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吕凤子先生的中国画艺术为出发点,探寻凤老的艺术人生。对吕凤子先生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方法与方式,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根据吕凤子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将吕凤子先生的绘画创作分层次来进行研究,进而对吕凤子的创作方法与艺术思想做了基础的挖掘与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吕凤子对艺术的领悟和把握,对笔墨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艺术教育的态度,以此挖掘出凤老对艺术的认知与贡献,使吕凤子的艺术能够传承,进一步揭示出吕凤子的艺术特征以及他灵动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吕凤子;艺术人生
一、低调入世,高调为艺,不平凡的吕凤子
1886年,江苏丹阳,诞生了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吕凤子具备极强的艺术天赋,年仅三岁便师从丹阳著名书法大师殷墨卿握笔学习书法,由此学习并掌握了执笔和运笔方法,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埋下了良好的伏笔。1906年,进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学习,师从李瑞清、萧俊贤,由此走向艺术与教育之路。1912年,吕凤子辗转回到丹阳,在慎重考虑后当掉家产,出资创办了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吕凤子倡导对教育的公平,严格要求学校教育应该有明确的体制和准则。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以身作则,生活朴素,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1918 年,32 岁的吕凤子前往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职教授。1937 年7 月,抗日战争爆发,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几经波折迁至四川壁山县,继续艰难的办学之路,“正则”思想也留下了重要的影响。1940 年,受教育部之聘请,吕凤子前往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职,在杭州吕凤子对教育事业更加注重,并很快带领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942 年,吕凤子同时任命于国立艺专和正则艺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解放以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开始整顿合并,吕凤子顺应国家号召和时代潮流,辞去身份并将自己的资产转交给国家。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尽责,辞去工作从而一心为艺,潜心研究绘画理论与创作方法。此后,吕凤子辗转各地任教,鞠躬尽瘁。1959年,吕凤子拖着劳累的身躯创作了苍松三幅,其中一幅为《寿毛主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忱。同年,因肺癌在苏州逝世。
二、吕凤子的绘画创作方法
吕凤子平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涵盖各个领域,即工花鸟,也善山水,在人物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吕凤子的绘画不仅题材广袤,也具备独特的绘画创作方法,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能够运筹帷幄,游憩于笔墨之间。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一)饱含真情,题材现实
在数量繁多的艺术作品中,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渗透出一种强烈的画面风格,暗示出一种绘画创作题材的面貌,这与吕凤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吕凤子生活在20世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受到国内外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了体恤人民,爱国敬业的情怀,大力批判社会反动组织,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1919年,北洋政府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镇压,引起举国愤怒,吕凤子奋笔疾书,慷慨创作了《古松图》,表示出自己的抗议之情,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于1940年的《忆江南》是根据白居易的词意画成的,然而它的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却大大超出了一般的任女画,表达出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谴责,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破碎山河的深深的爱。
吕凤子3岁便学习书法,扎实的基本能力与惊人的艺术天赋,融合吕凤子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追求,使得吕凤子创作出清新婉约、线条柔润、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在师从古法,借笔顾恺之、李公麟等大师的优点下,善于发挥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在作品中以罗汉的形象来暗喻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在艺术创作中显现出愤懑之情。面对残败的社会现况,心怀爱国之情全部流露于作品之中。
(二)笔墨传承,继往开来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艺术的走向,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形成了具有包容含蓄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体现了含蓄,包容,意境,柔和的特点。传统艺术在传承中源远流长。在20世纪中西艺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吕凤子先生借鉴西洋画法,但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方法,将中西艺术加以融合变通。在一生的创作之中,能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逐步挖掘和掌握。吕凤子擅长书法,尤以篆书最为出色,能巧妙运笔为字,注重对圆笔的发挥。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魂,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繁荣,线条刚劲有力,柔润流畅。吕凤子先生融合中国画墨色的干、湿、浓、淡、焦,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去探索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在以临古中寻求自己的创作灵感,在以批判中与时俱进。创作出情感丰富,温润而磅礴的艺术作品。这些众多的艺术作品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三)倾心创作,精湛构思
他的创作构思深邃,造形沉郁坚实,形神兼备,用笔或则大刀阔斧,气势沉雄,或则婉约多姿,笔意连绵,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又被称为东方的米开朗基罗。吕凤子毕生倾心于艺术创作,留下了大量的杰作,不仅在数量上尚为可观,在作品的质量上也显示出吕凤子穷尽心血的付出。吕凤子的作品充满缜密的构思,精益求精,画面凝聚了艺术的精华,彰显出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吕凤子兼刻苦创作与天资聪慧为一身,是他能够在艺术生涯中走的更长更远的必备条件。倾心创作,精湛构思,在艺术上呕心沥血,这也是凤老能留下如此繁多的艺术瑰宝的重要原因。
