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被文字“过滤”掉的教学艺术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emo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现场聆听过陈静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一课。故而对其课堂中弥散着的那种激情、感性和智慧,有过鲜活而直接的感受。然而,读完这一课的教学实录,我不得不遗憾地说。那种试图想用文字来真实还原、再现课堂的愿望,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确,正因为是艺术,它就少了技术的确定与规范。而多了一种变动不居的多变性与创造性。并且,一旦试图用文字固定下来时,教学艺术本身原本所附着的在场感、情境性、模糊性。便在不经意间被过滤了、剥离了。剩下的,只能是对课堂现场的一种事实层面的还原,而少了对教学艺术本身的生动再现。就像是面对一部经典的电影,仅仅阅读剧本,即便是最完整、最翔实的剧本。也无法让我们真实把握电影艺术的全部魅力一样。作为课堂的亲身经历者,我试图做的。正是这样一种再现与还原的工作。
  记得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全部魅力,大致就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我看来。陈老师所执教的“口算”一课,倘若需要透过文字找回那些被过滤掉的成分,大概莫过于此。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口算这一内容并不具有多大的内在思维挑战性。即便是外在情境包装的空间与可能也不大。无疑,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觉得枯燥已属不易,而要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流连忘返,更是难上加难。难能可贵的是,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被唤醒的思维激情、被激励的交流欲望以及在课堂上呈现出的一种被深深鼓舞的生命活力与状态。
  回到课堂的真实情境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唤醒、激励与鼓舞。首先源自于陈老师对学生思维水平、认知规律以及童性的一种真诚体察与深刻把握。用她的话来说,“孩子好玩、好胜、好强,喜欢接受挑战,那我们的课堂就应该顺应孩子们的这些天性与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事实上,面对教师充满期待甚至带有一些智力“挑衅”的引导,“早听说咱们班同学口算特厉害,所以准备了几组题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别急,这几题都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加法,如果把这几题加点难度。你们还会做吗?”学生能不激动,能不主动人套吗?难怪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就要学会“忽悠”。我以为,陈老师显然深谙此道,并已在课堂上驾轻就熟。
  其次,这种唤醒、激励与鼓舞。还表现在陈老师对孩子真诚的爱、欣赏与认同上。没有什么能够比在课堂上获得教师最真诚的认同更让孩子感到鼓舞与激扬的了。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得多好啊!嗯,难怪你填得这么好!原来你非常会思考!……当俯拾皆是的类似评价充盈在课堂上时,我只能说,它构成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是一种饱含着期待、激励的“学习场”。事实上,在这样的学习场上。我们的确见证了学生内在潜能的释放与张扬。
  最后,这种唤醒、激励与鼓舞。还体现在陈老师对具体思维进程的准确引导与巧妙点拨上。离开学生思维活动本身的有效推进与纵深发展,再热烈、激扬的课堂学习氛围都不免落于空洞、流于形式。对此,陈老师显然保持着必要的警惕,并用她灵活多变的教学驾驭,演绎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僵局,她即时介入。一笔荡开,学生顿觉豁然开朗;当学生的理解集于一端,而对更多新的可能性熟视无睹时,她总能四两拨千斤,巧妙拨开思维迷雾,将学生的思维领入开阔地带;当学生的认知遭遇挫折,她总能不慌不忙,耐心倾听,并在最适宜、最恰当的时机春风化雨般地给予巧妙点拨与纠正
  我曾在课后试图就“这些灵光一现的教学引导究竟是否早就刻意准备好”而进行过求证,得到的答复是,“当我们的课堂始终将学生的内在感受、生命状态、思维流程放在心上时。当我们的教始终处在为学生的学做好真诚服务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引导、点拨。甚至于那些激励、唤醒和鼓舞,便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了”。
  想起华应龙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课堂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才猛然醒悟,原来,一切的教学艺术也不应是刻意雕琢的,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陈老师的课堂,何尝不是一种生动的注脚?!
其他文献
【摘 要】镇江市润州区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区域“三爱”教育的有效形式,构建“三爱”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班级教育小组”“学生志愿者制度”“新型三好学生”制度等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关注“三爱”情感的关键性、基础性因素,即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感的培养,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创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形成“爱”的环境,为涵养学生“三爱”情感,砥砺“三爱”意志,锻造“三
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于2月14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部署2019年教育重點工作任务。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作工作报告并部署工作。  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市教育局、徐州市教育
【摘 要】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从创校以来就一直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立身之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坚持劳动育人的观念不变,不断加深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努力探索劳动教育新的路径,增添劳动教育新的载体;淡化对劳动教育的功利评价,激发劳动教育新的活力。通过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都积极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体验;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
【关键词】文体思维;科学小品文;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9-0047-03  什么是文体?是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和类别。什么是文体思维?是人们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对文章本身的规律和特质的认识与把握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文体思维,可以支持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的及阅读方法的确定,可以大大
【摘 要】新常态教育指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这个本质就是“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百多年来始终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传承着爱的教育。基于稳定性要求的新常态教育要有一个基本的实践范式,这种范式的建构会让新常态教育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方向。这种范式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建构,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南师附小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框架进行了具体而有创造性的校本建构,初步形成了基于爱的教育的“原色课程”和“生长课堂
策划人语   作为教育改革的“指挥棒”,教育评价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3月1
一  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知道于永正老师大名的。彼时,我是一名懵懵懂懂的教学新兵,常在《小学教学》等杂志上看到于老师的交际作文课例,被他精妙的教学设计和幽默的教学语言所吸引,以至于情不自禁地抄了一篇又一篇他的教学实录。  那时,于老师在我心头,是遥远而高峻的存在。现场感受于老师的风范,成为我的梦想。  1995年9月,梦想成真。  那是柿子还很青涩的季节。为了近距离欣赏于老师的风采,我起了个大早
【关键词】养成教育;习惯银行;生命成长  “养成好习惯”应是小学教育的本真。基于“小学教育是孩子的人生银行,学校、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储蓄将来用之不竭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的认识,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确立了自己的教育追求:建习惯银行,促生命成长。学校致力于养成教育“时空”的拓展,精心培植养成教育文化。  一、养成教育的目标  养成教育的目标是“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生活家’——拥有科学
主持人语  王兰老师出生于1925年,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退休教师。1979年、1983年两度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78年获得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儿童教育专家、语文教学专家。   王兰老师在长江路小学工作了65年,她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语文教学研究与传帮带事业。论起王蘭老师的教学风格,她自己总结为“让学生幸福地生活在和谐的语文世界里,在精致的语文活动中感受语文的本真与美丽
【摘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幸福的学生;唯有师生的幸福生活,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关键词】教师发展;师德师风;校长使命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0-0007-02  【作者简介】郗会锁,河北衡水中学(河北衡水,053000)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