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四年制本科学生在校完前三年的学习任务,最后一年到企业完成实践学习任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针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和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中环光伏教学模块把我校学生的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根据学分安排和实践操作要求,由校企联合进行相应授课,给学生在企业中接受最前沿培训的机会,完成相应的考核。
关键词:校企合作;光伏企业;实践教学。
1 校企合作背景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与企业人才对接,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1]。近几年来高校毕业学生不断增多,岗位竞争越来越大,企业需求针对型人才越来越明显,高校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尤为重要,相比于普通教育,独立学院更侧重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想满足企业需求,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多学习,多实践,进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学生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
2 “3+1教学模块”具体内容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于2011年与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光伏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实施“3+1”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前三年时间内,学生主要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要求完成全部必修课及大部分选修课的学习任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同时,学校把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典型产品、工艺流程、以及最新的生产设备知识开发成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使学生在到企业之前就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如专业课的设定的课程:《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硅片加工技术》,最后一年主要在合作企业的有关部门进行定岗实习, 培训都是基于中环光伏公司的典型产品工艺流程如硅棒拉晶、硅片切割而专门设定的。校企双方还合作开发了介绍企业背景和职业标准的入职培训课程《企业运作管理与实务》和《职业规范与培训》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企业开设的学习课程和实习任务,并完成针对企业的生产设备或工程技术方面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校企合作以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认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效果良好,中环光伏公司开设课程培训了学生掌握了半导体行业操作的技能,特别是为中环光伏公司人才需求提供了人力资源。
3 校企合作“3+1模块”实施办法
3.1确定培养目标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与中环光伏公司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中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实习总共设置了8门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4门,集中实践必修课4门。任课教师由中环光伏公司的总工程师和经过企业资深专家专业培训的企业老师讲授,以完全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要求。
中环光伏公司拥有国际领先和世界一流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有完整的从晶体生长到硅片加工的直拉太阳能硅片生产线。通过企业工作环境实训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拉晶、切断、滚磨、粘棒、线切等不同工种的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全方位的理解所学专业和光伏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衔接,逐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5]。
3.2 开发适用于企业生产的课程
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对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视同仁,从而使学生能接触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提高对企业和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学院与中环光伏公司结合企业理念、用人思想等制定了自己的学生管理办法。如带班老师每天晚上走访学生公寓,了解学生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帮助沟通解决学生面对的各种问题;每周不定期组织两次体能训练,包括打篮球、跑步等,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增强纪律性和团队意识。目前,“中环光伏教学模块”的管理已受到学校与企业一致高度认可,学生组织性纪律性高,无一例旷工迟到现象。
3.3 学生实行竞岗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企业中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和企业的录用提拔淘汰机制相结合[8],制定了“中环光伏模块”的考核机制。由以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理论成绩和学生工作能力、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且在考核方式中以企业员工考核为主、学院教师评价为辅的考核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工作一致性,为企业筛选人才,人事部门确定录用和升迁办法提供了依据[9]。在中期调研中,参加“中环光伏教学模块”的多位同学因表现出色,已被企业人力资源部鉴定为优秀学员。
4 结束语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参加“3+1”模块学习的同学,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整体提高,这种对岗位更具针对性,专业更具具体性的培养,使得本科毕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就业优势和岗位竞争能力。
校企合作“3+1”教学模块克服了毕业生到岗后需要的实习和培训后才能上岗的传统用人模式, 校企双方培养的新型人才可以直接上岗参加工作,摆脱了学生到职业岗位断层的尴尬局面,这样的人才更适合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乃起.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1.5.P21-22
[2]杨芳,张学惟. 构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 企业家天地,2010.6. P87-88
[3]赵爱琴.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P65-67
[4]王道发.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4. P1-3
[5]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2011.4. P87-90
[6]刘晓艳.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价值工程2011.9 P288
[7]丁彦.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P96-98
[8]魏春莉.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活动.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J],2010.9. P88-89
