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教学尤为重要,是当前重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目标之一。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课堂授课模式传统、解题思路固定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文本阅读、注重操作演示、运用画图策略、要求学生反思、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新课标在解决问题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目标: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用已有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现如今,大部分数学课堂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且枯燥乏味,与学生实际所想差距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甚至直接给出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把学会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课堂授课模式传统
当前课堂授课一般采用幻灯片或教师讲解的方式,教学形式传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一味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式化记忆,且多数记忆还停留在公式上,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解题思路固定
目前大多数课堂都是以考试试题为主进行教学,学生的解题思路固定,解题方法死板。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往往忽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下降,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高分。由此可见,教师严重忽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思路多元化的培养。
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较为被动,缺乏足够的问题意识,很多学生不具备质疑和提出相关问题的数学能力,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失分率的分析和统计,发现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在于后期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探求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置于一个愉悦、宽松的情境中,较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较强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圆柱形器皿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器皿,要求学生通过直观估算出圆柱体积为圆锥体积的多少倍。一些学生凭直观判断为1.5倍,有些学生则判断为2倍,接下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的结果为3倍。这样的情境式教学使学生产生质疑,对于问题产生较强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文本阅读,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数学不只有数字运算,还涉及文本的问题,如解决问题、判断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有较强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读懂题目、理解题意,学生才有可能正确解答题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是发挥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学会阅读文本,能与文本及教师互动,从而认识和理解文本,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数学信息,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注重操作演示,使学生获得直接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喝牛奶问题”,这一例题的过程比较复杂,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单纯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操作将整个过程演示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物操作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四)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画图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把引导学生走上数学思维之旅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原生态的图形生动有趣,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图形结合,以画促思,最终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这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并产生迁移,遇到同类题目甚至是陌生的题型时也能灵活运用合理的画图策略分析、找出解答的方法。同时,让他们在尝试中体会画图解题的好处:能直观地显示题意,图形不仅直观、简洁、利于思考,而且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还有助于记忆,可以有效地帮助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帮助人们思考的一种极好工具。通过运用画图策略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求学生反思,引导学生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要的,而对过程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用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逐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不斷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养是教师从业的根本因素,学校应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以充分发挥数学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首先,结合实际案例掌握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间的关联,领悟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编排意图,在讲授数学内容时,应充分将数学思想逐渐渗透,从抽象到具体,层层递进,将简单的数学思想内化为复杂的理性思维,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其次,通过表格分析和问题研讨等方式对数学思想进行梳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逐渐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加强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实践,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研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善于思考、乐于创造、有所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18).
[3]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新课标在解决问题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目标: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用已有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现如今,大部分数学课堂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且枯燥乏味,与学生实际所想差距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甚至直接给出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把学会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课堂授课模式传统
当前课堂授课一般采用幻灯片或教师讲解的方式,教学形式传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一味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式化记忆,且多数记忆还停留在公式上,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解题思路固定
目前大多数课堂都是以考试试题为主进行教学,学生的解题思路固定,解题方法死板。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往往忽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下降,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高分。由此可见,教师严重忽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思路多元化的培养。
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较为被动,缺乏足够的问题意识,很多学生不具备质疑和提出相关问题的数学能力,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失分率的分析和统计,发现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普遍较为薄弱,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在于后期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探求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置于一个愉悦、宽松的情境中,较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较强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圆柱形器皿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器皿,要求学生通过直观估算出圆柱体积为圆锥体积的多少倍。一些学生凭直观判断为1.5倍,有些学生则判断为2倍,接下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的结果为3倍。这样的情境式教学使学生产生质疑,对于问题产生较强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文本阅读,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数学不只有数字运算,还涉及文本的问题,如解决问题、判断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有较强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读懂题目、理解题意,学生才有可能正确解答题目,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是发挥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学会阅读文本,能与文本及教师互动,从而认识和理解文本,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数学信息,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注重操作演示,使学生获得直接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喝牛奶问题”,这一例题的过程比较复杂,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单纯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操作将整个过程演示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物操作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四)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画图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把引导学生走上数学思维之旅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原生态的图形生动有趣,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图形结合,以画促思,最终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这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并产生迁移,遇到同类题目甚至是陌生的题型时也能灵活运用合理的画图策略分析、找出解答的方法。同时,让他们在尝试中体会画图解题的好处:能直观地显示题意,图形不仅直观、简洁、利于思考,而且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还有助于记忆,可以有效地帮助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帮助人们思考的一种极好工具。通过运用画图策略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求学生反思,引导学生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要的,而对过程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用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逐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不斷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养是教师从业的根本因素,学校应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以充分发挥数学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首先,结合实际案例掌握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间的关联,领悟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编排意图,在讲授数学内容时,应充分将数学思想逐渐渗透,从抽象到具体,层层递进,将简单的数学思想内化为复杂的理性思维,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其次,通过表格分析和问题研讨等方式对数学思想进行梳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逐渐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加强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实践,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研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善于思考、乐于创造、有所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18).
[3]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