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与陈锡联配合偷朱德家的苹果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赓和陈锡联相识,是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时期。当时陈赓是红12师师长,陈锡联是红10师的一个连长。尽管级别相差很大,但两人“很对脾气”。陈赓喜欢开玩笑,常常耍弄人,而陈锡联则“比较老实”,常常是被耍对象。陈赓开玩笑,有时“大得没边”,玩笑常常开过火,惹得对方生气,但陈锡联却不同:玩笑归玩笑,被耍了,过火了,也不生气。因此,这连长和师长虽然各在一个师却竟成了“铁哥们”一对儿。
  1943年8月,二陈都来到了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两个人在一个班,一个支部,亲热得不得了。在学习之余,陈赓是个闲不住的人,带着“小弟”四处乱逛,今天“拜见”毛泽东主席,明天到朱德总司令家串门。“哥俩儿”出去串门,往往是陈赓一叫去哪家,陈锡联就“一喊就应”,从不推脱。其中,他们去得最多的就是朱德老总家。
  这不仅仅是朱老总对下属很宽厚,关键是他家门前的那棵苹果树吸引了这两“哥儿们”。
  朱老总住的窑洞前的那棵苹果树,又大又茂盛不说,树上还结满了好多的苹果。一到窑洞前,陈赓就对陈锡联说:“小弟,你先去敲门。”结果陈锡联去敲门时,他就在树下用木棍或石块“咚咚哐哐”忙乎起来,一个劲地敲打树上的苹果。等把苹果打得满地后,他才去敲门。一进屋,见罢朱老总,他就笑着惊讶地大喊:“哎呀,锡联老弟呀,你也在老总这啊!”
  “啊,大哥你也来了啊!”陈锡联也巧妙地“回应”着。
  在老总家谈完话,老总总是要把他们送出门,这时,陈赓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喊:“老总啊!树下掉了好多果子呢!”
  朱老总一听,就说:“既然掉下来了,你们就捡去吃吧。”
  陈赓就回道:“那我们就不客气呀!”说着,就弯腰往口袋里装,陈锡联见状也跟着装,结果,两人把身上的口袋装得再也装不下了,才与朱老总告别:“我们回去了。”朱老总又与他们一一握手,叮嘱几句“好好学习”才让他们走。回去后,这“哥儿俩”口袋的苹果竟然能吃上好几天。陈赓常常是边吃边说:“弟弟呀,总司令那好骗啊,下次去,换个口袋还大点的衣服。”
  “好。下次我穿棉袄子去。”“弟弟”应道。
  结果,一次二陈所在的3支部书记陈其涵在和总司令谈话时,忍不住“告密”说:“老总,二陈每次去你那串门,其实呀,就是为了偷你家门前树上的苹果吃。”
  谁知谁都以为不知情的朱德却哈哈大笑,说:“陈赓这点伎俩,还蒙得住我?偷就偷点吧,反正我也吃不完!”
  当陈其涵把信息“反馈”给这“哥儿俩”时,两人竟惊讶得说不出话,以后再也不敢去串门了。直到苹果全都落光了后,这“哥儿俩”才碰上朱老总,两人一叫“老总”敬礼,朱德说:“陈赓,锡联,后来怎么没来串门呀?我还要小康(夫人康克清)把树上的果子留了一秋,等你们来再偷呢,你们不来,它们都熟得落地了。”
  陈赓连忙说:“忙,学习忙。”
  陈锡联也跟着说:“老总,主要是学习忙。”
其他文献
清晨,大雨滂沱。70岁的牟爱文披好雨衣,拉着电动车要出门。儿子劝她:“这么大雨,就旷课一次不行吗?”牟爱文笑着说:“你妈是去上大学,不是去玩,怎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说罢,牟爱文骑着电动车出了门。她上的是老年大学,专业是诗词。  为了养家姐妹仨争着辍学  牟爱文只有小学文化,但从小爱学习。她出生没几个月父亲就去世了,体弱的母亲成了顶梁柱,含辛茹苦抚养她和两个姐姐。  牟爱文小学毕业考上玉林一中,
期刊
在安阳市唐子巷南头一个不大的小院里,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这样一间寒舍陋室,6年来,百余名腰腿疼痛的群众,被搀扶着进来,自己走着出去,来时一脸痛苦,走时满面感激。而这间具有神奇魔力的小屋的主人叫李树林。  李树林1945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面粉厂、电池厂、自行车厂等单位工作,1982年调文峰区人防办工作,直至1991年离休。他曾荣获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过去的8年里,李树林
期刊
