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南瓜缘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x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后,我在老家的宅后开垦出了一块菜园,种上了南瓜。原本是图个休闲、健身,没想到,种上南瓜后,我竟然迷上了南瓜,且以普普通通的南瓜为食材、药材,做起了南瓜保健文章。
  老伴经常牙疼,一疼起来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把南瓜根和猪肉一起煮,然后切片给他吃,只吃了两顿,牙疼的病就治好了。邻居刘婶的公公患有牛皮癣,治了大半辈子也没治好,我掐来几片鲜嫩的南瓜叶子,直接在刘婶公公的皮肤上擦,擦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折磨了他大半辈子的牛皮癣病也大有好转。我的小孙女娇娇患有脱肛,把儿子、儿媳愁坏了。我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南瓜蒂治脱肛法”———把3个南瓜蒂放在120克薏米粥中煮上半个小时,然后把南瓜蒂粥分成数小碗,让娇娇一顿吃一小碗,5天后,娇娇的脱肛也好转了,我们全家人长长地松了口气。
  人到老年,身体老闹小毛病——这几年,老伴经常便秘,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南瓜有通便的功能,于是,我“发明”了“南瓜炖豆腐汤”,隔三差五便让老伴喝一顿,结果几周下来,老伴的便秘通畅了许多,老伴非常高兴,直夸我的小菜园立了大功。
  此外,我还以南瓜为食材和药材,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好多实用南瓜保健验方,比如:南瓜花焙干,研末,用白酒调敷,可以消肿去痛;南瓜子炒熟,研末,用蜂蜜调开水冲服,分两次餐前饮服,可以驱蛔虫、姜片虫和绦虫;南瓜切块熬粥,经常吃可以治疗前列腺肥大防治动脉硬化与胃黏膜溃疡;鲜南瓜切片,早晚各贴脸上20分钟,有美容洁肤作用;把南瓜蒸熟沥水,和白面和成面团,入油锅炸成南瓜丸子,多吃可治腹泻;南瓜捣烂去汁,涂敷患处,可以治烧伤、烫伤;南瓜藤剪去头,插瓶中,令其汁液流入,取适量汁液用开水冲服,可治久咳;南瓜烀熟,吃肉喝汁,可以化掉胆结石;南瓜切成块,同海带熬成南瓜海带汤,可以预防糖尿病;南瓜顶端开口,挖去一些瓜瓤,装入蜂蜜、冰糖,再盖好,放蒸笼中蒸1小时。每日早晚各吃1次,连吃5~7天,可治老年哮喘;鲜南瓜500克,红枣20枚,红糖适量,加水煮汤饮服,可以治慢性支气管炎……
  看着我用南瓜为家人和左邻右舍治好了病,老伴高兴地说:明年,咱家再多种几垄南瓜。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关键词,让我这个普通学人不觉眼前一亮的却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而时时唤起内心悠然感动的那个词,竟是平易又厚重的字眼——“人民”。  前不久去南方看望母亲,母亲78岁了,有早期失忆症,身体总体还是健康的。在养老院里陪她住了8天,想起母亲睡觉时手里紧握着一只手电筒,想起母亲叮嘱把门窗关严实了,想起母亲说回去好好工作,我不跟你去北京了,不要拖累你,想起临别时母亲眼里的
期刊
你能在没有心脏的情况下存活吗?孙悟空为了跟妖怪斗法,能将自己的心脏取出体外,然后又放回去。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的吴金水为了战胜病魔,居然也像孙悟空一样体验了体外心脏手术。  风心病让我痛不欲生  2012年8月10日,我被儿子、女婿手忙脚乱地抬进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时,所有的医生都吓了一大跳——我不仅脸色紫得像猪肝,而且嘴唇乌紫,躺在那儿每一次呼吸都喘气如牛,两条腿都肿得像柱子。一看这个好像随时要窒
期刊
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四千三百多万,达到2.21亿。如此庞大的“银发族”要想安度晚年,除了丰衣足食和精神慰藉,还有生活上的真正便利。  说明书“说而不明”  难题:“说明书的字太小,我眼睛又有点花,看不清楚啊……”辽宁省沈阳市70岁的老张血压高,常年服用降压药,可最近老朋友送的几盒降压药让他犯了
