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奶奶”和她的“保姆孙女”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小保姆傳授护理课
  那是十年多前,71岁的孙世英正在家里看书。这时,大女儿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拎着行李的乡下女孩,这姑娘身材矮小,衣着朴素,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孙世英看到她的第一眼,便生出了怜爱之心。
  女孩叫周邦燕,是来自四川青川县的小保姆。初进孙家时,她连米饭都蒸不熟,做家务更是笨手笨脚,孙世英耐心地指点她从做饭学起。
  两年后,邦燕做起家务来已经驾轻就熟了,孙世英觉得把时间浪费掉太可惜了,不如用这些时间学点东西。
  孙世英想应该教给邦燕一些护理知识,因为她将来也会做母亲,如果能提前掌握一些孕妇孕期的保养、新生婴儿的照顾,以后一些简易病症的处置常识,会对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于是,她决定教邦燕学些“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识。
  对于孙奶奶这个提议,邦燕起初不是太感兴趣,她觉得自己又不当医生,学这些东西也没用。但她又不愿驳奶奶的面子。
  于是,每个星期总有两个下午,这一老一少就伏在客厅餐桌上学习,内容包括:月经是怎么来的,婴儿是怎么孕育的,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知识,还有消毒步骤和营养学等。孙世英离休前做过多年妇产科主任医师,主编过妇产科护理教材,也在妇产学校教过不少学生,因此,教起邦燕这样的学生更是得心应手。
  尽管是“业余学校”,孙世英也毫不放松要求,她要求邦燕每堂课都要做笔记,下节课开始前要先通过测试,直到过关后,才能开始讲授新的知识。
  渐渐地邦燕从这门课里找到了乐趣。有一次,一个孕妇来孙世英家里做客,顺便咨询些孕期应该注意的事项,孙世英不但一一解答,还拿出听诊器帮孕妇进行检查。邦燕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时,孙世英摘下听诊器,让邦燕也来听一下孕妇的胎心。按照孙奶奶的指点,邦燕竟听到了胎心的跳动,她觉得太神奇,太有意思了。
  三个月后,那位孕妇产下了一个男婴,孙世英带着邦燕去看望他们,并教给年轻妈妈哺乳方面的常识:“小孩吃奶前,得先把乳头洗干净,如果奶头凹陷小孩吃不上,你就用吸奶器把乳头给吸出来,让小孩再吃,这一次吃左边的奶,下一次吃右边的奶,如果不这样,那边的乳房就容易得乳腺炎。”
  做小保姆的娘家人
  一晃,邦燕来北京已经4年,24岁的她依然像浮萍一样漂在北京。为了自己的归宿问题,邦燕偷偷哭过。
  替邦燕着急的还有孙世英,她给邦燕介绍的第一个男孩来自河南,来北京已经五年多,在建筑工地当油漆工,也算是个手艺人。约会回来,邦燕红着脸说,他长得还算齐整,也是个能吃苦的人,只要他没意见,我们就处着呗!
