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健康的电视文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l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目前已经迅疾遍布了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电视文化”。这种文化,正在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状态。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不一致,但是各国始终把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电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电视工作者,应当自觉担当起建设和谐文化的庄严使命,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保持较高思想品位、文化品位和健康向上审美情趣的电视文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语境中,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和谐因素,这在电视文化里显得尤其突出。
  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流行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电视媒体以荧屏选秀为肇始,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低俗之风有些抬头。
  过度娱乐,甚至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以丑为美。这几年,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以过度娱乐化甚至以粗鄙搞怪为噱头,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荧屏上充斥着媚俗的搞笑设计和另类的娱乐。
  炒作、传播文化垃圾,把丑陋当卖点。在一些台的影视娱乐报道中,演员演过什么不重要,演技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可以“报料”的地方。像今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某台的娱乐新闻在报道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竞争时,热衷的是报道她们的“露点演出”,如:“5位争夺者当中,辈分最高的是现年72岁的茱迪,她1968年拍摄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电影《仲夏夜之梦》时,展露其38D上围;而‘英女王’海伦则在1969年的《沙滩上的夏娃》露出其36D双峰……”;对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满城尽带黄金甲》,报道时更多的是关注“暴乳”。
  电视剧突破了生活真实的底线,胡编乱造。电视剧无疑是电视台的重头戏,多数频道都是靠大量的影视剧在支撑。然而,在浮躁心态下的影视剧创作,充斥着胡编乱造违背常规的离奇情节,不客气地说,不少电视剧是被人边骂边看完的。
  电视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导向性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思想倾向、见解认识,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电视的冲击。所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说,电视文化天生就是一种象征性的霸权文化。这种特质提醒我们,电视在传播与构建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理解掌握这些特质,并为我所用。
  我国现有数千家电视台,不论大小,都应该成为“高尚的传媒、有道德的传媒、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传媒、有益于人民的传媒”,这就要求电视传媒必须具有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有三个层次。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致分为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财经类节目、教育类节目、体育类节目、生活娱乐性节目等等,众多节目不可能要求其具备一样的内涵,但让它们都显示各自的特性,从中透现出“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任何一类电视节目,任何一档节目,都应把暗含的社会良知作为底线,都不应放弃文化理想和社会良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至少,我们应该像经济学家西蒙所要求的那样:“让世界不要比没有我们时更糟。”这也是电视人的一种职业道德底线。
  上述是第一个层次。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媒体,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自觉抵制娱乐时代的肤浅与失度,以人为本,实践文化的人文关怀,勇敢地承担起当代文化的公共责任。电视作品更多地应该表达人世间的美好事物與情感,必须自觉引领一个民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高雅文化。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面对重大的改革机遇和社会转变,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应该更加清醒和自觉地认清和履行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神圣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电视传媒应该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
  电视文化及一切文学艺术,都必须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前进,必须坚定地维护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去照耀生活现实,提升人们对光明前景的信心和希望。
  增强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同时,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创新内容形式,提升艺术品位。要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在思想内涵、表现手法和增强感染力上下工夫;要不断丰富电视艺术的题材、风格、式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努力提高电视娱乐节目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质量;要善于把理性的核心价值观变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以此感染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心灵,发扬光大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应当是多样化的社会,和谐文化也应当是多样化的文化。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电视文化,并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主旋律前提下的多样性。因此,我们依然要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的电视文化成果,大胆引进境外电视节目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和谐文化,满足广大观众的健康的娱乐需求。
  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电视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电视台无论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还是作为现代传媒企业,都必须具有相当的公共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断催生和谐的文化力量,构建与我们民族复兴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作者单位:鹤壁电视台)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当今信息社会,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信息包围之中,快节奏生活中的现代人面对巨大的信息源只能择优而受。人们阅读报刊时往往看题不看文,或忙时先看题,题目好,闲时再看文,新闻标题就尤其显得重要。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新闻的窗口,简短而有个性。读者对新闻作品的兴趣来自最初的“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方向。好的标题往往可以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石般吸引着你一睹为快。现代新闻写作的微观标准
好的新闻作品如同好的文学作品,耐人寻味,历久弥新。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读者不仅对作品中的事件记忆犹新,还能通过作品领略到作者的文学功底,也就是说,从一篇新闻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还可看到作品本身透射出的作者的文学素养。  新闻对文学的补充主要是观察采访的方法和记者在生活、工作、人情世故中顺便积累的素材。梁衡说过,记者的功夫主要在采,
观察力及其作用    许多文章这样概述:“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观察力就是“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构成人的智力的要素之一,它不只是单纯的知觉问题,而且包含着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因此又把观察力称为“思维的知觉。它不是单一的视觉活动,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分析器的活动的过程”。 
电视新闻技术的飞跃,使电视新闻传播节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从事电视新闻的传播者提出了挑战。首先,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电视观众能更直观地认知新闻事件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
近些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崛起,新闻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场不可避免的挑战赛中,人们拼的是新闻的鲜活度,日益重视让这些报纸发达起来的热线新闻,热线新闻中亮度最高的要数现场新闻。因此,如何把现场新闻做大做强成为这场超级“赛事”的王牌。    现场新闻的“抓”和“抢”    2004年,大河报社进行采编改革,热线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现场新闻部”的小部门,配备了8名记者,我任主任。对于现场新闻的定位是突
中外新闻学家对新闻所下的定义多强调一个“新”字。现在不仅要求所报道的新闻是最新的,而且许多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干脆进行现场直播。如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央电视台派出多名记者亲赴现场,报道前线战争进展情况及世界各地对整个事件的反应。现在新闻的新,是各大媒体吸引观众和读者的有力法宝。美国CNN有线网总裁说:“CNN播放的是世界正在发生的,直到地球停止转动。想知道地球是如何爆炸的,请看CNN。”  现在不论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法制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增大,因之而来的各种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也越来越多。新闻媒体一方面对权力机关的舆论监督处于一种尴尬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体经常产生身份错位,在采访活动中代替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并以政府“代表”的形象出现在普通百姓面前,遭到公众的非议,频频引发侵权纠纷。许多
一个好的新闻记者不仅要会写稿子,还要会拍新闻图片,把一些不适宜用文字表述的东西直接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更好地反映新闻事实,以达到抓住更多受众“眼球”的目的。在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和各大媒体如何巧对各种竞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拍好图片、用好图片已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笔者深有感触,也由此衍生出些许喜欢图片新闻的情愫。    一、把握新闻图片的独特视角    图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他们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再加上互联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的新闻竞争,平面媒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免有些无奈,但这并不妨碍报纸自身优势的发挥,相反,形势的变化会激发办报人的办报激情,以此来寻求生存空间。然而只有激情是办不成事的,办好报纸要有创新精神,就版面而言就是要有版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