期刊
履新未足一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层,“再立军规”,谨言慎行,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媒体报道:习近平任总书记后首走“南巡”路,深圳前海附近道路畅通如常,现场没有欢迎横幅,唯见蛇口港的牌子上写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网络新闻:习近平向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后,来到人群当中,讲的是群众喜欢的大实话:不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群众簇拥拍照。  更有手机短信:李克强开会不让念
期刊
国人太喜欢放鞭炮了。逢年过节,商店开业,盖房奠基、封顶,升官、高中(zhòng),嫁娶、产子,乔迁新居,比赛得胜,彩票中奖,祈福避灾;甚至丧葬、迁坟,刑满出狱都要放鞭炮。  名目繁多,举不胜举,放鞭炮成了文化。“爆竹一声辞旧岁”成为迎春楹联的热门上联;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也不乏颂鞭炮的佳句。更有城市举办“烟花爆竹节”,引来中外游客观光,热闹非凡,收益颇丰。好啊。  2013年新年到,可我要泼点冷水
期刊
在我们玫瑰街上的药房大门两边,各安放着一排座椅,每天一早一晚,许多老人坐在那里闲聊。  一天晚上散步,我坐在那里歇息。无意中捡到了老人们闲聊的耳食。觉得有趣,故将之记了下来,以飨各位。  他们聊的话题是:老人应给后代留下些什么?  甲:首先是待人处事的良方。  乙:他不一定听。  甲:但你必须留。  丙:第二呢?  甲:其次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乙:他一定会嗤之以鼻。  甲:有可能。但那又
期刊
据了解,北京2009年起就开始推行“零百千万”殡葬服务工程,即零消费骨灰撒海、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消费、万元骨灰安置,希望抑制殡葬暴利,破解殡葬业高价问题。同时提倡壁葬等环保方式,但墓地依旧紧俏。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把祖先、祖坟看得十分重要。喪葬、葬品和祖先的祭祀要讲究排场,祖坟要选个风水宝地。子孙们还要服丧,清心寡欲以哀悼祖先,每年要祭拜祖先,给祖先扫墓。丧葬文化体现了我国的孝
期刊
2013年1月16日,聽说发小仲齐病了,我约俞小敏、岳小玉两位老友去东直门医院探望。仲齐的弟弟鱼齐说,仲齐患的是癌症,医生估计仅半年生存期,他想见我们。病床上的仲齐情绪很好,谈笑风生,完全不像重症病人。2月5日上午,鱼齐忽然打来电话,告知5日晨6时30分仲齐病逝,享年63岁。  仲齐退休前在中宣部图书馆当馆长。“文革”后的中宣部迁至六部口,有图书馆在老中宣部没挪窝。老中宣部在五四大街“沙滩大院”,
期刊
这件事儿是老表在电话里告诉我的。  老表说,他们村的一个80岁的老人上吊自杀了!就在一天早上。真是令人震惊的消息!  说起这个老人,我虽然不是很了解,但记忆里是有点印象的:个子不高,微微有些驼背。腿脚不是太利索,见人总是笑呵呵的。  這个老人的两个儿子是我们那里鼎鼎大名的人物。大儿子,上世纪80年代中等师范毕业,凭着天资聪颖,再加上善于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由小学老师到初中校长,再到乡镇党委书记
期刊
给小保姆傳授护理课  那是十年多前,71岁的孙世英正在家里看书。这时,大女儿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拎着行李的乡下女孩,这姑娘身材矮小,衣着朴素,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孙世英看到她的第一眼,便生出了怜爱之心。  女孩叫周邦燕,是来自四川青川县的小保姆。初进孙家时,她连米饭都蒸不熟,做家务更是笨手笨脚,孙世英耐心地指点她从做饭学起。  两年后,邦燕做起家务来已经驾轻就熟了,孙世英觉得把时间浪费掉太可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