三、吕凤子的艺术风格
吕凤子传奇的艺术人生反应了他多元、创新、进步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他严谨而不乏活泼,继承而不缺创新的优良品质。在波折的一生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吕凤子的艺术、教育、办学的各个历程中。
(一)多元融通的创新取向
著名大师陈衡恪曾经提到文人画的基本概念,在其著作中说到什么是文人画,即重视绘画的文人味道,不过度追究绘画的艺术品味,外表上体现出强烈的儒家文人思想,如此便叫做文人画。并提出文人画的几个基本要素,提到作为文人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能够兼备这几种要素的,才叫完善。吕凤子自幼受到传统教育,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学术文化修养,为吕凤子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使得吕凤子在创作中具备多元的创新思想,融会贯通。吕凤子在文人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中探索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在吕凤子扎实的文化修养基础之上,形成对各个领域的认知与把握,在艺術风格上也显示出多方面的价值体现。 (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混乱,内外受困。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封建体制下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资产阶级阶段的辛亥革命、日军侵华以及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这一连串的重大历史事件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个世纪的磨难终于告一段落,至此中国走向了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并走向腾飞的时代。吕凤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酝酿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代,共命运,吕凤子深深的体会到时代变迁留下的印象,进而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镜像地反映了这段饱经沧桑的时代历程,精确的把握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特点,对时代性具有独到的理解,因此时代性也深深嵌入吕凤子的艺术风格之中,铸就了与时俱进的艺术风格。
四、 吕凤子的艺术思想
吕凤子一生重视办学和艺术教育,并能够亲身践行。大量的时间都献给了办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留下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吕凤子在艺术的一生中,不仅是艺术教育传播者,也是创新者,对中国画具有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形成了凝聚精华的艺术思想。
(一)重视艺术教育与实践
吕凤子不仅是一位国画家,绘画理论家,更是一名从事办学和教育的大师,在办学教育领域也兢兢业业,颇有建树。在上世纪初,凤先生便周转回到家乡着手建设了正则女子学校,开始了一生的办学历程,并以屈原的事迹提出“正则”一词,制定了一整套的办学制度。吕无咎先生曾夸赞吕凤子,说吕凤子很全面。吕凤子不但爱好艺术,能书善画,也爱好教育,办学授课,至死不渝。凤先生不仅是艺术的创作者,更是教育的传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吕凤子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办学教育,授业解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吕凤子先生几十年的艰辛办学生涯中,形成了他重要的办学和教育思想。他在办学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 为新中国的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教育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吕凤子先生在我国探索女子教育、职业教育和农副实业教育,实践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职业教育铺好了前进的道路。吕凤子的实践活动成为职业教育的典范,吕凤子也成为职业教育的先驱,奠定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方向,是吕凤子对职业教育的见解和思想,实践过程对艺术教育实践有着难以磨灭的价值,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
(二)强调中国画的意、情与力
说到中国画,就离不开意蕴,常说到笔未动意在先,意蕴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意常带有朦胧含蓄之意,是艺术家在主观与客观相融合,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艺术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画在意蕴的表现中,艺术家将自然万物与人性相融为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力。好似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样。意与内容联系紧密,是内容的凝结。立意就是确立画旨,确立创作意图。
而情与意融会贯通,密切相连,情一般指定向的思维活动或者生理活动,具有倾向性,表现在思维和生理活动中,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情可以说是意的载体,意通过情来表达出一种倾向性,情意融合。意是情的根由,情是意的枝叶。意会生情,情会促意。情与意融汇于中国画之中,才是中国画千百年来传承的重要因素。
艺术语言是指不同的艺术载体通过塑造艺术形象,从而来表达艺术情感的一种工具,其中就包括绘画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绘画在凭借一种载体来传达出内涵,这种载体就是力。把握力量,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容两方面传达出来。吕凤子认为绘画首先要会运笔,使笔中有骨,笔中有力,如此才能创作出强劲有力的绘画作品。
结 语
吕凤子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画家、教育家之一,他穷尽一生精力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实践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尽管贡献如此丰硕,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社会对于吕凤子及其艺术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中国画发展肩负重要使命的理论家也对吕凤子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热情。在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吕凤子的低调入世,高调为艺的艺术人生、艺术创作方法、艺术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而仔细的研究,以此发掘出更多的艺术文化瑰宝,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思想。并推动中国画更加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亮:《吕凤子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2]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3] 金城:《金拱北讲演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秦哲(1994)男,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研究生,專业——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吕凤子;艺术人生
