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称肩章将星为“芝麻酱辣椒酱”
陈赓大将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而他五个孩子里面,三位是将军,即使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今天,这个家族仍然守护着保家卫国的英雄梦,大将的孙子正在祖父创建的军事院校里续写着家族的理想。
陈知建坐在堪称简陋的居室里跟我们说话,大大咧咧的神情如同将军接见士兵。陈知建已经退休,说什么都有点漫不经心的样子,但说到军事、战争时就会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那大将的凛凛气度,从骨子里丝丝缕缕地往外透。他也会在某个时刻流露出谦卑和服气的意思,那就是谈及父亲的时候。他讲述了一百多年四代军人的故事,却始终没有为了叙述方便而叫父亲的名字“陈赓”,他宁可说得无比繁复,比如“我曾祖父对孙子,就是我的父亲”如何,“我自己的祖父”如何。
大气的陈知建,却有出乎人意料的细心,陈赓传记的很多版本都说到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初稿时我采用了此说。陈知建把它删了,毫不掩饰地说,没那说法,那是小说编的,要更正。他还说,父亲不准他说谎。
父亲以准了道理就很坚持
我们家是真正的行伍之家。我曾祖父是建威将军,父亲是新中国十位大将之一,他的妹夫谭政也是大将。父亲兄弟6个,除了大伯夭折,四叔在湘军当兵时病死,其他都是共产党员。我这一代,5个亲兄妹中有3个将军,1个高工,1个教授。找儿子现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少校军衔,两杠一星,俗称两毛一。有人给他算过命,说他当的官会比我大,哈哈。
要说起来,这有家风的影响,也有民风的影响。湖南人尚武、有血性,否则也就没有湘军了。“无湘不成军”,湖南人看到不平就会站起来吼一声,挥拳头。
我曾祖父是曾国荃手下,参加过甲午战争,当到了副将,相当于省军区副司令,被皇帝赐了顶戴花翎,所以称为“花翎副将”。他锻炼时舞一把八十多斤的大刀。继曾祖母以前是曾祖父手下的骑士、侠女,会飞檐走壁,常在房前教孙辈习武。
我父亲14岁那年,为了逃婚,离了家。参加湘军打了4年仗,看到了旧军队的黑暗、世间不平,心里有义愤,所以加入了共产党,考进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
父亲认准了道理,就很坚持。他和蒋介石的交情不浅,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有一次兵败,总司令蒋介石差点没自杀,我父亲背着他撤退,救了老蒋一命。老蒋很器重父亲,任命他做贴身侍卫。后来父亲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本来已经被派往江西红色根据地工作了,出发前一天,在戏院被叛徒发现了。被捕后蒋介石亲自招安,开口就许诺他一个师长,父亲不为所动。后来还是宋庆龄营救出来的。认准了方向,他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地位,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和我的孩子。
父亲曾被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为了保卫中央的安全,成立了特科,并设情报科,我父亲化名“王庸”担任科长工作,是中国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当时在上海,“王先生”是很有名的,法国巡捕还请“王先生”帮忙抓陈赓呢。父亲做过很多地下工作,比如处决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夫妇,利用青红帮做了不少掩护工作。还两次约见鲁迅,给他介绍共产党的情况。
父亲演过袁世凯的五姨太
说到生活,我父亲是出了名的乐天派,喜欢开玩笑。他参加黄埔军校的“血花剧社”,男扮女装演过袁世凯的五姨太。恽代英睡觉时,父亲把他的眼镜片涂黑了,让他分不清白天黑夜。父亲和母亲谈恋爱的时候,把自己的年龄少说了三岁,结婚后母亲发现了,他说是为了“缩小差距”。解放后,胡志明点名请父亲过去打法军,那么难的时候,他还不忘与身边服务人员开玩笑,给她们起外号,苗条的是“柠檬小姐”,胖的是“菠萝大姐”,黑的是“咖啡大嫂”。所以胡老头(我们孩子当面叫胡志明胡伯伯,背后叫他胡老头)叫我父亲“阿东”,就是说他太调皮,要揪掉他“陈”字的“耳”旁。他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肩章上有4颗星,我问他是什么将?他说是芝麻酱,辣椒酱。
父亲的第一个妻子王根英出身纱厂工人家庭,后来成了工人运动领袖。一次开会时,我父亲写了个求爱的小条子,折起来传过去。她看了,半开玩笑吧,把小条子贴到了墙上。父亲来劲了,又连写两张条子,都被这样示众。我父亲还开玩笑说,这说明对方喜欢他,要让大家都知道。会后周恩来亲自教他怎么谈恋爱,说对女孩子要温柔点,先赔礼、再求爱。不久两人真的成了,1927年在汉口结婚,生了我大哥知非。
可惜后来王根英牺牲了,她在冀南根据地被包围了,本来已经撤退了,后来想到还有一个装了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又回去拿,遭遇日军,死得很惨烈。父亲知道消息后很难过,在日记里说这是他“不可忘记的一天”,“最惨痛的一天”。母亲很大度,也尊重父亲那一份感情。
长征时,有个小红军死在父亲怀里,从此他就怕听小孩子哭。小时候弟弟打针,父亲先要出去,把几道门关紧了,免得听他哭。
所以说,别看军人都凶吼吼的,其实也有情,不过不随便流露。
父亲让我们自由发展但有底线
我父亲跟彭德怀一起打完抗美援朝,身体已经很差了。总参工作繁重,导致他两次心肌梗死,还跑出去工作,母亲拦都拦不住。他每次一回来就得意地叫母亲:“向你汇报,我活着回来了。”一次他听说中央军委要求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写作战经验总结,拟了个提纲,有“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几部分,结果只写了序言可惜呀。
