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形成浓厚的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培养;方法交流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内心世界的美。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的模式,也要注重改变过去幼儿围着教师指挥棒转的习惯。注重教学中教与学的角度,不能再用灌输,依葫芦画样的方法,机械的进行技能训练。
一、涂鸦捕捉美的兴趣
在小班时,由于孩子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此阶段幼儿难画出具体形象,但能用涂鸦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每天我发给孩子彩色笔和纸张,让孩子尽情的画,边画我会边在一旁鼓励,引导,如那加上点圆,和那加上什么色会更美,孩子涂时注意她们的握笔。一边画一边让孩子们互相欣赏每个孩子的作品在欣赏中学会各种线的画法,学会了色的美丽。每天的涂鸦课中学会正确的握笔,在快乐的涂鸦中感受色的不同线,线段,圈等的想象画。这一阶段教师特别注意要赏识每个孩子,欣赏他们的优点,也欣赏他们的缺点。也教孩子欣赏“美”。让孩子们在欣赏,夸奖中体会“成功”,体会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及孩子自我的肯定,从而让每个孩子产生愉悦感,让孩子有了不断想画,乐画。总之保护好孩子天然的嗜好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热爱美术的兴趣的原动力。
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挖掘不同年龄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不同兴趣
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所以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创设环境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清晰意向。为了避免幼儿对环境的机械模仿,环境创设要多元化,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圆形。圆形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达多种物体。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圆形物体范画(气球、花、苹果、西瓜、小鱼吹的泡泡等),可开拓幼儿视野、思路,启发幼儿更具想象力,提問:“除了老师画的圆形物品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圆形物品?”幼儿自由思考、讨论,思维活跃起来,给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幼儿绘画水平与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熟悉的物品教师可以创设更丰富的环境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回忆经验进行创作。如:绘画“好吃的橘子”,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实物橘子,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什么样的橘子是好吃的?”鼓励幼儿绘画时既要运用已有经验,又要展开联想,创造性表现“好吃的橘子”。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露出牙齿的笑脸》,在绘画前,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幼儿观察同伴、观察老师、观察父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等多种活动,有目的地积累丰富的有关的感性经验,使露出牙齿的笑脸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不创设环境内容,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
三、幼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欢的教学形式和绘画内容
幼儿学画的目的与成人不同,幼儿是通过学画来培养对作画的兴趣,发展智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因此,教师就要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来培养幼儿对作画的兴趣。如教幼儿进行“点”的练习时,如果一味枯燥单调地练习,幼儿肯定不喜欢,我就给每位小朋友发了一张画有饼干图案的画,让幼儿给饼干加上香喷喷的芝麻,使饼干更好吃。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就高起来了,对“点”的练习更感兴趣了。在选择绘画内容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从点、线、圆练习到图形再过渡到实物练习。还要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经常接触的绘画内容。如画圆的练习中,我选“吹泡泡”、“我帮妈妈团汤圆”。椭圆形练习时选“母鸡下蛋”,方形练习选“电视”、“冰箱”等。而让幼儿画主题画时,则画“我的家”、“我喜欢的动物”等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画面。同时我还经常和孩子们收集一些图片、美术画册等丰富幼儿知识,让幼儿多观察、多接触,这样就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不必管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绘画姿势,什么材料绘画,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地绘画,使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极力要求幼儿应该怎样画,不应该怎样画,孩子的兴趣可能立刻化为乌有,想好的绘画内容不复存在,本来有可能画出一幅很好的画,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美术兴趣培养是载体,全面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身教胜于言教,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更新观念;用爱心做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小苗茁壮成长。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培养;方法交流
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内心世界的美。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的模式,也要注重改变过去幼儿围着教师指挥棒转的习惯。注重教学中教与学的角度,不能再用灌输,依葫芦画样的方法,机械的进行技能训练。
一、涂鸦捕捉美的兴趣
在小班时,由于孩子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此阶段幼儿难画出具体形象,但能用涂鸦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每天我发给孩子彩色笔和纸张,让孩子尽情的画,边画我会边在一旁鼓励,引导,如那加上点圆,和那加上什么色会更美,孩子涂时注意她们的握笔。一边画一边让孩子们互相欣赏每个孩子的作品在欣赏中学会各种线的画法,学会了色的美丽。每天的涂鸦课中学会正确的握笔,在快乐的涂鸦中感受色的不同线,线段,圈等的想象画。这一阶段教师特别注意要赏识每个孩子,欣赏他们的优点,也欣赏他们的缺点。也教孩子欣赏“美”。让孩子们在欣赏,夸奖中体会“成功”,体会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及孩子自我的肯定,从而让每个孩子产生愉悦感,让孩子有了不断想画,乐画。总之保护好孩子天然的嗜好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热爱美术的兴趣的原动力。
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挖掘不同年龄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不同兴趣
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所以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创设环境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清晰意向。为了避免幼儿对环境的机械模仿,环境创设要多元化,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圆形。圆形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达多种物体。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圆形物体范画(气球、花、苹果、西瓜、小鱼吹的泡泡等),可开拓幼儿视野、思路,启发幼儿更具想象力,提問:“除了老师画的圆形物品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圆形物品?”幼儿自由思考、讨论,思维活跃起来,给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幼儿绘画水平与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熟悉的物品教师可以创设更丰富的环境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回忆经验进行创作。如:绘画“好吃的橘子”,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实物橘子,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什么样的橘子是好吃的?”鼓励幼儿绘画时既要运用已有经验,又要展开联想,创造性表现“好吃的橘子”。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露出牙齿的笑脸》,在绘画前,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幼儿观察同伴、观察老师、观察父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等多种活动,有目的地积累丰富的有关的感性经验,使露出牙齿的笑脸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不创设环境内容,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
三、幼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欢的教学形式和绘画内容
幼儿学画的目的与成人不同,幼儿是通过学画来培养对作画的兴趣,发展智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因此,教师就要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来培养幼儿对作画的兴趣。如教幼儿进行“点”的练习时,如果一味枯燥单调地练习,幼儿肯定不喜欢,我就给每位小朋友发了一张画有饼干图案的画,让幼儿给饼干加上香喷喷的芝麻,使饼干更好吃。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就高起来了,对“点”的练习更感兴趣了。在选择绘画内容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从点、线、圆练习到图形再过渡到实物练习。还要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经常接触的绘画内容。如画圆的练习中,我选“吹泡泡”、“我帮妈妈团汤圆”。椭圆形练习时选“母鸡下蛋”,方形练习选“电视”、“冰箱”等。而让幼儿画主题画时,则画“我的家”、“我喜欢的动物”等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画面。同时我还经常和孩子们收集一些图片、美术画册等丰富幼儿知识,让幼儿多观察、多接触,这样就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不必管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绘画姿势,什么材料绘画,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地绘画,使他们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极力要求幼儿应该怎样画,不应该怎样画,孩子的兴趣可能立刻化为乌有,想好的绘画内容不复存在,本来有可能画出一幅很好的画,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美术兴趣培养是载体,全面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身教胜于言教,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更新观念;用爱心做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小苗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