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高龄”的路径该怎么走?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关键词,让我这个普通学人不觉眼前一亮的却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而时时唤起内心悠然感动的那个词,竟是平易又厚重的字眼——“人民”。
  前不久去南方看望母亲,母亲78岁了,有早期失忆症,身体总体还是健康的。在养老院里陪她住了8天,想起母亲睡觉时手里紧握着一只手电筒,想起母亲叮嘱把门窗关严实了,想起母亲说回去好好工作,我不跟你去北京了,不要拖累你,想起临别时母亲眼里的惜别和牵挂……我就止不住泪奔,心里很纠结,很酸, 觉得自己没做好,对不住母亲。
  母亲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是个深明大义的人。2009年12月的一天,母亲知道我所在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银发工程基金”短缺资金,她就把自己仅有的10万元养老存款让大姐从银行里提了出来,全部捐给了老基会,鼓励我为天下老年人做好事。母亲说:“你是个博士,你想做的事总会有道理,想办好老年人的事,妈支持……”
  中国文人的基本原则是,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济天下。做了十多年建筑艺术的国际组织和研究工作,我认为人类的普世价值首先是人类幸福感的终极关怀问题,有一个不争的共同课题——如何使人类在高龄离世时最后一丝喘息都是有质量的,它的解决方案在哪儿?!在这一点上,母亲把她与我一起献给了这份事业。
  我们姊妹三人都是五六十年代生人,是父母的骄傲。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到北京住了十来年。两年前,母亲开始明显忘事了,睡觉老要人陪着,像孩子似的常说害怕自己一个人睡,会重复说着同一件事,眼前的事儿转眼就忘,20年前的事却记得清清楚楚。知道母亲老了,功能在退化,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病,是早期老年痴呆症。因为母亲的医疗保险都在南方,姐姐们把母亲接回去治疗了。
  大姐退休了,前年得了脑溢血,虽然能自理,身体也不方便了。二姐是单位里的一把手,还有两年退休,所以还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前后安排了几个保姆伺候母亲,但是母亲还是愿意一有空儿就睡觉,真怕她睡傻了,但谁拿她都没辙。
  今年夏天,我们找了一个森林公园里的养老院,把老妈安置进去了,目标就是要保证母亲的健康因素最大化。谈及硬件部分,肯定不如家里好,可觉得那里远离城区污染,氧离子多,夏天凉爽,像是送母亲去消夏疗养,加上有驻院医生,院长、护工们都很热情地照顾母亲,我们也放心不少。可是,这次回去和母亲住了几日,发现问题挺严重。因为这里是地级市,健康老人在养老院里的很少,母亲在那里算是最健康的了,周边大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担心老妈的精神健康状态,这使得我的心又揪了起来。
  “老人安,天下安”,这已是我们中年人面对自己父母安置问题时产生的共同感慨。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当于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眼下的中年人,一二十年后就是老年人了,我们在妥善安置长辈的同时,就是在解决我们自己不久的未来和下一代整体社会重负的问题。
  养老院是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之一。中国人口多,居家养老是大方向,无论中国未来的社区开发,还是旧城区的公共服务系统改造,都要下狠劲配置“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高龄服务站”这类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建立托老服务制度,将社区及周边老年人的相关资料详细登记在册,提供类似社区“幼儿园”的运行机制,进行会所托老、家庭护理甚至临终关怀等更周到专业的老年全程系统配套服务,将社区整体建设和服务配套系统提升到一个高水平的新阶段。
  旧有的社区内的老年服务,可以通过一些创新建设的措施来补充,比如将房车改造为某种特别的“高龄服务车”,定时定点开到小区里,将信息高科技终端服务系统配备到所需的家庭,安全、及时地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健康救治,使老人安心,儿女们放心。
  服务于老年人的方法多种多样,说到底,最贴近最切身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优质服务方向,不外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物质精神这些基本范畴,我们的政府、企业、开发商、城市运营者、管理者要赶紧集合可能的一切力量创造出几个样板来,为广大而平凡的老人营造可居可爱可乐的美好生活环境。
  我们一起行动,相信母亲能赶得上……
其他文献