一、低调入世,高调为艺,不平凡的吕凤子
1886年,江苏丹阳,诞生了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吕凤子。吕凤子具备极强的艺术天赋,年仅三岁便师从丹阳著名书法大师殷墨卿握笔学习书法,由此学习并掌握了执笔和运笔方法,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埋下了良好的伏笔。1906年,进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学习,师从李瑞清、萧俊贤,由此走向艺术与教育之路。1912年,吕凤子辗转回到丹阳,在慎重考虑后当掉家产,出资创办了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吕凤子倡导对教育的公平,严格要求学校教育应该有明确的体制和准则。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以身作则,生活朴素,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1918 年,32 岁的吕凤子前往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职教授。1937 年7 月,抗日战争爆发,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几经波折迁至四川壁山县,继续艰难的办学之路,“正则”思想也留下了重要的影响。1940 年,受教育部之聘请,吕凤子前往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职,在杭州吕凤子对教育事业更加注重,并很快带领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942 年,吕凤子同时任命于国立艺专和正则艺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解放以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开始整顿合并,吕凤子顺应国家号召和时代潮流,辞去身份并将自己的资产转交给国家。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尽责,辞去工作从而一心为艺,潜心研究绘画理论与创作方法。此后,吕凤子辗转各地任教,鞠躬尽瘁。1959年,吕凤子拖着劳累的身躯创作了苍松三幅,其中一幅为《寿毛主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忱。同年,因肺癌在苏州逝世。
二、吕凤子的绘画创作方法
吕凤子平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涵盖各个领域,即工花鸟,也善山水,在人物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吕凤子的绘画不仅题材广袤,也具备独特的绘画创作方法,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能够运筹帷幄,游憩于笔墨之间。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一)饱含真情,题材现实
在数量繁多的艺术作品中,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渗透出一种强烈的画面风格,暗示出一种绘画创作题材的面貌,这与吕凤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吕凤子生活在20世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受到国内外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了体恤人民,爱国敬业的情怀,大力批判社会反动组织,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1919年,北洋政府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镇压,引起举国愤怒,吕凤子奋笔疾书,慷慨创作了《古松图》,表示出自己的抗议之情,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于1940年的《忆江南》是根据白居易的词意画成的,然而它的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却大大超出了一般的任女画,表达出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谴责,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破碎山河的深深的爱。
吕凤子3岁便学习书法,扎实的基本能力与惊人的艺术天赋,融合吕凤子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追求,使得吕凤子创作出清新婉约、线条柔润、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在师从古法,借笔顾恺之、李公麟等大师的优点下,善于发挥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在作品中以罗汉的形象来暗喻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在艺术创作中显现出愤懑之情。面对残败的社会现况,心怀爱国之情全部流露于作品之中。
(二)笔墨传承,继往开来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艺术的走向,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形成了具有包容含蓄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体现了含蓄,包容,意境,柔和的特点。传统艺术在传承中源远流长。在20世纪中西艺术融合的大背景下,吕凤子先生借鉴西洋画法,但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方法,将中西艺术加以融合变通。在一生的创作之中,能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逐步挖掘和掌握。吕凤子擅长书法,尤以篆书最为出色,能巧妙运笔为字,注重对圆笔的发挥。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魂,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繁荣,线条刚劲有力,柔润流畅。吕凤子先生融合中国画墨色的干、湿、浓、淡、焦,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去探索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在以临古中寻求自己的创作灵感,在以批判中与时俱进。创作出情感丰富,温润而磅礴的艺术作品。这些众多的艺术作品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三)倾心创作,精湛构思
他的创作构思深邃,造形沉郁坚实,形神兼备,用笔或则大刀阔斧,气势沉雄,或则婉约多姿,笔意连绵,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又被称为东方的米开朗基罗。吕凤子毕生倾心于艺术创作,留下了大量的杰作,不仅在数量上尚为可观,在作品的质量上也显示出吕凤子穷尽心血的付出。吕凤子的作品充满缜密的构思,精益求精,画面凝聚了艺术的精华,彰显出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吕凤子兼刻苦创作与天资聪慧为一身,是他能够在艺术生涯中走的更长更远的必备条件。倾心创作,精湛构思,在艺术上呕心沥血,这也是凤老能留下如此繁多的艺术瑰宝的重要原因。
三、吕凤子的艺术风格
吕凤子传奇的艺术人生反应了他多元、创新、进步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他严谨而不乏活泼,继承而不缺创新的优良品质。在波折的一生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吕凤子的艺术、教育、办学的各个历程中。
