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探讨及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以教材为基础开拓自身的学习、研究视野。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在政治课堂及平时接触到的经济学知识,立足于历史及现实,试阐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区别。
  关键词: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理论 ;全球化
  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均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并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经济问题、历史情况等做出分析,从而将知识真正地化为己用。
  一、计划经济的产生及利弊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对生产、资源消耗、产品消费进行计划及分配的经济体制。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苏联在一战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也曾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计划经济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调动起来,从而以最快速度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三政治选修教材中有充分的阐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能较好地保护国家经济,进而快速高效地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实力。计划经济要求按计划、按比例地实施建设发展,并通过指令型及指导性的计划对国民经济作出管理和调节,它可以使国家集中生产资料、加强集权并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活动,进而排斥市场机制,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结构。
  然而,计划经济虽然有加强社会动员能力、增进政府权力并迅速发展工业化等优点,但它的劣势却也很明显,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往往会呈现出一种低活力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计划经济排斥了市场这一要素的存在,一旦政府调控出现失误,国家将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缺点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又名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让商品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及自由价格机制引导的经济体制,它与计划经济不同,并不存在一个中央协调的机制维持运作,而是主张让人们自由追逐利益,从而令商品价值及商品交易自动达成平衡。
  由市场配置资源能反映出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经济则可以根据这种变化进行自我调节。在自由竞争中,商品伴随着贸易从一处流向另一处,这就导致了经济及资本的产生及流动,小到以物换物,大到通过信用卡实现的巨额消费,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最直观反应,它促成了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经营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进步,从货币的产生到物质资料的生产及消费,市场经济可谓无处不在,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我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思考
  1.长远来看,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
  对学生来说,对比经济模式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其总结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当经济基于市场发展时,商品的生产、销售及运输都遵循着客观规律,倘若将这种经济规律視为唯一的指导准则,部分地区将很难在这种体制下得利;而当国家调控经济,使经济成为政治调控的一部分时,虽然可以保护国内工商业,避免各地发展不均衡,也能较为有效的实现社会公平,但这种形式却无法有效的解放生产力,更难以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这种情况需要一种认识:商品生产者究竟是应将商品生产并贩卖出去,还是应经由国家调节将商品取走并对全体公民给予分配?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例,某人通过好好学习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认可,并获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这样一来他学习就会更有积极性;而倘若无论学好学坏都一样,每个人都被强制要求学习,定量分配时间并强行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成绩如何均不给予任何表扬或认可,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没法调动起来。其中虽然也涉及到公平与公正的关系,但我所认知到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哪怕无法达到程序上的公平也应保证经济存在于更高一级的公平,即竞争之中。
  2.在全球化浪潮中,应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当前形势下,世界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通过学习人教版高一政治教科书“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市场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对欠发达国家来说,一味追随市场经济的脚步会使国家在“贸易剪刀差”的剥削中变得愈发贫穷,因此,将计划经济的手段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让国家管控工业并保护国内薄弱行业,管理国民支柱型产业是很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计划经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模式。运用好计划经济的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挫折,同时也是引导经济健康稳固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10(4)
  [2]邱爽,周明友.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模块的主要特征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 341000)
其他文献
芳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状况对创造活力高效课堂,阐述高中体育课教育中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因,提出高中体育课堂教育中营造和谐活力师生关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和谐活力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和谐 ; 活力高效;師生关系;高中体育课堂  一、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体育课堂要求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师生双方通过互
摘要:网络环境下,阅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学生是否读书,读什么书,怎么思考,能否学以致用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阅读经典文学引入我的教学活动中,结果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说这种教学手段的植入不仅培养了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促使他们掌握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快速阅读,同时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还顺便培养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与心智模式——利用思
摘要:随着新课标进程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本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只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在课堂中有真正的收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本文主要根据现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象,提出相关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措施  前言:在高中数学中,随着课程知识的逐渐
摘要:课堂教学的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结合我国新形势下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辅助下政治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指出恰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农村的经济情况和家长监管和教育责任的缺失,以及家长教育素养的薄弱是导致农村初中学校后进生比例偏大的主要原因,构建家校多元评价的合作教育体系,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首先,学校教育抓住教育的契机,以多元评价教育方式使学生形成自信力。其次,通过开放式教育教学活动、作业情况反馈、家长会等多渠道的家校合作教育,实现家校多元评价合作教育。再次,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校讯通、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等方式
摘要:新的高中生物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各方面都较原来的生物课程有所创新和突破,这必将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更高的新要求。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中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要改变学生的生物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生物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高中生物新课程所发生的的变革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变革  一、教育观念
摘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善于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习作资源;开发利用  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一篇好的练笔
摘要:《中庸》开篇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是一脉相承的,乃是《中庸》全书的总纲要,而中间‘率性之谓道’一句为承接上下两句的枢纽。这三句讲人的秉性是上天赋予的,即宇宙万物的性,都是自然而然有的,此即天性;此天性中有其自然之理。“率性之谓道”是说遵循人性之天赋自然,合于当然的规范,无过不及,这就是人生的当行之路。“修道之谓教”是指圣人教化众人本来就是遵循人性以修明人道。虽然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到高等数学解题中极其重要的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解析几何题的法宝, 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形结合思想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中、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本文中
摘要:中華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书法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书法是人类文明的财富,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基础教育的依靠。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笔记本等先进技术的普及,很多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注重书法教育,提升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将培养学生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