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存在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客观地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本科的不同已经有所共识,高职院校中大量实际实施的课程仍然靠向四年制本科,不能摆脱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科目课程更未脱离按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束缚,只是课程内容进行了粗化处理,科目进行了简单的删减,没有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专科层面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弱点,因此需要对专科学生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
由于工科类专业比较多,所以本文仅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是我院的一个三年制专科专业,其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掌握从事本专业应具备的较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为了增强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率,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促进人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应该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把这些实例当作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強调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的统一。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三种课程目标的观点:一种认为“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种认为以给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文化基础要扎实,达到相当于高中程度,专业知识要宽泛。第三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学生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莫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三种观点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困难性。主张"以胜任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的课程目标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顶岗的愿望,但损害了学生要求继续发展的利益,吸引不到好生源;主张"以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基础"的课程目标满足了学生和家长要求继续发展的愿望,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吸引企业仅有的优势;主张既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又使学生具有某一岗位的能力,从理论上讲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基于现实中职业教育自身条件(师资、生源状况)似乎又感力不从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目标的现实定位,就是要求依据现实条件确定课程目标,即确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课程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无可争辩的永恒目标,更是永远追求的理想。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正确处理和认识现实的社会情况,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之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或定位,完全是基于对现实社会情况的不同认识。有些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忽略社会需求的变化,目标定得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条件的基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寻找理想目标的现实切入点,即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是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关键。
二、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
当前职业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对现有热能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现有课程体系的优缺点,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着缺陷
(1)课程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本专业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制注重了文化课知识的掌握,专业课强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2)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
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业学校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以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
(3)课程内容呆板,可开发的空间较少
课程内容的编制严密而系统,条理而规范。规范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尤其是专业技术课,不能越雷池半步。某种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课程内容的设计没有预设的空间,教师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4)在职业教育中,过多地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热能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专业基础课没有设置,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是热能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在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中,专业课实验实训的课程设置受实验实训条件限制过多,同时专业课中实验实训课设置比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任课教师自己来掌握,实验实训课的教材贫乏,使热能实验实训课达不到专业目标的要求。
高职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与需要的差距,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难满足雇主的需要,其结果是在这一领域“有需求没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导致这一偏差的重要原因是课程模式的陈旧,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课程及其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简介:刘文玲,女,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机械设备、机械制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多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由于工科类专业比较多,所以本文仅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是我院的一个三年制专科专业,其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掌握从事本专业应具备的较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为了增强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率,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促进人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应该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个案。把这些实例当作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強调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的统一。
目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三种课程目标的观点:一种认为“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种认为以给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文化基础要扎实,达到相当于高中程度,专业知识要宽泛。第三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学生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莫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三种观点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困难性。主张"以胜任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的课程目标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顶岗的愿望,但损害了学生要求继续发展的利益,吸引不到好生源;主张"以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基础"的课程目标满足了学生和家长要求继续发展的愿望,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吸引企业仅有的优势;主张既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又使学生具有某一岗位的能力,从理论上讲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基于现实中职业教育自身条件(师资、生源状况)似乎又感力不从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目标的现实定位,就是要求依据现实条件确定课程目标,即确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课程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无可争辩的永恒目标,更是永远追求的理想。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正确处理和认识现实的社会情况,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之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或定位,完全是基于对现实社会情况的不同认识。有些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忽略社会需求的变化,目标定得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条件的基础,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寻找理想目标的现实切入点,即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是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关键。
二、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
当前职业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对现有热能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现有课程体系的优缺点,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着缺陷
(1)课程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本专业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制注重了文化课知识的掌握,专业课强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2)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
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业学校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以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
(3)课程内容呆板,可开发的空间较少
课程内容的编制严密而系统,条理而规范。规范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尤其是专业技术课,不能越雷池半步。某种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课程内容的设计没有预设的空间,教师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4)在职业教育中,过多地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热能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专业基础课没有设置,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是热能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在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中,专业课实验实训的课程设置受实验实训条件限制过多,同时专业课中实验实训课设置比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任课教师自己来掌握,实验实训课的教材贫乏,使热能实验实训课达不到专业目标的要求。
高职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与需要的差距,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难满足雇主的需要,其结果是在这一领域“有需求没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导致这一偏差的重要原因是课程模式的陈旧,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课程及其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简介:刘文玲,女,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机械设备、机械制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多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