冬天的井冈山白雪皑皑,我站在井冈山的黄洋界可以看到白雪覆盖了五百里罗霄山脉,放眼望去,井冈山风光如画。我们在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先烈后,又来到了笔架山景区、龙潭等地参观游览。经过一天长途跋涉后,我们肚子都饿得直叫,这时大名鼎鼎的“红军套餐”端上桌了。  我一看,“红军套餐”三大主角的红米饭、南瓜汤和秋茄子,正好一个红色、一个黄色和一个紫色。听说井冈山土壤中富含红元素,所产稻米外观都是略淡
期刊
人到老年,理财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晚年生活的质量。我现在已经退居二线,每月的工资3600元,加上老伴的工资,我俩每月工资收入有6000元左右。每月家庭各项支出在3000元左右,我俩实际上每月仅有3000元的“余头”。如何利用这3000元的“余头”来“谋划”我们的晚年生活?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建立了三个家庭经济“碉堡”,以此来“把守”我们的晚年生活。  投资保障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和老伴一
期刊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
期刊
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两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来形容我和老伴晚年合谋当写匠的情形,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和老伴退休后,没有像一些老年人那样患得患失、六神无主、无所事事,我捡起了年轻时的爱好——写作,老伴则喂养了一些鸡雏和小鹅。  年轻时,我曾是单位里的“笔杆子”,不仅各种公文写得滚瓜烂熟、顺风顺水,八小时之外,还经常写些文学作品,有很多作品还变成了铅字,发表在国内外报刊上。退
期刊
英国:家务俱乐部。英国一项调查显示,60岁女性仍然家务繁忙,平均每天做家务达5小时之久。她们之所以乐做家务,一是年轻时有做家务的传统;二是她们认为做家务既可以充实生活,又可以愉悦身心;三是她们的娱乐活动较少。于是自发组成家务俱乐部,互相交换心得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并以此作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美国:探险俱乐部。美国人天生爱冒险,喜欢拳击、橄榄球及各种花样翻新的极限运动。美国老人退休后,既不甘愿呆
期刊
刚刚早上六点半,老夫老妻就起床了。丈夫看报,妻子在厨房做早饭。两人默默无语吃完早餐,老先生到阳台浇花,老太太洗衣服。两个人无声地忙碌了大半天,才早上八点半……这是一对陷入情感困境的老夫妻,夫妻俩不是对话了无新意,就是一开口便抬杠。面对伴侣突如其来的小改变,另一方不知所措,不愿理解,心灵距离无形中拉大。  如何越老越相爱,专家与过来人提供5大法则。  故事一:重走初恋地  儿子肖飞一直在南方工作,每
期刊
广西桂林市百岁老人张祖贻每天睡午觉前一定要吃点零食,有一天女儿没给他吃的,他就不睡觉,还说:“不给吃的,不白睡了?”  解放前,张祖贻曾加入过国民党,后来被批斗得体无完肤,但他看得开;他也曾经是个“药罐子”,经过自己调理后,身体越来越好;上世纪50年代,没人谈养生,他却已经开始做了;因为爱吃零食,六十多岁他的牙就掉光了,但他依然乐在其中。  批不倒的“乐天派”  在广西桂林市解放西路的棠梓巷里,有
期刊
人常说,进入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亦有“夕阳无限好”的赞颂。所以,在这个时候,咱老年人最好不要再去事事斤斤计较了。我们该是和命运、生活及周围人“和解”的时候了。当然,这种“和解”也不是不要原则、缺少批评的“好好先生”。  与命运和解  总会有低龄老年朋友说,大多命运多舛。该长身体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该就业时,遇上了“上山下乡”;该生育时,又遇上了“只允许生一胎”;进入老年
期刊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着的人都饿病了。子路怨气冲天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这样窘困的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时能固守节操,但小人窘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行为的差异就来源于他们道德修养和思想情
期刊
我的姑父今年80岁,体魄健康,体态匀称,脸上没有老年斑,白净如中年人,腰身挺拔,视力不减,听力不错。他处盛世而没有富贵病,血压、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轻松颐养晚年,真可谓是“人瑞”。  其实,姑父退休前是个局级干部,因长时期超负荷工作,落得一身毛病,求医问药成了家常便饭。退休后,姑父放弃各种发挥余热的机会,专心调养身体。  他每天早早起床,洗漱一番后,用十指不停地按摩头皮,长达半小时。接着他下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