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运用能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起到补充和强化物理实验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但因学生的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去动手做所有的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现有初中物理实验条件的限制,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让学生都能看到演示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观察到实验的详细情况,只能是大体上看到步骤,甚至有些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根本就无法观察,实验数据完全靠教师或前面几个学生的观察提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打击,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了,学习成绩很难有保证。只有将实验画面放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够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发挥演示实验应有的作用。
如在热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的变化情况,但常用的温度计比较小,即便是演示用的温度计,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也难以进行观察。如果通过实物展台或是可以连接到大屏幕上的摄像头,把原来可视程度较差的实验仪器进行局部放大,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示数或实验现象变化,将会大大增强原有实验的教学效果。再如,在电磁学中,电磁场的分布情况通常是用小磁针或是铁屑来展示,由于实验器材本身的限制,实验只能在一个水平面上进行演示,学生很难观察到现象,同样采用大屏幕播放的方法,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突破时间限制
在物理实验中,有些现象瞬息即逝,有些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课堂中很难完成,学生难以观察。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整个实验的变化过程。
如“改变内能的方式”这个实验,我们大多是在压缩引火仪中放入硝化棉,通过快速按压活塞,压缩其中密闭的气体,使得这些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引燃容器中的硝化棉。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燃烧过程非常短,不到一秒,学生很难观察到现象。这时我们可以用摄像机先把该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运用慢放的手段呈现在大屏幕上,实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然,如果教师能现场做实验并进行回放,效果会更好。
再如:固体物质的扩散非常缓慢,动辄要几十小时、几天,甚至数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这显然是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如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到琼脂中,改进实验方法,只需经过十多个小时,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整个过程相较于原先的实验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还是不能搬到课堂上。如果用摄像机将整个实验过程完整地拍摄下来,在课堂上用快放的方式播放,短短几分钟内学生就能感受这十几个小时的变化。比起用虚拟实验或动画模拟实验,这个真实的实验过程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把实验室带回家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功能,使得它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的智能型软件是按照物理规律制作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它既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又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做一些中学实验室中不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实验。
在电学的学习过程中,电路的识别、电路的设计都是电学的基础性问题,要想学好电学,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电路连接练习。受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整天待在实验室中做电路连接实验,智能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一款名为《仿真物理实验室》的软件。教师既可以调用软件自身的一些电路实例,也可以事先绘制好电路,在需要时调用,还可以一键完成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图之间的变换。学生做电学实验不再受困于课堂,而是在家也可以做电学实验,器材的规格参数可以自由调整,设计好的电路可以通过运行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而且可以将电路保存,便于相互交流。
如要求学生设计病房呼叫电路(模拟),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并通过软件进行验证,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调用设计好的电路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这款软件,学生还可以将课堂上的实验在课余时间反复重演,加深认识。软件还有光学、力学、热学模块,基本涵盖了整个初中物理,是一个实验器具完备的综合性实验室,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中,亲自动手创建所能想象的所有实验。
在教育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文本、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功能,突破空间和时间,变抽象为具体,对实验进行模拟甚至仿真,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郭斌(1979— ),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八中物理教师,在职研究生,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但因学生的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去动手做所有的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现有初中物理实验条件的限制,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让学生都能看到演示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观察到实验的详细情况,只能是大体上看到步骤,甚至有些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根本就无法观察,实验数据完全靠教师或前面几个学生的观察提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打击,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了,学习成绩很难有保证。只有将实验画面放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够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发挥演示实验应有的作用。
如在热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的变化情况,但常用的温度计比较小,即便是演示用的温度计,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也难以进行观察。如果通过实物展台或是可以连接到大屏幕上的摄像头,把原来可视程度较差的实验仪器进行局部放大,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示数或实验现象变化,将会大大增强原有实验的教学效果。再如,在电磁学中,电磁场的分布情况通常是用小磁针或是铁屑来展示,由于实验器材本身的限制,实验只能在一个水平面上进行演示,学生很难观察到现象,同样采用大屏幕播放的方法,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突破时间限制
在物理实验中,有些现象瞬息即逝,有些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课堂中很难完成,学生难以观察。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整个实验的变化过程。
如“改变内能的方式”这个实验,我们大多是在压缩引火仪中放入硝化棉,通过快速按压活塞,压缩其中密闭的气体,使得这些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引燃容器中的硝化棉。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燃烧过程非常短,不到一秒,学生很难观察到现象。这时我们可以用摄像机先把该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运用慢放的手段呈现在大屏幕上,实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然,如果教师能现场做实验并进行回放,效果会更好。
再如:固体物质的扩散非常缓慢,动辄要几十小时、几天,甚至数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这显然是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如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到琼脂中,改进实验方法,只需经过十多个小时,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整个过程相较于原先的实验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还是不能搬到课堂上。如果用摄像机将整个实验过程完整地拍摄下来,在课堂上用快放的方式播放,短短几分钟内学生就能感受这十几个小时的变化。比起用虚拟实验或动画模拟实验,这个真实的实验过程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把实验室带回家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功能,使得它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的智能型软件是按照物理规律制作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它既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又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做一些中学实验室中不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实验。
在电学的学习过程中,电路的识别、电路的设计都是电学的基础性问题,要想学好电学,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电路连接练习。受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整天待在实验室中做电路连接实验,智能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一款名为《仿真物理实验室》的软件。教师既可以调用软件自身的一些电路实例,也可以事先绘制好电路,在需要时调用,还可以一键完成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图之间的变换。学生做电学实验不再受困于课堂,而是在家也可以做电学实验,器材的规格参数可以自由调整,设计好的电路可以通过运行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而且可以将电路保存,便于相互交流。
如要求学生设计病房呼叫电路(模拟),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并通过软件进行验证,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调用设计好的电路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这款软件,学生还可以将课堂上的实验在课余时间反复重演,加深认识。软件还有光学、力学、热学模块,基本涵盖了整个初中物理,是一个实验器具完备的综合性实验室,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中,亲自动手创建所能想象的所有实验。
在教育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文本、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功能,突破空间和时间,变抽象为具体,对实验进行模拟甚至仿真,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郭斌(1979— ),男,山东潍坊人,潍坊八中物理教师,在职研究生,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