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之过 父知过 父智过
——范明为当好继父这个角色与妻子联手为溺爱纠偏
提起范明,广大观众一定会记起电视剧《手机》,当中的“黑砖头”让“男三号”范明抢尽了王志文和陈道明的风头。范明在《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手机》等电视剧中扮演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喜剧人物。但在生活中,他却充当着一个并不喜剧的角色——继父。俗话说:“继母难当,继父难做。”而范明却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善良真诚,花费了10多年的心血将继子培养成了一个健康、阳光、出色的军官。当然,取得这样的成就,范明是经历过一波三折的。1996年12月,范明与厉玲相识,厉玲有过一段婚史,身边还带着7岁的儿子韩冷。而范明不仅比她小4岁,且从未结过婚。婚后三年,范明对韩冷视如己出,呵护有加,连韩冷那挑剔的生父都无话可说。在家里,他对韩冷溺爱有加。然而,范明没有意识到,就是他这种无原则的爱,在不知不觉改变着韩冷的性格,人性自私、唯我独尊、贪图享受等毛病,渐渐在他身上暴露无余。面对这样的现实,夫妻开始反思,并开始为溺爱纠偏。在范明和厉玲的严格教育下,韩冷的心智比同龄孩子成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萌生感恩之情。2011年6月,韩冷大学毕业,因表现突出,成为大学最年轻的教官。领取第一个月工资后,韩冷将工资袋交给范明和厉玲:“爸妈,没有你们的辛劳付出,我不可能有今天。你们如山的养育之恩我无以为报,以后我将每个月工资都孝敬你们,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范明和历玲虽不缺儿子这点钱,但儿子的反哺之情难能可贵。夫妻俩倍感激动幸福。
“纠偏”来自生活历练
半路夫妻本身就有很多不容易之处,如果再涉及到继子问题,这后爹的角色也就多少有些“半路出家”的感觉了。“黑砖头”范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境况。不可否认,舞台上成功塑造了许多生活小人物的范明,在婚姻生活里同样经历了家长里短一波三折,同样他也做得很出色,甚至可以说比舞台上还出彩。
环保主义者说:“少给孩子一些昂贵的玩具,多给他们一些优质的思想。”但是,今日之社会,反其道行之的父母却很多,例如进入这段婚姻早期的范明。
由于半路夫妻,由于初任继父,范明对继子最大的行动就是溺爱,而且是无原则的溺爱,这大概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范明没有意识到,就是他这种无原则的爱,在不知不觉改变着继子的性格,人性自私、唯我独尊、贪图享受等毛病,渐渐在继子身上暴露无余。继子浑身上下都是名牌,连袜子都是几十元一双的;一家人出去吃饭,他抢过菜谱,点一大桌自己爱吃的菜,根本不顾及他人的口味。好几次,他向同学借钱泡吧,然后编织谎言向妈妈要钱,被母亲识破后,他还顶撞妈妈:“我在外面大方点,还不是给你和爸爸争面子?”范明吃惊地看着继子,心猛然一抖:韩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陌生了?
