的原则和目标;其次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循序渐进。  【关键词】认知 激趣 积累 训练    一次,有位学生问我:“老师,语文这个名称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这一内容的探究。  世界各国的母语教学都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相对于读写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这是因为:  1、在教学中,无论是统测还是升
期刊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在每个班里,都有所谓听话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那些听话的孩子,不用我们多说,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心领神会,能认真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那些淘气的孩子,课上课下都调皮捣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吸引他,他顶多专心两分钟而已。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打“皮”了,就是连父母都不怕了,又怎么会在乎老师的威严呢?  我们班这个最淘气的孩子就属李宇了。那天,他真是把我气坏了:都上课半天了,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根椐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品课堂,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导入 方法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关系到课堂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新课导入可以说是一门课堂艺术,贴切、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仅可以把学
期刊
学风是班风的集中反映,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学风又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学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因此,抓好班级学风建设,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在班级学风建设上,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鼓动每一个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必须加
期刊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    一、近距离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不应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如同结识一位新客人,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属于“相识”阶段。“七分文章三分读”,在反复诵读中可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文本的诵读要有情有景,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