几个60多岁的老人游西藏凭老年证半价,所得优惠却归了导游。这是一起误会,还是行业潜规则?杭州的毛先生想把这个问题弄弄明白,老人凭老年证购半价票,优惠的这部分钱该归谁?  60多岁老人报团游西藏  半价门票的优惠导游拿走了?  毛先生今年60多岁,却有一颗“超级驴友”的心。近日,他刚刚结束了自己的西藏行。可问题跟着来了,毛先生觉得,旅行途中,导游凭几个老年人的老年证买了半价票,优惠的金额没有退回给几
期刊
早晨5点起床、吃早饭、到邮局领报纸、每天最少卖报10个小时……这就是80岁老人石德忠十几年的生活轨迹。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他都免费准时为几十名固定客户送报上门。一个小小的报摊,让石德忠过得知足又乐呵。  八旬老人卖报近20年  顾客好多成朋友  早上7点,东岳大街火车站路口,在街边卖报的石德忠老人已将各种报纸杂志整齐码好,等着为市民“送”上一份资讯“早餐”。  石德忠老人今年80岁,头戴一顶太
期刊
众所周知,历经2400余年沧桑历史的越王勾践剑,是国宝级名剑。但人们或许不知道的是,虽然天下名剑多出“吴越之金锡”,大连也有其特色的曲刃式青铜短剑。大连民间文保志愿者王德亮,便在家中收藏了40把同式样的青铜短剑,其中一件珍品,更是在千年后还依然寒光刺目。  收藏方向  东北亚独有曲刃式青铜短剑  “寻找那些散落在土地上的古老记忆。”王德亮说,正是心中的这份留住历史瞬间的动力,让他走上文保和收藏之路
期刊
一天,县令正在大堂上打瞌睡,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击鼓鸣冤,便命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来。  进来的是一位民妇,她跪着哭诉道:“大人,民妇在路上被人抢劫,惟有死命相搏,不想被捅伤臀部,钱财被抢。”  县令当即下令,要捕快三日之内将劫犯捉拿归案。捕快不敢怠慢,很快就将此人抓获。  在大堂上,县令问民妇:“劫犯手拿凶器,你为何还要死死和他搏斗?”  民妇道:“民妇包裹中虽钱物不多,但都是辛苦积攒的,为给母亲买药
期刊
盛夏的长春,鲜花盛开,绿满枝头,傍晚,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情侣相伴,徜徉在街头巷陌,感受着文明进步给城市带来的悄然变化,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美好。  然而,最近几天,每当夜暮降临的时候,城市居民外出休闲散步、消暑纳凉时,就会发现一些人随意在各个十字路口、人行街道两旁烧纸,搞得满大街烟雾缭绕、一片狼藉,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原来,农历的七月十五快到了,据说七月十五这一天被人们称之为鬼节,所以
期刊
知青到兵团后分到各营、连后,一起度过了无数时光,并肩劳动生活,几十年时光荏苒,知青宿舍里的回忆成了最难忘的部分,至今我仍记得知青们在一起看老鼠偷鸡蛋的趣事。  麦收的紧张劳累积累了一身,在几近半月的连轴转直到麦子全部收完,终于放假休息了!宿舍里寂静无声,在超时间超负荷的劳动结束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着实是个享受。就这么睡了一整天!早饭和午饭没有人去吃,到了下午4:00,才有睡醒的,我也睁开眼正准备起
期刊
“喔-喔-喔———”一阵的公鸡啼鸣声和拍翅膀声,在紫金山上空回荡。清晨,在紫金山西马腰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坡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时而模仿动物的叫声,时而又模仿婴儿啼哭,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周围登山的人都逗乐了。  “口技老人”技惊全场  一位登山的市民介绍说,这位常年在紫金山练习、表演口技的老人,名叫范公元,67岁,家住南湖。  据范老介绍,他从年轻时起就酷爱口技,已经练了四五十年了。退休后,他几乎每天
期刊
四个酒盅,手指相扣,简简单单却能“唱歌”,在宁波市北仑区春晓镇堰潭村,80岁的李明怀老人独守着一种相传了八代300多年的古老技艺,等待着传人的出现。  简单的酒盅能唱歌  辗转找到李明怀老人时,这位已80岁高龄的老人正在与邻居聊天,尽管有些耳背,但依然精神矍铄。墙上,台板下是老人自己的书法、诗词,全是他的晚年爱好。  老人很乐意向大家展示他酒盅奏乐的技艺,从抽屉里取出4个普通的酒盅,老人显然不是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