父亲不是武夫是儒将,他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教官、教材都来自当时的军事强国俄、日、德等。所以,后来让他创建哈军工(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简称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前身),任院长兼政委。你知道吗,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还在云南帮助印度支那共产党将游击队改编训练成越南的第一批正规军。
父亲是我的偶像,一辈子南征北战,打过目、法、美、韩四国部队。我一辈子没打过仗,没杀过一个敌人,似乎有点窝囊。其实,你们不理解军人,军人讨厌战争,战争的牺牲太大。但要有军人,才能保家护国。就像一个大家庭,要不受别人欺负,身强力壮的人就有责任保护大家。
你看,受父亲戎马生涯的影响,我们兄妹几个不是将军就是部队系统的高工、教授。我们家大哥知非最老实,真的是“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最后是航天部高级工程师离休。妹妹知进心直口快,曾到巴黎最大的医院做过交流学者,现在是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麻醉学权威之一。大弟弟知庶小时候的外号是“大苹果”,长大后是雷锋式的好同志,现在当了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小弟弟知涯小时候最淘,曾经做过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交流学者,他现在是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继承了父亲的情报工作那一块。我自己有什么好说的,当了39年的兵,最后是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我是有点霸气的,小时候弟弟不听话,我就会揍他们。我也有脾气,有个著名主持人问我,共产党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子女有什么不同?我说,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什么不同,我们就有什么不同,他居然又问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什么不同,我叫他回去看课本去。
父亲让我们自由发展。我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自由发展,但有底线,不许说谎,要好学、求上进。
我孩子当兵很苦,训练时一个动作没做好,膝盖旁边的骨头断了,十字韧带伤了,以后都会有影响的,那一次把我心疼坏了。咳,当兵的都这样,不会吃苦就不会享福,我教他的。
我当然想抱孙子,当然希望孙子也当兵当将军,国家总要人保护,英雄总要有人当的。我们家族就为这个而生。
邢大军据《中国国家地理》陈知建、陈怀辰、陈洁/文整理
陈赓大将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而他五个孩子里面,三位是将军,即使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今天,这个家族仍然守护着保家卫国的英雄梦,大将的孙子正在祖父创建的军事院校里续写着家族的理想。
陈知建坐在堪称简陋的居室里跟我们说话,大大咧咧的神情如同将军接见士兵。陈知建已经退休,说什么都有点漫不经心的样子,但说到军事、战争时就会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那大将的凛凛气度,从骨子里丝丝缕缕地往外透。他也会在某个时刻流露出谦卑和服气的意思,那就是谈及父亲的时候。他讲述了一百多年四代军人的故事,却始终没有为了叙述方便而叫父亲的名字“陈赓”,他宁可说得无比繁复,比如“我曾祖父对孙子,就是我的父亲”如何,“我自己的祖父”如何。
大气的陈知建,却有出乎人意料的细心,陈赓传记的很多版本都说到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初稿时我采用了此说。陈知建把它删了,毫不掩饰地说,没那说法,那是小说编的,要更正。他还说,父亲不准他说谎。
父亲以准了道理就很坚持
我们家是真正的行伍之家。我曾祖父是建威将军,父亲是新中国十位大将之一,他的妹夫谭政也是大将。父亲兄弟6个,除了大伯夭折,四叔在湘军当兵时病死,其他都是共产党员。我这一代,5个亲兄妹中有3个将军,1个高工,1个教授。找儿子现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少校军衔,两杠一星,俗称两毛一。有人给他算过命,说他当的官会比我大,哈哈。
要说起来,这有家风的影响,也有民风的影响。湖南人尚武、有血性,否则也就没有湘军了。“无湘不成军”,湖南人看到不平就会站起来吼一声,挥拳头。
我曾祖父是曾国荃手下,参加过甲午战争,当到了副将,相当于省军区副司令,被皇帝赐了顶戴花翎,所以称为“花翎副将”。他锻炼时舞一把八十多斤的大刀。继曾祖母以前是曾祖父手下的骑士、侠女,会飞檐走壁,常在房前教孙辈习武。
我父亲14岁那年,为了逃婚,离了家。参加湘军打了4年仗,看到了旧军队的黑暗、世间不平,心里有义愤,所以加入了共产党,考进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
父亲认准了道理,就很坚持。他和蒋介石的交情不浅,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有一次兵败,总司令蒋介石差点没自杀,我父亲背着他撤退,救了老蒋一命。老蒋很器重父亲,任命他做贴身侍卫。后来父亲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本来已经被派往江西红色根据地工作了,出发前一天,在戏院被叛徒发现了。被捕后蒋介石亲自招安,开口就许诺他一个师长,父亲不为所动。后来还是宋庆龄营救出来的。认准了方向,他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地位,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和我的孩子。
