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责无旁贷,那么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造力的培养呢?现代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不仅有助于阅读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然而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丰富的生活和实践中产生,因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不能脱离生活和实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释放和提引,还须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创新 兴趣 课外阅读 独立阅读
一、培养创造力
教师不仅要启“智”更要激“情”;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是培养创造力的另一重要保证,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大胆质疑和批判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开放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开放性阅读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当中,促进学生向更高、更新、更复杂、更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哪一种文本,阅读者通过再造阅读将大大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因而再造阅读一旦形成习惯,对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是大有益处的;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以美育蕴育心灵的独创性,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特别注意教师创造性对学生的引导,要明确创造力的培养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倡导培养创造力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因而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模式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将对创造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中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随着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电脑和大量的影像占据了我们的神野,塞满了我们的耳朵,正在形成阅读能力的学生也不例外。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不利的因素。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也可以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书、儿童漫画书,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都有,而且更细致、更精彩,还可以反复地看。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层出无穷。逐渐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书本。当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他们推荐恰当的课外读物,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比如:根据每天所学的课文,向其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去体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起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三、累积词汇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中运用的词汇非常贫乏,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对词汇进行分类,比如说描写高兴的成语有“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合不拢嘴”。这样既扩大了同学的词汇量,也可以使他们体会这些词的区别。方便在写作时正确的运用。
另外,词汇量的积累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才能获得。与此同时,也能逐渐形成较强的语感。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外,课外阅读是扩充词汇量最好的途径。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重视语言的积累。”要把多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要读得多,读得好,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要想,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在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语境,想象课文中的所描绘的景物和影像。脑海里就会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神,更要读出情感。对精彩的文段更要精读熟读,要细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来实现积累语言,从而加强阅读的效果。
(二)累积词汇,举一反三
学生从上学起,就开始接触到了许多优美的课文。然而说话,作文时却“语言贫乏。”那是因为学生对课文所出现的语言材料,仅仅停留在朦胧了解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还未能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贮存丰富的语言材料。比如积累词语这件事情,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仿写词语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词语,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如由"笑盈盈"可以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眯眯”等词语。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会将部分词语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这就产生了由一词带出更多的词语。如“甜津津”可引发出“甜滋滋、乐滋滋”等词语。还可以用搭配词语的方法来积累词语,如“悦耳的铃声”,可引导学生完成“( )的雨声,( )的风声,( )的读书声。”等词语搭配,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精彩的词语。
四、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转下页)(接上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提到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不得不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松懈,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精却的讲述,巧妙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去独立自主的阅读,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学生独立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着名语文教师李镇西也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表’,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选择”。教师的發言虽然是“仅供参考”,但由于教师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和思想的光芒,教师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达到最佳的水平。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拓展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训练时,学生和家长常常不能较好地选择图书和刊物,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读书目录。目录不宜太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有要求,不能泛泛地读,要要求学生每周利用双休日读几篇好文章,同时建议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读文章时要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鼓励他们订阅《小学生语文报》等学生能读懂易看的书报和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阅读,并鼓励学生们将刊物、书籍和报刊等互相交换阅读,同时向其他同学介绍优秀的文章和书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记优美的词句,写出简单的心得。在掌握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多看、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作文评讲课中对作文中能用上恰当的好词和佳句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不定期地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读书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学生词语积累多了,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对阅读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指导得法,持之以恒,重视点滴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创新 兴趣 课外阅读 独立阅读
一、培养创造力
教师不仅要启“智”更要激“情”;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是培养创造力的另一重要保证,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大胆质疑和批判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开放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开放性阅读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当中,促进学生向更高、更新、更复杂、更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哪一种文本,阅读者通过再造阅读将大大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因而再造阅读一旦形成习惯,对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是大有益处的;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以美育蕴育心灵的独创性,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特别注意教师创造性对学生的引导,要明确创造力的培养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倡导培养创造力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因而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模式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将对创造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中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随着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电脑和大量的影像占据了我们的神野,塞满了我们的耳朵,正在形成阅读能力的学生也不例外。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不利的因素。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也可以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书、儿童漫画书,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都有,而且更细致、更精彩,还可以反复地看。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层出无穷。逐渐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书本。当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他们推荐恰当的课外读物,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比如:根据每天所学的课文,向其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去体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起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三、累积词汇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中运用的词汇非常贫乏,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对词汇进行分类,比如说描写高兴的成语有“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合不拢嘴”。这样既扩大了同学的词汇量,也可以使他们体会这些词的区别。方便在写作时正确的运用。
另外,词汇量的积累必须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才能获得。与此同时,也能逐渐形成较强的语感。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外,课外阅读是扩充词汇量最好的途径。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重视语言的积累。”要把多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要读得多,读得好,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要想,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在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语境,想象课文中的所描绘的景物和影像。脑海里就会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神,更要读出情感。对精彩的文段更要精读熟读,要细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来实现积累语言,从而加强阅读的效果。
(二)累积词汇,举一反三
学生从上学起,就开始接触到了许多优美的课文。然而说话,作文时却“语言贫乏。”那是因为学生对课文所出现的语言材料,仅仅停留在朦胧了解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还未能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贮存丰富的语言材料。比如积累词语这件事情,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仿写词语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词语,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如由"笑盈盈"可以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眯眯”等词语。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会将部分词语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这就产生了由一词带出更多的词语。如“甜津津”可引发出“甜滋滋、乐滋滋”等词语。还可以用搭配词语的方法来积累词语,如“悦耳的铃声”,可引导学生完成“( )的雨声,( )的风声,( )的读书声。”等词语搭配,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精彩的词语。
四、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转下页)(接上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提到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不得不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松懈,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精却的讲述,巧妙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去独立自主的阅读,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学生独立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着名语文教师李镇西也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表’,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选择”。教师的發言虽然是“仅供参考”,但由于教师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和思想的光芒,教师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达到最佳的水平。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拓展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训练时,学生和家长常常不能较好地选择图书和刊物,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读书目录。目录不宜太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有要求,不能泛泛地读,要要求学生每周利用双休日读几篇好文章,同时建议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读文章时要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鼓励他们订阅《小学生语文报》等学生能读懂易看的书报和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阅读,并鼓励学生们将刊物、书籍和报刊等互相交换阅读,同时向其他同学介绍优秀的文章和书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记优美的词句,写出简单的心得。在掌握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多看、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作文评讲课中对作文中能用上恰当的好词和佳句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不定期地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读书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学生词语积累多了,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对阅读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指导得法,持之以恒,重视点滴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