[9]吕一丹.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J].价值工程2010.8. P197
[10]朱智.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广场,2010.4. P33-34
关键词:校企合作;光伏企业;实践教学。
1 校企合作背景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与企业人才对接,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1]。近几年来高校毕业学生不断增多,岗位竞争越来越大,企业需求针对型人才越来越明显,高校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尤为重要,相比于普通教育,独立学院更侧重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想满足企业需求,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多学习,多实践,进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学生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
2 “3+1教学模块”具体内容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于2011年与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光伏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实施“3+1”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前三年时间内,学生主要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要求完成全部必修课及大部分选修课的学习任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同时,学校把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典型产品、工艺流程、以及最新的生产设备知识开发成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使学生在到企业之前就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如专业课的设定的课程:《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硅片加工技术》,最后一年主要在合作企业的有关部门进行定岗实习, 培训都是基于中环光伏公司的典型产品工艺流程如硅棒拉晶、硅片切割而专门设定的。校企双方还合作开发了介绍企业背景和职业标准的入职培训课程《企业运作管理与实务》和《职业规范与培训》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企业开设的学习课程和实习任务,并完成针对企业的生产设备或工程技术方面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校企合作以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认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效果良好,中环光伏公司开设课程培训了学生掌握了半导体行业操作的技能,特别是为中环光伏公司人才需求提供了人力资源。
3 校企合作“3+1模块”实施办法
3.1确定培养目标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与中环光伏公司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中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实习总共设置了8门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4门,集中实践必修课4门。任课教师由中环光伏公司的总工程师和经过企业资深专家专业培训的企业老师讲授,以完全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要求。
中环光伏公司拥有国际领先和世界一流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有完整的从晶体生长到硅片加工的直拉太阳能硅片生产线。通过企业工作环境实训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拉晶、切断、滚磨、粘棒、线切等不同工种的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全方位的理解所学专业和光伏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衔接,逐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5]。
3.2 开发适用于企业生产的课程
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对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视同仁,从而使学生能接触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提高对企业和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学院与中环光伏公司结合企业理念、用人思想等制定了自己的学生管理办法。如带班老师每天晚上走访学生公寓,了解学生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帮助沟通解决学生面对的各种问题;每周不定期组织两次体能训练,包括打篮球、跑步等,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增强纪律性和团队意识。目前,“中环光伏教学模块”的管理已受到学校与企业一致高度认可,学生组织性纪律性高,无一例旷工迟到现象。
3.3 学生实行竞岗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企业中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和企业的录用提拔淘汰机制相结合[8],制定了“中环光伏模块”的考核机制。由以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理论成绩和学生工作能力、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且在考核方式中以企业员工考核为主、学院教师评价为辅的考核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工作一致性,为企业筛选人才,人事部门确定录用和升迁办法提供了依据[9]。在中期调研中,参加“中环光伏教学模块”的多位同学因表现出色,已被企业人力资源部鉴定为优秀学员。
4 结束语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参加“3+1”模块学习的同学,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整体提高,这种对岗位更具针对性,专业更具具体性的培养,使得本科毕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就业优势和岗位竞争能力。
校企合作“3+1”教学模块克服了毕业生到岗后需要的实习和培训后才能上岗的传统用人模式, 校企双方培养的新型人才可以直接上岗参加工作,摆脱了学生到职业岗位断层的尴尬局面,这样的人才更适合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乃起.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1.5.P21-22
[2]杨芳,张学惟. 构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 企业家天地,2010.6. P87-88
[3]赵爱琴.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P65-67
[4]王道发.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4. P1-3
[5]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2011.4. P87-90
[6]刘晓艳.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价值工程2011.9 P288
[7]丁彦.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P96-98
[8]魏春莉.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活动.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J],2010.9. P88-89
[9]吕一丹.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J].价值工程2010.8. P197
[10]朱智.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广场,2010.4. 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