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智能机器已逐渐取代大部分的人工操作,我国工业领域已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但是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不足,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又缺乏必要的竞争力。加之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大学的连年扩招,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讨论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对该领域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从事数控加工、编程、维护和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不足,制约着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发展。
一、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一)学苗的先天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来自各个学校的学困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加之数控机械专业存在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强等的特点,学生普遍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下,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差,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缺乏稳固的基础。部分学生认为来中职学校就为了学点手艺,数控机械就业前景好赚得多,导致在并不了解数控技術专业的前提下选择了数控技术专业,事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学习,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这不仅影响了专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也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带来了隐患。
(二)教师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中职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存在不足,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体系的构建缺乏先进的思想与科学的方法的支撑。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实践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多采用原理性演示教学与仿真教学代替。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只能满足传统机械加工,以及机械自动化的简单操作与应用,不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背景下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全新要求。
其次,由于教师在课上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缺乏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课本上,学生无法形成创新思维,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明显偏低。加之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专业知识与概念等在不断扩充与发展,但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缺乏对最新型的科研成果等的引入,导致学生缺乏对新型数控技术的了解,在就业后无法适应数控技术发展的新变化。加之教师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与沟通,不了解智能制造背景下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变化,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新变化。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脱节,与用人单位脱节,缺乏必要的就业竞争能力。
再次,中职学院的学生入学年纪小,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年龄小,因此性格特点本就不成熟,缺乏社会与工作经验,以及对职业必要的道德素养的了解。加之教师缺乏对其学习能力之外的职业道德素养、社会经验的有效培养与引导,中职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专业人才体系的培养成果无法得到体现。
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有效方案
(一)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
在智能制造视野下为有效构建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首先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相关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首先为应对学苗的先天不足,教师要加强管理,以班会和自习课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其次,课上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理论知识课上要采用情景法、多媒体视频等,拉近抽象的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情境与直观的体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与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所学知识的印象得到了加深,抽象与复杂的知识理解难度被有效降低,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再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操课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再次,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要联系书本及时将章节有关的最新的科研技术融入所学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够随时更新学习内容,保持自身理论与技术的时效性,良好的应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全新挑战。
第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为应对学生在社会经验与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不足,教师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依托实践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了解到我这个专业未来能从事什么,未来都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我自身要怎样进步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组织去未来实训的工厂展开参观,加深对专业的了解等。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满足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层面的要求,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能力。
(二)针对市场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中职学校应加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针对市场需求构建人才培训体系。首先要根据本地数控行业发展特色,将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分析与调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数控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并以此为据,设计招生的计划、改进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培养的方案,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其次,加强对学生职业教育规划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并引导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学习目标,树立就业的方向与目标,使学生在清晰准确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既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再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多关注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多关注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保持自身理论的时效性与先进性,及时捕捉市场变化,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工作。
(三)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联合是中职学校一贯的就业实现方式,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也要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创新。首先教师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最新的用工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适合的人才。其次,要在文化课中加入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历史的培训,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快速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同时要让企业参与到教学之中,与企业共同探讨和设计专业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在这批学生的培养中要树立风险意识,要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尽量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即使企业因某些因素不能保证就业,学生也能够通过全面的素养实现就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控技术专业有效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想,转变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视野下不断变化的的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素质,保持自身理论的先进性,用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案,为智能制造视野下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合理构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倪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7):110.
[2]梁斯仁.智能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6):188.
作者简介:金惠,1985年12月,女,四川新津,四川省新津县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从事数控加工、编程、维护和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不足,制约着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发展。
一、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一)学苗的先天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来自各个学校的学困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加之数控机械专业存在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强等的特点,学生普遍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下,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差,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缺乏稳固的基础。部分学生认为来中职学校就为了学点手艺,数控机械就业前景好赚得多,导致在并不了解数控技術专业的前提下选择了数控技术专业,事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学习,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这不仅影响了专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也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带来了隐患。
(二)教师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中职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存在不足,数控技术专业人才体系的构建缺乏先进的思想与科学的方法的支撑。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实践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多采用原理性演示教学与仿真教学代替。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只能满足传统机械加工,以及机械自动化的简单操作与应用,不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背景下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全新要求。
其次,由于教师在课上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缺乏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课本上,学生无法形成创新思维,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明显偏低。加之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专业知识与概念等在不断扩充与发展,但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缺乏对最新型的科研成果等的引入,导致学生缺乏对新型数控技术的了解,在就业后无法适应数控技术发展的新变化。加之教师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与沟通,不了解智能制造背景下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变化,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新变化。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脱节,与用人单位脱节,缺乏必要的就业竞争能力。
再次,中职学院的学生入学年纪小,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年龄小,因此性格特点本就不成熟,缺乏社会与工作经验,以及对职业必要的道德素养的了解。加之教师缺乏对其学习能力之外的职业道德素养、社会经验的有效培养与引导,中职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专业人才体系的培养成果无法得到体现。
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有效方案
(一)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
在智能制造视野下为有效构建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首先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相关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首先为应对学苗的先天不足,教师要加强管理,以班会和自习课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其次,课上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理论知识课上要采用情景法、多媒体视频等,拉近抽象的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情境与直观的体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与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所学知识的印象得到了加深,抽象与复杂的知识理解难度被有效降低,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再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操课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再次,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要联系书本及时将章节有关的最新的科研技术融入所学内容之中,使学生能够随时更新学习内容,保持自身理论与技术的时效性,良好的应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全新挑战。
第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为应对学生在社会经验与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不足,教师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依托实践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了解到我这个专业未来能从事什么,未来都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我自身要怎样进步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组织去未来实训的工厂展开参观,加深对专业的了解等。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满足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层面的要求,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能力。
(二)针对市场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中职学校应加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针对市场需求构建人才培训体系。首先要根据本地数控行业发展特色,将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分析与调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数控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并以此为据,设计招生的计划、改进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培养的方案,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其次,加强对学生职业教育规划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并引导学生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学习目标,树立就业的方向与目标,使学生在清晰准确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既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又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再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多关注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多关注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保持自身理论的时效性与先进性,及时捕捉市场变化,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工作。
(三)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联合是中职学校一贯的就业实现方式,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也要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创新。首先教师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最新的用工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适合的人才。其次,要在文化课中加入对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历史的培训,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快速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同时要让企业参与到教学之中,与企业共同探讨和设计专业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在这批学生的培养中要树立风险意识,要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尽量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即使企业因某些因素不能保证就业,学生也能够通过全面的素养实现就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控技术专业有效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想,转变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视野下不断变化的的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素质,保持自身理论的先进性,用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案,为智能制造视野下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合理构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倪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7):110.
[2]梁斯仁.智能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6):188.
作者简介:金惠,1985年12月,女,四川新津,四川省新津县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