父亲曾被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为了保卫中央的安全,成立了特科,并设情报科,我父亲化名“王庸”担任科长工作,是中国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当时在上海,“王先生”是很有名的,法国巡捕还请“王先生”帮忙抓陈赓呢。父亲做过很多地下工作,比如处决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夫妇,利用青红帮做了不少掩护工作。还两次约见鲁迅,给他介绍共产党的情况。
父亲演过袁世凯的五姨太
说到生活,我父亲是出了名的乐天派,喜欢开玩笑。他参加黄埔军校的“血花剧社”,男扮女装演过袁世凯的五姨太。恽代英睡觉时,父亲把他的眼镜片涂黑了,让他分不清白天黑夜。父亲和母亲谈恋爱的时候,把自己的年龄少说了三岁,结婚后母亲发现了,他说是为了“缩小差距”。解放后,胡志明点名请父亲过去打法军,那么难的时候,他还不忘与身边服务人员开玩笑,给她们起外号,苗条的是“柠檬小姐”,胖的是“菠萝大姐”,黑的是“咖啡大嫂”。所以胡老头(我们孩子当面叫胡志明胡伯伯,背后叫他胡老头)叫我父亲“阿东”,就是说他太调皮,要揪掉他“陈”字的“耳”旁。他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肩章上有4颗星,我问他是什么将?他说是芝麻酱,辣椒酱。
父亲的第一个妻子王根英出身纱厂工人家庭,后来成了工人运动领袖。一次开会时,我父亲写了个求爱的小条子,折起来传过去。她看了,半开玩笑吧,把小条子贴到了墙上。父亲来劲了,又连写两张条子,都被这样示众。我父亲还开玩笑说,这说明对方喜欢他,要让大家都知道。会后周恩来亲自教他怎么谈恋爱,说对女孩子要温柔点,先赔礼、再求爱。不久两人真的成了,1927年在汉口结婚,生了我大哥知非。
可惜后来王根英牺牲了,她在冀南根据地被包围了,本来已经撤退了,后来想到还有一个装了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又回去拿,遭遇日军,死得很惨烈。父亲知道消息后很难过,在日记里说这是他“不可忘记的一天”,“最惨痛的一天”。母亲很大度,也尊重父亲那一份感情。
长征时,有个小红军死在父亲怀里,从此他就怕听小孩子哭。小时候弟弟打针,父亲先要出去,把几道门关紧了,免得听他哭。
所以说,别看军人都凶吼吼的,其实也有情,不过不随便流露。
父亲让我们自由发展但有底线
我父亲跟彭德怀一起打完抗美援朝,身体已经很差了。总参工作繁重,导致他两次心肌梗死,还跑出去工作,母亲拦都拦不住。他每次一回来就得意地叫母亲:“向你汇报,我活着回来了。”一次他听说中央军委要求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写作战经验总结,拟了个提纲,有“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几部分,结果只写了序言可惜呀。
父亲不是武夫是儒将,他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教官、教材都来自当时的军事强国俄、日、德等。所以,后来让他创建哈军工(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简称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前身),任院长兼政委。你知道吗,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还在云南帮助印度支那共产党将游击队改编训练成越南的第一批正规军。
父亲是我的偶像,一辈子南征北战,打过目、法、美、韩四国部队。我一辈子没打过仗,没杀过一个敌人,似乎有点窝囊。其实,你们不理解军人,军人讨厌战争,战争的牺牲太大。但要有军人,才能保家护国。就像一个大家庭,要不受别人欺负,身强力壮的人就有责任保护大家。
你看,受父亲戎马生涯的影响,我们兄妹几个不是将军就是部队系统的高工、教授。我们家大哥知非最老实,真的是“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最后是航天部高级工程师离休。妹妹知进心直口快,曾到巴黎最大的医院做过交流学者,现在是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麻醉学权威之一。大弟弟知庶小时候的外号是“大苹果”,长大后是雷锋式的好同志,现在当了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小弟弟知涯小时候最淘,曾经做过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交流学者,他现在是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继承了父亲的情报工作那一块。我自己有什么好说的,当了39年的兵,最后是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我是有点霸气的,小时候弟弟不听话,我就会揍他们。我也有脾气,有个著名主持人问我,共产党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子女有什么不同?我说,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什么不同,我们就有什么不同,他居然又问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什么不同,我叫他回去看课本去。
父亲让我们自由发展。我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自由发展,但有底线,不许说谎,要好学、求上进。
我孩子当兵很苦,训练时一个动作没做好,膝盖旁边的骨头断了,十字韧带伤了,以后都会有影响的,那一次把我心疼坏了。咳,当兵的都这样,不会吃苦就不会享福,我教他的。
我当然想抱孙子,当然希望孙子也当兵当将军,国家总要人保护,英雄总要有人当的。我们家族就为这个而生。
邢大军据《中国国家地理》陈知建、陈怀辰、陈洁/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