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目前已经迅疾遍布了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电视文化”。这种文化,正在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状态。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不一致,但是各国始终把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电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电视工作者,应当自觉担当起建设和谐文化的庄严使命,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保持较高思想品位、文化品位和健康向上审美情趣的电视文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语境中,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和谐因素,这在电视文化里显得尤其突出。
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流行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电视媒体以荧屏选秀为肇始,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低俗之风有些抬头。
过度娱乐,甚至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以丑为美。这几年,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以过度娱乐化甚至以粗鄙搞怪为噱头,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荧屏上充斥着媚俗的搞笑设计和另类的娱乐。
炒作、传播文化垃圾,把丑陋当卖点。在一些台的影视娱乐报道中,演员演过什么不重要,演技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可以“报料”的地方。像今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某台的娱乐新闻在报道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竞争时,热衷的是报道她们的“露点演出”,如:“5位争夺者当中,辈分最高的是现年72岁的茱迪,她1968年拍摄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电影《仲夏夜之梦》时,展露其38D上围;而‘英女王’海伦则在1969年的《沙滩上的夏娃》露出其36D双峰……”;对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满城尽带黄金甲》,报道时更多的是关注“暴乳”。
电视剧突破了生活真实的底线,胡编乱造。电视剧无疑是电视台的重头戏,多数频道都是靠大量的影视剧在支撑。然而,在浮躁心态下的影视剧创作,充斥着胡编乱造违背常规的离奇情节,不客气地说,不少电视剧是被人边骂边看完的。
电视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导向性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思想倾向、见解认识,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电视的冲击。所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说,电视文化天生就是一种象征性的霸权文化。这种特质提醒我们,电视在传播与构建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理解掌握这些特质,并为我所用。
我国现有数千家电视台,不论大小,都应该成为“高尚的传媒、有道德的传媒、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传媒、有益于人民的传媒”,这就要求电视传媒必须具有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有三个层次。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致分为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财经类节目、教育类节目、体育类节目、生活娱乐性节目等等,众多节目不可能要求其具备一样的内涵,但让它们都显示各自的特性,从中透现出“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任何一类电视节目,任何一档节目,都应把暗含的社会良知作为底线,都不应放弃文化理想和社会良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至少,我们应该像经济学家西蒙所要求的那样:“让世界不要比没有我们时更糟。”这也是电视人的一种职业道德底线。
上述是第一个层次。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媒体,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自觉抵制娱乐时代的肤浅与失度,以人为本,实践文化的人文关怀,勇敢地承担起当代文化的公共责任。电视作品更多地应该表达人世间的美好事物與情感,必须自觉引领一个民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高雅文化。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面对重大的改革机遇和社会转变,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应该更加清醒和自觉地认清和履行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神圣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电视传媒应该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
电视文化及一切文学艺术,都必须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前进,必须坚定地维护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去照耀生活现实,提升人们对光明前景的信心和希望。
增强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同时,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创新内容形式,提升艺术品位。要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在思想内涵、表现手法和增强感染力上下工夫;要不断丰富电视艺术的题材、风格、式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努力提高电视娱乐节目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质量;要善于把理性的核心价值观变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以此感染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心灵,发扬光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应当是多样化的社会,和谐文化也应当是多样化的文化。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电视文化,并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主旋律前提下的多样性。因此,我们依然要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的电视文化成果,大胆引进境外电视节目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和谐文化,满足广大观众的健康的娱乐需求。
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电视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电视台无论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还是作为现代传媒企业,都必须具有相当的公共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断催生和谐的文化力量,构建与我们民族复兴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作者单位:鹤壁电视台)
编校:郑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语境中,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和谐因素,这在电视文化里显得尤其突出。
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流行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电视媒体以荧屏选秀为肇始,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低俗之风有些抬头。
过度娱乐,甚至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以丑为美。这几年,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以过度娱乐化甚至以粗鄙搞怪为噱头,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荧屏上充斥着媚俗的搞笑设计和另类的娱乐。
炒作、传播文化垃圾,把丑陋当卖点。在一些台的影视娱乐报道中,演员演过什么不重要,演技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可以“报料”的地方。像今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某台的娱乐新闻在报道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竞争时,热衷的是报道她们的“露点演出”,如:“5位争夺者当中,辈分最高的是现年72岁的茱迪,她1968年拍摄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电影《仲夏夜之梦》时,展露其38D上围;而‘英女王’海伦则在1969年的《沙滩上的夏娃》露出其36D双峰……”;对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满城尽带黄金甲》,报道时更多的是关注“暴乳”。
电视剧突破了生活真实的底线,胡编乱造。电视剧无疑是电视台的重头戏,多数频道都是靠大量的影视剧在支撑。然而,在浮躁心态下的影视剧创作,充斥着胡编乱造违背常规的离奇情节,不客气地说,不少电视剧是被人边骂边看完的。
电视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导向性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思想倾向、见解认识,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电视的冲击。所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说,电视文化天生就是一种象征性的霸权文化。这种特质提醒我们,电视在传播与构建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理解掌握这些特质,并为我所用。
我国现有数千家电视台,不论大小,都应该成为“高尚的传媒、有道德的传媒、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传媒、有益于人民的传媒”,这就要求电视传媒必须具有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有三个层次。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致分为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财经类节目、教育类节目、体育类节目、生活娱乐性节目等等,众多节目不可能要求其具备一样的内涵,但让它们都显示各自的特性,从中透现出“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任何一类电视节目,任何一档节目,都应把暗含的社会良知作为底线,都不应放弃文化理想和社会良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至少,我们应该像经济学家西蒙所要求的那样:“让世界不要比没有我们时更糟。”这也是电视人的一种职业道德底线。
上述是第一个层次。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媒体,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自觉抵制娱乐时代的肤浅与失度,以人为本,实践文化的人文关怀,勇敢地承担起当代文化的公共责任。电视作品更多地应该表达人世间的美好事物與情感,必须自觉引领一个民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高雅文化。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面对重大的改革机遇和社会转变,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应该更加清醒和自觉地认清和履行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神圣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电视传媒应该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
电视文化及一切文学艺术,都必须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前进,必须坚定地维护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去照耀生活现实,提升人们对光明前景的信心和希望。
增强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同时,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创新内容形式,提升艺术品位。要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在思想内涵、表现手法和增强感染力上下工夫;要不断丰富电视艺术的题材、风格、式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努力提高电视娱乐节目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质量;要善于把理性的核心价值观变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以此感染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心灵,发扬光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应当是多样化的社会,和谐文化也应当是多样化的文化。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电视文化,并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主旋律前提下的多样性。因此,我们依然要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的电视文化成果,大胆引进境外电视节目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和谐文化,满足广大观众的健康的娱乐需求。
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电视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电视台无论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还是作为现代传媒企业,都必须具有相当的公共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断催生和谐的文化力量,构建与我们民族复兴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作者单位:鹤壁电视台)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