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293
“活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而且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活动化呈现,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哪些呢?现结合教学实際,简单总结归纳如下:
1.讨论式
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能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口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也能在讨论中获得新知。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时,我出示了这样一则情境材料:一天,小梅因班级的工作找大海商量,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惊喜,他们把商量工作的地点选在校园后的小树林里,恰巧被班里的一个同学看到了,两个人回到教室后,发现同学们议论纷纷。面对这些,小梅感到很尴尬,很发恼。针对这则材料,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小梅尴尬、烦恼的原因是什么?小梅怎样做才能避免尴尬和烦恼呢?这启发我们在与异性交往时应当注意什么?为此,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人发言,各抒己见,为小梅支招,从而探讨异性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2.观看式
通过观看影视、录像等视频资料把学生带入文本教材所不能提供的新天地,增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中国担当》时,为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视频片段。主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游戏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再现知识的形成或深化过程,再现社会背景或人物形态,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现象,体验社会环境和人物情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饶有兴趣地在游戏中学习,发展情感和培养能力。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集体要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团队的成员,更需要成员之间的组织协调和配合”的道理,教师设计了一个“智夹玻璃球”的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队选出两名同学作为代表参加游戏,一、二、三组的学生组成红队,四、五、六组的学生组成绿队。两队队员站成两排,每队都选取一人端着甲盒子,一人端着乙盒子,其他队员拿筷子夹玻璃球,由甲盒子夹到乙盒子中。要求在夹球的过程中手不能接触球,如果球落地,可捡起来继续夹,在规定的时间内夹球多的组为赢。这个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认识到,在集体中药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就能产生强大的合力。
4.辩论式
课堂辩论,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让课堂变得鲜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妙设计一个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既能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让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达成更多的共识。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和“我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给出争辩话题:面对集体荣誉,有人说,集体是集体,个人是个人,集体荣誉固然重要,但个人荣誉更要追求;也有人说,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没有集体哪有个人?你赞同哪种观点呢?话题抛出后,学生大多会选择后者,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顺利进入争辩环节,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5.表演式
所谓表演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直观的表演活动,让教学内容通过表演内化到学生的心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演一演,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表演更能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复杂性,我让学生表演了这样两个场景:一个是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评讲,他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作业本上,心里感到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他吹得好、睡得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儿很足。一个是考砸之后,一怒之下把试卷撕了,并哭着离开考场,之后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精神恍惚,生病了。通过这个模拟表演,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情绪的复杂性,认识到了是情绪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6.演讲式
所谓演讲式,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由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及素材,经过筛选、提炼,整合,利用演讲的方式来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在演讲式教学中,学生由台下走到台前,在表达、表现、表演中进行语言训练;在素材搜集、整理与加工中接受实际锻炼。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我与集体共成长》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为班级做了什么事?我能为班级做什么事?在班级中如何与成员相处?如何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如何参与班集体建设?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我为班级担责任”的演讲活动。这个演讲活动,其实是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梳理,这是学生回顾知识、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自我促进的过程。
7.采访式
采访式是根据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有目的的采访查询,直接获取知识或认知有关事物及现象的活动方式。这种方式打破了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把学生、教学与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获得直接经验,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使学生置身于社会形态之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交流、表达也有较大的帮助。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关爱动机”的采访活动:教师随机采访调查几位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明白关爱他人,从心开始。课堂上的采访活动,既要让学生有话要说,也能让学生互相倾听,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活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而且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活动化呈现,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哪些呢?现结合教学实際,简单总结归纳如下:
1.讨论式
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能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口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也能在讨论中获得新知。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时,我出示了这样一则情境材料:一天,小梅因班级的工作找大海商量,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惊喜,他们把商量工作的地点选在校园后的小树林里,恰巧被班里的一个同学看到了,两个人回到教室后,发现同学们议论纷纷。面对这些,小梅感到很尴尬,很发恼。针对这则材料,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小梅尴尬、烦恼的原因是什么?小梅怎样做才能避免尴尬和烦恼呢?这启发我们在与异性交往时应当注意什么?为此,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人发言,各抒己见,为小梅支招,从而探讨异性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2.观看式
通过观看影视、录像等视频资料把学生带入文本教材所不能提供的新天地,增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中国担当》时,为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视频片段。主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游戏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再现知识的形成或深化过程,再现社会背景或人物形态,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现象,体验社会环境和人物情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饶有兴趣地在游戏中学习,发展情感和培养能力。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集体要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团队的成员,更需要成员之间的组织协调和配合”的道理,教师设计了一个“智夹玻璃球”的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队选出两名同学作为代表参加游戏,一、二、三组的学生组成红队,四、五、六组的学生组成绿队。两队队员站成两排,每队都选取一人端着甲盒子,一人端着乙盒子,其他队员拿筷子夹玻璃球,由甲盒子夹到乙盒子中。要求在夹球的过程中手不能接触球,如果球落地,可捡起来继续夹,在规定的时间内夹球多的组为赢。这个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认识到,在集体中药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就能产生强大的合力。
4.辩论式
课堂辩论,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让课堂变得鲜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妙设计一个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既能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让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达成更多的共识。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和“我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给出争辩话题:面对集体荣誉,有人说,集体是集体,个人是个人,集体荣誉固然重要,但个人荣誉更要追求;也有人说,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没有集体哪有个人?你赞同哪种观点呢?话题抛出后,学生大多会选择后者,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顺利进入争辩环节,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5.表演式
所谓表演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直观的表演活动,让教学内容通过表演内化到学生的心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演一演,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表演更能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复杂性,我让学生表演了这样两个场景:一个是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评讲,他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作业本上,心里感到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他吹得好、睡得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儿很足。一个是考砸之后,一怒之下把试卷撕了,并哭着离开考场,之后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精神恍惚,生病了。通过这个模拟表演,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情绪的复杂性,认识到了是情绪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6.演讲式
所谓演讲式,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由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及素材,经过筛选、提炼,整合,利用演讲的方式来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在演讲式教学中,学生由台下走到台前,在表达、表现、表演中进行语言训练;在素材搜集、整理与加工中接受实际锻炼。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我与集体共成长》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为班级做了什么事?我能为班级做什么事?在班级中如何与成员相处?如何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如何参与班集体建设?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我为班级担责任”的演讲活动。这个演讲活动,其实是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梳理,这是学生回顾知识、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自我促进的过程。
7.采访式
采访式是根据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有目的的采访查询,直接获取知识或认知有关事物及现象的活动方式。这种方式打破了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把学生、教学与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获得直接经验,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使学生置身于社会形态之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交流、表达也有较大的帮助。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关爱动机”的采访活动:教师随机采访调查几位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明白关爱他人,从心开始。课堂上的采访活动,既要让学生有话要说,也能让学生互相倾听,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