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道:“要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这首先意味着,要理解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否则,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学到别人的经验。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习先进经验的真谛就是求其思想,只有思想才是根系所在,其他外在的形式只能是绿叶旁枝,抓住了先进思想,才是抓住了“牛鼻子”。
  近年来,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洋思经验”等的学校不胜枚举,但直至今天,杜郎口还是杜郎口,洋思还是洋思,学习者也还只是学习者,学生还是不会自主、合作学习,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为何?原因是我们只学其形,而未学其神,形神兼备,方得始终。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形式、招式、模式,而没有真正领悟和参透其先进经验的思想内核,也没有关注孕育经验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底蕴等,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经验进行校本再研究再创新再升华,一味“拿来主义”,甚或因此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本色,失败是注定的。
  每次赴市里听课学习,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学术活动越到后半程,参加的教师越少。上午观摩听课者人头攒动,下午评课、讲座时却是门庭冷落,虚位以待。很多一线教师对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兴趣盎然、津津乐道,他们对其上课的一招一式听得异常细致。听课时,偌大的会场寂静无声,只听得见“沙沙”的写字声,老师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课记录或录音、录像,唯恐一不留神错过了一个精彩的细节(回去没法上移植课、汇报课)。对课堂十分敬畏,很想把名师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为己所用,绚丽课堂。而大家对名师上完课后的学术讲座、专家点评却是异常冷落,少人问津。有老师直言:我就是外出来单纯听课,学习该如何上课改课的。至于学术讲座,那是教研员们关心的事。他们听完课后就直奔归路,根本不知学术讲座为几何。殊不知,这讲座是本堂课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思路,是学术思想的体现,是学术风格的呈现,是名师们最宝贵的东西,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为什么这样”的回答,可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这是“道”,而听课观摩只是“术”,学“术”而弃“道”,乃舍本逐末之举啊!
  听名师的课,若我们依样画葫芦将其移植进我们自己的课堂,课堂将会令我们大失所望。因为,支撑名师这节课的很多东西,如文化底蕴、业务素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艺术、教学机智、教学经验等功底不是我们一天两天就能学来和“复制”的,我们在这些方面跟名师还有一定的差距,况且学情、校情也不同,由此孕育、呈现的课堂景象会迥然不同。很多学校热衷于移植课,充其量是个模仿秀,学不到内涵的东西。为何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名师的课堂应多看门道:他的教学风格特色是什么?教育观、学生观是什么?课堂细节折射出什么?支撑他这堂课的理念、思想是什么?理念的生发机理是什么?……
  著名国画大师许麟庐在跟随齐白石老人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他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以后,许麟庐牢记恩师的这一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讲得何其精妙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学习特级教师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或成功,或失败,究其原因,恐怕也就在这八个字之中。一味模仿,看似相似,实则谬以千里,“东施效颦”而已,这种教学注定僵化,会失去生命力的。成功者则是认真学习特级教师教学思想艺术之真谛,再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造发挥,自成一体,故其教学充满了生机活力。
  让我们听从白石老人的教诲,像他的学生许麟庐那样,学会吸收、消化先进经验的思想精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教学大厦,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教育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 本专题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初步涉及习作,常常出现“谈文色变”现象,他们对习作懵懵懂懂、缺乏自信,因而不感兴趣、缺乏激情,分析其原因:他们生活的经验不够丰富,词汇贫乏。习作最大的困难是无内容可写,即使有了内容,也不知如何下手。针对中年级的这种通病,在习作教学中,依照言语生成规律,巧妙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断积累,丰富内化;指导学生学习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通过句式、段式等写法方面的模仿,从内化—模
期刊
因参加“名师下县”讲学活动,我选择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磨课历程。  一、照猫画虎 有梅无雪不精神  选定了教学内容,我开始认真研读文本、教学参考书、《唐诗鉴赏辞典》中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反复斟酌之后,依照教参提示的古诗教学“五步法” 确定教学方案。教学步骤为“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我在本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备课组教师听课
期刊
大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根源主要在于:目标不适、教掩盖学、学法指导意识缺乏、学科训练缺位等。改进之道就在于对症下药,确立适切的目标、以学定教、渗透学法、落实训练。  一、目标适切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过高,“摘不到果子”——难以达成;目标过低,“吃不饱”——索然无味。适切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是要研究新课标,明确语文性质、任务,以学科学段目标为导向;二是要研究文本,以文本特点为基
期刊
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既写得开心,又有所收获呢?林振忠的《快乐童年》一课,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有趣的导入谈话  课一开始,林老师就给同学讲了个笑话:一个名叫陈烨的同学,四岁那年,家里请客,小陈烨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蛋。他爸爸为了炫耀一下小陈烨的聪明,问:“宝宝,什么动物会生蛋?”小陈烨在爸爸的不断追问下,回答“妈会生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林老师话锋一转,告诉学生,小陈烨就把这件事写成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6至67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 让学生通过说、想、画等活动,进一步探索、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与技巧。  3. 通过探索、交流与欣赏,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旋转的独特魅力和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
期刊
一、顺应需求——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作业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和认知需要两方面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使其有针对性。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水平,及思维特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这类习题可以是基本题或分散难点的单一题。  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基本题:  ①(32+25)×4= ×4+ ×4;  ②102×58-2×58=( - )
期刊
顾泠沅教授在《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一书中指出:“高密度的提问已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确实,一问一答、过于琐碎的提问方式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它使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禁锢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缺失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要求我们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了“
期刊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及从事于创造工作。”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地表达愿望、描述世界,因此,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过多地追求技能和技巧,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艺术知识和技艺教学上,使美术活动中“术”多“美”少,甚至有“术”无“美”。这样的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幸福感也越来越被人们提及。中小学教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其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生命品质和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和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图探讨中小学教师如何通过自我调适提升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整体评价,由于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通常又称主观幸福感。幸福指数则是幸
期刊
当下,基础教育界培养名师的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讲座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什么?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由此可见,学习名师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名师的一言一行,也不是从名师那里把一些教学技巧拿来就用,更不能像电视节目中的模仿秀那样刻意模仿。“小”学学于技,“大”学学于道,我们要避“小”求“大”,学名师之所以为名师的内在之道,学名师是为了做最好的自己。  热爱人生之道  周国平先生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