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责任感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人生指导意义,是学生顺利的走向光明前途的良好基石。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灵活的特点,设置多样的途径,有针对性的培养广大中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语文学科;灵活性;教师引导;针对性;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一个人在认识到了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时,会在履行责任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没有履行责任时,会引起羞愧、内疚和自责等情感体验,从而会促使自己不断去认识和完成新的职责。责任感包含诸如家庭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社会公德心等很多方面。责任感培养的方法有很多,在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通过语文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一、为什么以语文为契机?
1、语文概念的界定
我们的社会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社会处处有语文的应用,这是大语文的概念。而我今天所要说的“语文契机”中的语文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学科这个小语文的概念。
2、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状态
现在的中学生所学习的科目比较多,一天8节课下来,每节课都有各自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需要学生去完成,学生在不停的听、说、读、写的忙碌中去掌握知识技能,往往忽略了精神上的感触,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机械接受者。而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的工作,报效祖国。当代中学生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家庭中未来的希望,他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挫折,对生活也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仅仅靠知识技能的巩固来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似乎是纸上谈兵,因此,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
3、语文学科的任务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声情并茂的学科。语文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能力的提高,影响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影响认识问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担负着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就是情感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以语文为责任感培养的契机,是完全有可能,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怎样以语文为契机?
责任感以认识为前提,没有是非标准责任感就无从谈起;责任感以情感为基础,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子女的人,对家庭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切情怀的人,当外族入侵、祖国受难之时,就会舍生取义、鞠躬尽瘁;责任感靠意志维持,尽责尽心是一个艰苦的意志过程并反映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只有坚强意志的支撑,才能在履行责任过程中抵制各种诱惑,恪守职责;责任感通过责任行为反映出来,有责任感的人会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等作出全面的考虑,必要时甚至会牺牲个人的利益。
1、加深对优秀文章的认识与理解
课文中包含着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像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情感教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利用语文课堂进行责任感的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课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依据。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一篇篇课文地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收到实效。其重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未能做到真正的“渗透”。
2、阅读教学中渲染文章的情感氛围。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古诗文,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比赛读、感情读等方法,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感”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3、写作中流露出心中最有力的使命音符。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镜子”。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谋篇布局,还应帮助学生讲究思想新颖,见解深刻,内容丰满,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良好人格培养进行统一,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将“先天下忧而忧,后天先乐而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以物喜,不以喜悲”等思想,正确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将语文学科特有的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语言美迁移成自己的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语言美。在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更大作用。魏书生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这种认为,不无道理,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写《助人为乐记》《妈妈为我而笑》《诚信可贵》等作文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作文育人相辅相成,既训练学生写出声情并貌的文章,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关键词】语文学科;灵活性;教师引导;针对性;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一个人在认识到了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时,会在履行责任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没有履行责任时,会引起羞愧、内疚和自责等情感体验,从而会促使自己不断去认识和完成新的职责。责任感包含诸如家庭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社会公德心等很多方面。责任感培养的方法有很多,在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通过语文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一、为什么以语文为契机?
1、语文概念的界定
我们的社会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社会处处有语文的应用,这是大语文的概念。而我今天所要说的“语文契机”中的语文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学科这个小语文的概念。
2、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状态
现在的中学生所学习的科目比较多,一天8节课下来,每节课都有各自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需要学生去完成,学生在不停的听、说、读、写的忙碌中去掌握知识技能,往往忽略了精神上的感触,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机械接受者。而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的工作,报效祖国。当代中学生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家庭中未来的希望,他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挫折,对生活也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仅仅靠知识技能的巩固来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似乎是纸上谈兵,因此,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
3、语文学科的任务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声情并茂的学科。语文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能力的提高,影响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影响认识问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担负着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就是情感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以语文为责任感培养的契机,是完全有可能,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怎样以语文为契机?
责任感以认识为前提,没有是非标准责任感就无从谈起;责任感以情感为基础,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子女的人,对家庭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切情怀的人,当外族入侵、祖国受难之时,就会舍生取义、鞠躬尽瘁;责任感靠意志维持,尽责尽心是一个艰苦的意志过程并反映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只有坚强意志的支撑,才能在履行责任过程中抵制各种诱惑,恪守职责;责任感通过责任行为反映出来,有责任感的人会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等作出全面的考虑,必要时甚至会牺牲个人的利益。
1、加深对优秀文章的认识与理解
课文中包含着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像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情感教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利用语文课堂进行责任感的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课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依据。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一篇篇课文地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收到实效。其重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未能做到真正的“渗透”。
2、阅读教学中渲染文章的情感氛围。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古诗文,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比赛读、感情读等方法,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感”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3、写作中流露出心中最有力的使命音符。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镜子”。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谋篇布局,还应帮助学生讲究思想新颖,见解深刻,内容丰满,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与良好人格培养进行统一,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将“先天下忧而忧,后天先乐而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以物喜,不以喜悲”等思想,正确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将语文学科特有的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语言美迁移成自己的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语言美。在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更大作用。魏书生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这种认为,不无道理,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写《助人为乐记》《妈妈为我而笑》《诚信可贵》等作文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作文育人相辅相成,既训练学生写出声情并貌的文章,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