  没想到,半年后那个男孩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家人看到邦燕的照片后,嫌她个子太低,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
  两年内,孙世英给邦燕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没有成功。1997年秋天,孙世英又给邦燕介绍了一个一米八的男孩。小伙子十几岁就来到北京打工,家里条件不太好,但他勤快、善良,人品很好。
  邦燕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心态,和那男孩见了面。没想到,两人竟很谈得来,感情发展很快。1999年春节前,在孙世英的催促下,邦燕和那个男孩结了婚。她在北京的亲戚只有表妹一个人,孙奶奶便成了她的娘家人。孙世英像自己的孙女出嫁一样,为邦燕置办了一桌酒席,还把一台25英寸的彩电作为陪嫁。
  在酒席上,邦燕拉着新婚丈夫小张,双双跪倒在孙世英面前,叩谢老人的如山恩情。邦燕噙着泪说:“没有奶奶的照顾,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会把您当亲奶奶一样孝敬!”孙世英拉起一对新人,感慨得老泪纵横。
  “保姆孙女”成了金牌月嫂
  婚后第二年,邦燕便有了女儿。孙世英觉得再留她不合适了,就让她搬出去独立创业。
  北京房租昂贵,在孙奶奶的帮助下,邦燕和丈夫在附近租了间十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开始了新生活。
  一天,孙世英让新保姆陪她来看望邦燕,看到邦燕心事重重。在孙奶奶的再三追问下,邦燕才透露,丈夫已经有一周找不到活儿,孩子的奶粉钱也成了问题。孙世英掏出两百块钱,让邦燕先用着,她说,小张这样打零工也不是办法,得找个稳定些的工作才行,回头我给他问问。
  一周后邦燕接到了孙奶奶的电话,说是有个在物业公司做保安的工作,让小张过去见一下经理。邦燕高兴地连声说好。第二天,小张就去见了经理,他1.8米的大个子,再加上身材魁梧,经理觉得是干保安的好料儿,当即拍板要了他。就这样,邦燕的丈夫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邦燕通过家政公司找了份工作,在一对白领夫妇家里做月嫂,帮着护理他们刚出生的女儿,月薪2500元。邦燕手脚利索,又有理论做指导,起初做得很顺利,可还是遇到了很多新问题。
  有一天,产妇因奶水过多,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憋得她直冒汗。邦燕赶紧给孙奶奶打电话。孙世英指导她,先是轻轻地从乳房四周向乳头的方向按摩挤压,帮助疏通乳腺管,挤出部分乳汁后,再用柔软的毛巾蘸冷水外敷于乳房上,随后配合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动作,使乳房和乳晕软化,减轻胀奶感,并用吸奶器排出淤积的乳汁,以防止乳腺管堵塞,导致乳腺炎。邦燕一通忙活,终于把产妇的乳汁疏通了。
  在孙奶奶的指点下,邦燕采取饮食疗法、中药疗法,彻底解决产妇乳房胀痛的困扰。此后,只要产妇或婴儿出现异常情况,孙奶奶都能给出解决方法,让邦燕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邦燕第一份工作干了两个月,雇主对她非常满意,除了正常工资外,又封了1000元的红包,以示酬谢。两个月就挣了6000块钱,这在当时已算是很高的收入了。
  此后10年间,在孙奶奶的指点下,邦燕先后护理了近百名新生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做事麻利,厨艺精湛,征服了许多挑剔的雇主,成了家政公司推出的“金牌月嫂”,而她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甚至比很多白领还高。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我的姑父今年80岁,体魄健康,体态匀称,脸上没有老年斑,白净如中年人,腰身挺拔,视力不减,听力不错。他处盛世而没有富贵病,血压、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轻松颐养晚年,真可谓是“人瑞”。  其实,姑父退休前是个局级干部,因长时期超负荷工作,落得一身毛病,求医问药成了家常便饭。退休后,姑父放弃各种发挥余热的机会,专心调养身体。  他每天早早起床,洗漱一番后,用十指不停地按摩头皮,长达半小时。接着他下厨
期刊
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关键词,让我这个普通学人不觉眼前一亮的却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而时时唤起内心悠然感动的那个词,竟是平易又厚重的字眼——“人民”。  前不久去南方看望母亲,母亲78岁了,有早期失忆症,身体总体还是健康的。在养老院里陪她住了8天,想起母亲睡觉时手里紧握着一只手电筒,想起母亲叮嘱把门窗关严实了,想起母亲说回去好好工作,我不跟你去北京了,不要拖累你,想起临别时母亲眼里的
