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童年的记忆:弄堂小吃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你年龄有多大,尽管你已两鬓落白霜,对童年的记忆总是难以忘怀的。关于童年的记忆中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总有一些东西,一些事物会让你特别的眷恋,尤其是一些味道会让你印象深刻。我童年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弄堂小吃。
  烘山芋
  在寒冷的天气里,冒着热气的烘山芋香味就格外诱人。记得儿时,母亲有时用“土灶”烙饼后,在将熄未熄的柴火里塞进几个小山芋,一会儿就有烘山芋吃了。捧着滚烫的山芋,先要将烧成炭的部分和皮一起剥去。不过皮上的山芋是要啃干净的,然后再慢慢地品尝白白的“栗子山芋”,或者黄黄、红红的“红心山芋”;前者“粉”而后者“甜”。除了烘山芋之外,母亲还会将山芋切成块煮汤,再放一些糖桂花,在当时就算是一流的“家庭甜品”了。
  烤鱿鱼
  弄堂口的小摊上烤鱿鱼也是我们童年的记忆里最喜欢的弄堂小吃之一。小贩座前的炭炉上放了一块铁丝网罩,上面放有几块鱿鱼片或几根鱿鱼丝,他一面烘翻鱿鱼片一面不住地往上面刷佐料和自制的酱汁。等到香味直往鼻孔里猛灌的时候,等你付好钱,就可以拿到一片纸。一会儿,有一小块烤好的香香的鱿鱼排落在纸上,小贩顺手给鱼排剪上几刀,使人惊讶的是鱿鱼排已成条了,而纸还没被剪破。
  年糕团
  年糕可以做炒年糕、肉丝年糕、雪菜冬笋年糕、塔菜年糕还有桂花糖年糕等等。在早上我有时拿着母亲给的钱,去弄堂口卖年糕的摊位前,看着小贩从身旁盖着棉垫的缸里取上一小团热软年糕,用手“掀”成皮子,再包上甜芝麻屑或自拌的雪菜馅,卷成一长卷,交到我手里,我把钱则投入旁边的小铁皮箱子里,然后背着书包迎着强劲的寒风一路小口嚼着上学校。
  盐炒豆、橄榄
  还有几种小吃是伴着悦耳的叫卖声传到弄堂里。那就是“檀香橄榄——卖橄榄”,“又香又糯的炒白果”以及浓浓老北京的口音“冰糖葫芦儿”,尤其听到肩背黄布袋、里面放几斤三北盐炒豆的宁波小贩,在弄堂里边走边唱;“三北——盐炒——豆”,就忍不住拿出存的零花钱买上一包回来煞煞馋。盐炒豆炒得非常松,一颗盐炒豆在牙齿里惬意地磨着,还有津津的盐味,是我们当时最好的享受了。
  爆米花
  冬季,爆米花的香味弥漫在弄堂里的上空,飘扬在许多人童年的记忆里。为了能大把大把地吃上爆米花,在家里舀上一小罐大米或玉米,再拿着一只米口袋,顶着凌厉的寒风排队看着小贩一次次把米或玉米倒进一个被烤得黑黑的压力转炉肚。加些糖精、再滴上几滴油,拧紧铁转盖后坐在小凳上,左手拉风箱,右手不停地转动压力转炉,约10分钟后,随着小贩的一声“响了”,只听“蹦”的一声巨响,一袋香脆甜、入口即化的爆米花就可以吃了,那种声音,我们这代人肯定是不会感觉到陌生的。
  猪油汤团
  过年时,最想吃的就是糯米汤团(元宵)。蜡月初,宁波阿婆早早就在家里用一台小石磨,将浸过水的糯米,细细地磨出米浆来,盛在布袋里漏水,过了几天后再制成干粉备用。阿婆再去买点猪板油小心去膜,再用白糖渍好,芝麻也磨成细细的麻屑和着板油搓成芯。再把芯包在汤圆里放进锅中煮熟后咬上一口;那嘴里的感觉是“糯、甜、油”,嗯!还有“烫”。虽然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童年的记忆我时时寻觅,但是这些弄堂小吃味道好像总是忘不了,只有在我的梦里它们才会出现。
其他文献
知青到兵团后分到各营、连后,一起度过了无数时光,并肩劳动生活,几十年时光荏苒,知青宿舍里的回忆成了最难忘的部分,至今我仍记得知青们在一起看老鼠偷鸡蛋的趣事。  麦收的紧张劳累积累了一身,在几近半月的连轴转直到麦子全部收完,终于放假休息了!宿舍里寂静无声,在超时间超负荷的劳动结束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着实是个享受。就这么睡了一整天!早饭和午饭没有人去吃,到了下午4:00,才有睡醒的,我也睁开眼正准备起
期刊
“喔-喔-喔———”一阵的公鸡啼鸣声和拍翅膀声,在紫金山上空回荡。清晨,在紫金山西马腰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坡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时而模仿动物的叫声,时而又模仿婴儿啼哭,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周围登山的人都逗乐了。  “口技老人”技惊全场  一位登山的市民介绍说,这位常年在紫金山练习、表演口技的老人,名叫范公元,67岁,家住南湖。  据范老介绍,他从年轻时起就酷爱口技,已经练了四五十年了。退休后,他几乎每天