(一)多元融通的创新取向
著名大师陈衡恪曾经提到文人画的基本概念,在其著作中说到什么是文人画,即重视绘画的文人味道,不过度追究绘画的艺术品味,外表上体现出强烈的儒家文人思想,如此便叫做文人画。并提出文人画的几个基本要素,提到作为文人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能够兼备这几种要素的,才叫完善。吕凤子自幼受到传统教育,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具备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学术文化修养,为吕凤子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使得吕凤子在创作中具备多元的创新思想,融会贯通。吕凤子在文人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中探索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在吕凤子扎实的文化修养基础之上,形成对各个领域的认知与把握,在艺術风格上也显示出多方面的价值体现。 (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混乱,内外受困。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封建体制下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资产阶级阶段的辛亥革命、日军侵华以及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这一连串的重大历史事件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个世纪的磨难终于告一段落,至此中国走向了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并走向腾飞的时代。吕凤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酝酿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代,共命运,吕凤子深深的体会到时代变迁留下的印象,进而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镜像地反映了这段饱经沧桑的时代历程,精确的把握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特点,对时代性具有独到的理解,因此时代性也深深嵌入吕凤子的艺术风格之中,铸就了与时俱进的艺术风格。
四、 吕凤子的艺术思想
吕凤子一生重视办学和艺术教育,并能够亲身践行。大量的时间都献给了办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留下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吕凤子在艺术的一生中,不仅是艺术教育传播者,也是创新者,对中国画具有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形成了凝聚精华的艺术思想。
(一)重视艺术教育与实践
吕凤子不仅是一位国画家,绘画理论家,更是一名从事办学和教育的大师,在办学教育领域也兢兢业业,颇有建树。在上世纪初,凤先生便周转回到家乡着手建设了正则女子学校,开始了一生的办学历程,并以屈原的事迹提出“正则”一词,制定了一整套的办学制度。吕无咎先生曾夸赞吕凤子,说吕凤子很全面。吕凤子不但爱好艺术,能书善画,也爱好教育,办学授课,至死不渝。凤先生不仅是艺术的创作者,更是教育的传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吕凤子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办学教育,授业解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吕凤子先生几十年的艰辛办学生涯中,形成了他重要的办学和教育思想。他在办学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 为新中国的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教育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吕凤子先生在我国探索女子教育、职业教育和农副实业教育,实践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职业教育铺好了前进的道路。吕凤子的实践活动成为职业教育的典范,吕凤子也成为职业教育的先驱,奠定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方向,是吕凤子对职业教育的见解和思想,实践过程对艺术教育实践有着难以磨灭的价值,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来说弥足珍贵。
(二)强调中国画的意、情与力
说到中国画,就离不开意蕴,常说到笔未动意在先,意蕴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意常带有朦胧含蓄之意,是艺术家在主观与客观相融合,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艺术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画在意蕴的表现中,艺术家将自然万物与人性相融为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力。好似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样。意与内容联系紧密,是内容的凝结。立意就是确立画旨,确立创作意图。
而情与意融会贯通,密切相连,情一般指定向的思维活动或者生理活动,具有倾向性,表现在思维和生理活动中,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情可以说是意的载体,意通过情来表达出一种倾向性,情意融合。意是情的根由,情是意的枝叶。意会生情,情会促意。情与意融汇于中国画之中,才是中国画千百年来传承的重要因素。
艺术语言是指不同的艺术载体通过塑造艺术形象,从而来表达艺术情感的一种工具,其中就包括绘画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绘画在凭借一种载体来传达出内涵,这种载体就是力。把握力量,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容两方面传达出来。吕凤子认为绘画首先要会运笔,使笔中有骨,笔中有力,如此才能创作出强劲有力的绘画作品。
结 语
吕凤子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画家、教育家之一,他穷尽一生精力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实践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尽管贡献如此丰硕,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社会对于吕凤子及其艺术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中国画发展肩负重要使命的理论家也对吕凤子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热情。在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吕凤子的低调入世,高调为艺的艺术人生、艺术创作方法、艺术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而仔细的研究,以此发掘出更多的艺术文化瑰宝,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思想。并推动中国画更加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亮:《吕凤子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2]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3] 金城:《金拱北讲演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秦哲(1994)男,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研究生,專业——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