期刊
你能在没有心脏的情况下存活吗?孙悟空为了跟妖怪斗法,能将自己的心脏取出体外,然后又放回去。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的吴金水为了战胜病魔,居然也像孙悟空一样体验了体外心脏手术。  风心病让我痛不欲生  2012年8月10日,我被儿子、女婿手忙脚乱地抬进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时,所有的医生都吓了一大跳——我不仅脸色紫得像猪肝,而且嘴唇乌紫,躺在那儿每一次呼吸都喘气如牛,两条腿都肿得像柱子。一看这个好像随时要窒
期刊
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四千三百多万,达到2.21亿。如此庞大的“银发族”要想安度晚年,除了丰衣足食和精神慰藉,还有生活上的真正便利。  说明书“说而不明”  难题:“说明书的字太小,我眼睛又有点花,看不清楚啊……”辽宁省沈阳市70岁的老张血压高,常年服用降压药,可最近老朋友送的几盒降压药让他犯了
期刊
履新未足一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层,“再立军规”,谨言慎行,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媒体报道:习近平任总书记后首走“南巡”路,深圳前海附近道路畅通如常,现场没有欢迎横幅,唯见蛇口港的牌子上写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网络新闻:习近平向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后,来到人群当中,讲的是群众喜欢的大实话:不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群众簇拥拍照。  更有手机短信:李克强开会不让念
期刊
国人太喜欢放鞭炮了。逢年过节,商店开业,盖房奠基、封顶,升官、高中(zhòng),嫁娶、产子,乔迁新居,比赛得胜,彩票中奖,祈福避灾;甚至丧葬、迁坟,刑满出狱都要放鞭炮。  名目繁多,举不胜举,放鞭炮成了文化。“爆竹一声辞旧岁”成为迎春楹联的热门上联;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也不乏颂鞭炮的佳句。更有城市举办“烟花爆竹节”,引来中外游客观光,热闹非凡,收益颇丰。好啊。  2013年新年到,可我要泼点冷水
期刊
在我们玫瑰街上的药房大门两边,各安放着一排座椅,每天一早一晚,许多老人坐在那里闲聊。  一天晚上散步,我坐在那里歇息。无意中捡到了老人们闲聊的耳食。觉得有趣,故将之记了下来,以飨各位。  他们聊的话题是:老人应给后代留下些什么?  甲:首先是待人处事的良方。  乙:他不一定听。  甲:但你必须留。  丙:第二呢?  甲:其次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乙:他一定会嗤之以鼻。  甲:有可能。但那又
期刊
据了解,北京2009年起就开始推行“零百千万”殡葬服务工程,即零消费骨灰撒海、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消费、万元骨灰安置,希望抑制殡葬暴利,破解殡葬业高价问题。同时提倡壁葬等环保方式,但墓地依旧紧俏。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把祖先、祖坟看得十分重要。喪葬、葬品和祖先的祭祀要讲究排场,祖坟要选个风水宝地。子孙们还要服丧,清心寡欲以哀悼祖先,每年要祭拜祖先,给祖先扫墓。丧葬文化体现了我国的孝
期刊
2013年1月16日,聽说发小仲齐病了,我约俞小敏、岳小玉两位老友去东直门医院探望。仲齐的弟弟鱼齐说,仲齐患的是癌症,医生估计仅半年生存期,他想见我们。病床上的仲齐情绪很好,谈笑风生,完全不像重症病人。2月5日上午,鱼齐忽然打来电话,告知5日晨6时30分仲齐病逝,享年63岁。  仲齐退休前在中宣部图书馆当馆长。“文革”后的中宣部迁至六部口,有图书馆在老中宣部没挪窝。老中宣部在五四大街“沙滩大院”,
期刊
这件事儿是老表在电话里告诉我的。  老表说,他们村的一个80岁的老人上吊自杀了!就在一天早上。真是令人震惊的消息!  说起这个老人,我虽然不是很了解,但记忆里是有点印象的:个子不高,微微有些驼背。腿脚不是太利索,见人总是笑呵呵的。  這个老人的两个儿子是我们那里鼎鼎大名的人物。大儿子,上世纪80年代中等师范毕业,凭着天资聪颖,再加上善于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由小学老师到初中校长,再到乡镇党委书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