期刊
四个酒盅,手指相扣,简简单单却能“唱歌”,在宁波市北仑区春晓镇堰潭村,80岁的李明怀老人独守着一种相传了八代300多年的古老技艺,等待着传人的出现。  简单的酒盅能唱歌  辗转找到李明怀老人时,这位已80岁高龄的老人正在与邻居聊天,尽管有些耳背,但依然精神矍铄。墙上,台板下是老人自己的书法、诗词,全是他的晚年爱好。  老人很乐意向大家展示他酒盅奏乐的技艺,从抽屉里取出4个普通的酒盅,老人显然不是太
期刊
陈赓和陈锡联相识,是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时期。当时陈赓是红12师师长,陈锡联是红10师的一个连长。尽管级别相差很大,但两人“很对脾气”。陈赓喜欢开玩笑,常常耍弄人,而陈锡联则“比较老实”,常常是被耍对象。陈赓开玩笑,有时“大得没边”,玩笑常常开过火,惹得对方生气,但陈锡联却不同:玩笑归玩笑,被耍了,过火了,也不生气。因此,这连长和师长虽然各在一个师却竟成了“铁哥们”一对儿。  1943年8月,二陈都
期刊
一个老太太来到银行,将自己的五万元活期存款取出来,然后坐到一边慢慢数。半小时后数完了,又再存进银行。营业员不解地问:“您这是为什么呢?”  老太太不高兴地说:“我有空来数数自己的钱都不行么?”
期刊
用10年时间,湖北省老酒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方伟收藏了两万多瓶酒,全是已停产的老酒,涉及7000多个品牌。从数量和品种来说,方伟被业内称为江城老酒收藏“第一人”。  走进方伟的家,就像走进一个中国白酒小型博物馆:130平方米的每个角落,除了走路的地方,全部都放满了酒……  肥肉酒、核桃酒、山楂酒,你喝过吗?  在方伟满满当当的柜子里,我们看到,一瓶瓶各种包装陈旧甚至已磨掉颜色的酒中,不仅有上个世纪七十
期刊
近日,家住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宅子村的王其水老人,在村委会大院领到了新的养老保险卡。“这卡不光连着养老保险,现在存钱、买东西、到诊所看病,一张卡都好使!”老人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泰安市泰山区在主要村居开展了居民养老保险便民服务点建设,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柜面延伸到了村居,打通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个人缴费、待遇领取和权益查询办理的“四个不
期刊
河北邯郸的“90后”女孩,在她13岁的时候,用歌声将医生说永远都不会醒的“植物人”母亲唤醒,并依靠着母亲微薄的收入和不放弃的精神,以优异成绩,被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母亲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一定会还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王华动情地说。  家道中落:温馨家庭支离破碎  十几年前,王华的父亲王一民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凭着一股冲劲,王一民联合了几个朋友在天津开了一家公司,并在当时小有成就。小时
期刊
伴随着现代社会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迫切呼唤着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及全民养生运动热潮的流行。如今,从媒体到消费者,养生与健康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济峤经络养生馆是世界养生保健联合会、膏砭与刮痧专业委员会授权单位。2013年12月30日,我们来到位于长春市东朝阳路与长庆街交汇的济峤经络养生馆采访李岩和王立娟夫妇。李岩军人出身,四年部队生活的淬炼塑造
期刊
母亲姊妹多,家里穷,又生于那个特殊年代,连最起码的吃饭穿衣都没有保障,上不起学是在所难免的。不识字的母亲,一直都是靠体力来维持生活改善生活。如今,将近70岁了,她仍是那样的勤劳,一到收麦种秋或收秋种麦,她就像成年劳力一样在田里忙碌,干起活儿来,连我这个中年人也不如她。看她累得气喘吁吁,我禁不住劝她歇歇,她却说,“没什么,我这把老骨头硬着呢,我不怕。”  我小时侯,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既要种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