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评课“三关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届全国改革创新教学大赛已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胜利闭幕了,作为大赛的选手经过这次大赛的洗礼,感受很深,想法颇多。观看各地市优秀选手的录像课,让我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及理解;现场评课赛,则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发现若能从全局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进行议学、议教,既可改善学生的学习,又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如何进行评课议课?通常我们都会看看教学设计有无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不足之处在哪里?然后根据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而经过深思,我认为在评课过程中其实只要关注到了下面的三点,就抓住了评课的核心。
  
  一、关注主题
  
  本次教学大赛的主题是“改革创新”,因此在评课时必需关注到这节课它有没有创新的东西。我认为在教学中创新含义是创立新的教学设计,或将已有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我们会关心有无创新的实验?有无创新的设计方案?有无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观模大赛的过程中,我们的确发现了很多课都有创新点,例如在实验创新方面,浙江温州中学的徐海龙老师在《电容器电容》一课的引入中使用两个不锈钢大碗中间夹塑料薄膜做成了电容器,上海市建平中学的金松老师在《超重与失重》一课中设计纸环下拴着重物自由下落时纸环仍保持圆形来检验完全失重现象,福建厦门一中的郑仁文老师在《摩擦力》一课的设计中把一端拴有测力计的木块放在小小传送带上,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还有老师在讲授《电磁感应》一课中利用线圈把DVD输出的电信号转化成了音箱的音频信号等等。这些实验中有的是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或常见的生活用品做成的,有的是在原实验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的现代教育思想。像这样紧扣大赛主题,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智慧的闪光点的课,我们在评课时就应关注到并及时指出。
  
  二、关注策略
  
  教师授课,应讲究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主体活动起来,让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这就是教师的贡献,策略准确便省时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策略是激励性教学策略及自主性教学策略。因此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要关注到它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探究?教师是否能创设或指导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并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本次大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好课都关注到了教学策略的使用。例如,上海的邢老师利用令人震撼的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引入《机械波》的讲授;一位老师在《电磁感应》一课的引入中使用了一个改装后的风扇,没有接电源而学生触摸扇页后却有触电的感觉,引起了学生的极大探究兴趣;《摩擦力》一课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画墙,然后让木块叠加模拟两种不同的砌墙方式利用传感器测量出其摩擦力,既直观有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深思。教学过程情景化、活动化,学生在其中被引发了“我想学习,我要学习”的强烈学习动机,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若能进行恰当地组织及指导,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正确使用即时评价,有效发挥肯定、欣赏、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那这位老师就是一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一位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三、关注设计
  
  本次大赛要求选手的课是“科学探究”的课,众所周知,科学探究教学作为“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1]的一种学习方式,必定表现出科学探究自身所固有的复杂性。我们常说的“科学探究七要素”实际上反映了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经历的七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实际操作上,作为短短的四十分钟内的一节课,我们没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把七个基本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因此在评议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落在一节探究课中教师是如何设计探究内容的?他的设计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三维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如何?学生完成效果怎样?例如,北京四中的李德胜老师的《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一课,他的探究设计的落脚点在让学生如何选择测量电路上,即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上。
  做法是:先根据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线方式描点,引导学生发现数据分布不够合理,学生提出改进方案,更换大电阻,发现电阻调节不够方便,引入应使变阻器分压式接线方式,可得出调节方便并数据分布较均匀的点,顺利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曲。学生在实验分析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探究,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辽宁大连市二十四中的赵东峰老师的《双缝干涉》一课,实验探究影响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的因素,设计探究的重点落在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猜想与假设干涉条纹间距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老师利用摄像头拍摄出干涉条纹帮助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在理论探究与实验验证过程中得到了收获;而广西玉林高中的李献老师的《电磁感应》一课,探究设计的重点为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利用电子白板和学生共同分析出虽可用不同方法由磁生电,但其本质均是由于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学生对磁生电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正因为教师在这些课的设计上花了大量的心思,所以才显得精彩及成功。
  如果说,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做到了:一、教学目标多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和谐统一,且不偏废,切实改变了单纯追求知识目标的传统教学观,那我们可以说他的教学设计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二、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结合,符合学生实际,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我们便可认为教师关注到了以学生为本;三、教师能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得出物理规律,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那么他就真正把探究式教学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
  [3]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5.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为此,《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一、自主学习——从“被动”到“主动”“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人是自觉能动的实践主体。这种自觉能动性,就是人的自主性。因此我们要考虑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状况显得不堪入目,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虚”、“二繁”、“三无效”,“一虚”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更甚至抄袭他人作业,换
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表达的主渠道,也为发展学生数学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新课程呼唤着数学表达,广大教师呼唤着数学表达,广大学生更迫切地需要数学表达,从学术性数学状态转化为教育性数学状态,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也为学生的数学表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倡导,为学生的数学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广大师生应抓住这难得的良机,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而努力奋斗。    一、发展学生数学
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本人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项目教学也进行得红红火火,很多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颇丰。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一线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
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曾接触过很多“谈数学色变”的学生,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这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的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想寻根问底.同时他们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交流讨论,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解决,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践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创设不同问题情境进行。  1.创设“渐进式”问题情
不少初中科学教师都在为以下问题而苦恼:在做科学实验时,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已经提前完成了实验任务,而有的学生还没有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而无从着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先完成实验的学生百无聊赖,有的甚至会大声嚷嚷,四处走动,而尚未完成实验的学生受其影响,也没有心思继续完成实验了。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实验教师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控制局面,从而使实验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够有一种好的实验课模式,能
无机推断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化学计算等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该类题条件一般比较隐蔽,思维容量较大。解该题型通常采用以下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题眼、大胆假设、注意联系、全面分析、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认真辨析题干中有关信息,以物质的特性或反应特征为解题“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顺藤摸瓜,仔细推敲。复习该类题型应注意从
合作学习是改变教师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改以来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同伴的立场、观点和所提供的事实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从而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学生对合作过程中动机、态度、情感等非认知方面的变化,弥补了学生在非认知品质发展的缺陷,从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