当然,如今的很多父母还是具有反思意识的,例如范明夫妇。据报道,有一天,范明妻子厉玲来到书房,神态凝重地告诉范明:“老范,将太多的爱堆积到孩子身上,不但会将孩子压垮,还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毒药。孩子的变化,令我很痛心。”范明诚恳地说出了肺腑之言:“小玲,我现在才明白,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见丈夫明白了韩冷变化的症结,厉玲握紧丈夫的手:“老范,你以后对孩子怎么严格,我都不会怪你。咱们联手给孩子纠偏。”
纠偏这个词是个老词儿,以前的人应该对这个词不陌生。范明能说出这个词,与他的过往生活历练是分不开的。观众认识范明,是从《炊事班的故事》里的老高、《武林外传》里的邢辅头、《民工》里的鞠广大、《手机》里的黑砖头开始的。身为山东临沂人的范明此前曾有过很长一段默默奋斗的演艺过程,逐渐的在舞台上他历练出了特具山东人本色化的表演风格。生活中范明有句口头禅,“阳光灿烂,与人为善”。正是他这样的心态和心境,才会在生活中也上演“纠偏”这场好戏。 邢太军
爱的坚持与修正
当继父,难;当慈爱的继父,更难;当一个敢于纠偏改错又终成正果的继父,难上加难。而范明做到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恐怕除了范明之外,一般人都很难有切身的感受。
相恋之初,范明就对厉玲说:“我不会在意你的过去,我爱的是你这个人。既然爱你,也就会接受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儿子,我会做一名最好的继父。最终,范明用自己无私的爱,花费了10多年的心血将继子培养成了一个健康、阳光、出色的军官。
范明对继子的好,有两个决定因素,其一是:他对妻子厉玲的疼爱,这是基础。其二是:他的宽厚、大度和担当。有一次,两人因装修的事情再次吵架,而厉玲也领教了范明的大嗓门。吵不过他,就一生气跑进卫生间,锁上门坐在马桶盖上流着泪抽起烟。范明隔着玻璃看到后急坏了,他知道厉玲有咽炎,每次感冒都会发烧,平时也从来不抽烟。他一着急抬起脚就踹开了门,一把将厉玲搂在怀里说:“老婆,你生气了可以骂我打我,但不许糟蹋自己,你要觉得难受,我先扇自己两个耳光你解解气!”因为非常爱妻子,他自然会极尽所能地疼爱继子,但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就是范明的性格:宽厚、大度,有一副男人的肩膀。错了,就认,绝不狡赖或冷战。
当范明发现自己对继子的爱,成了溺爱,并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反作用时,范明敢于拿出父亲的疼惜和果断,及时“纠偏”改错,而不是用世俗中的种种顾虑、担心为借口,选择逃避、放弃,这一点尤为可贵。众所周知,亲生父母严教自己的子女,尚且会遭到孩子的逆反、排斥,乃至周围人的议论,更何况非亲子女。如今,继子已成为南京一所军校里最年轻的教官,想必范明会时不时地龇着牙乐上一阵,我相信,这丝毫不逊色于演艺事业带给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真实地用心去爱,不断地坚持,不断地修正,这就是范明教子带给我们的启示。 夯石
入戏与生活
范明既是好演员也是好导演,更是好父亲。三个身份都“好”,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他也经历了无数的磨炼。生活中范明有句口头禅,“阳光灿烂,与人为善”。的确,范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的,他似乎是个永远没有烦恼、永远都会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这就是观众热爱他的缘故吧。有些人入戏太深,戏也演得入木三分,但生活中过得一塌糊涂,何也?有的是太追求名利。每人肩上好像都有一个背篓,在生命的历程中,爱情、事业、家庭、友谊都是装进背篓里的小石子,无法割舍的东西越多,背篓就越沉重。对于背着背篓前行的人来说,累,已经成为生活常态。累,一半因为生存,一半因为攀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容不得人们有太多的思考,而现代人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男人必须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严厉的父亲、优秀的领导、招之即来的修理工甚至服务到位的按摩师,而女人则要是温柔的妻子、贴心的女儿、慈祥的母亲、优秀的烹饪师甚至勤劳的小时工。多重角色的扮演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人们很难不感觉到累,过度负荷带来的,只能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疲惫。因此,面对我们生活中忽然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事就会出轨,车毁人亡。因此,能像范明似的入戏与生活,做生活中的一位好父亲,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冰野 荧屏里黑生活中红
采访中多次见过“黑砖头”范明,在演艺圈他到哪里都是个活宝,幽默、睿智是他给人的印象。他对媒体也很客气、热情,基本上有问必答。每每提到自己的家庭,范明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漂亮的女儿,贤惠的老婆,有出息的儿子,在荧幕里总是扮演黑汉子的范明,生活中是红红火火。
这几年范明很忙,他直言不讳现在是他的黄金时期,所以他把家里的重担交给了妻子,而对于家里人的关心却一点没少。在采访他的时候,他不但说戏,也说儿女,特别是还在上学的女儿,给儿子的未来安排好,他现在也想着女儿,知道孩子上学压力大,却无能为力。从范明的话中,能看出他享受家庭生活,更爱自己的家人。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总能够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感情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不顺利,生活中的不顺利,各种各样的问题,戏中的范明时常扮演黑脸汉子,不是农村民工就是暴发户,他对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能诠释出别样的味道,生活中的范明也是有智慧的人,“不疯癫不成魔”的范明用爱和宽容解决一切问题,他的生活红红火火。 董岩
适当打一下有必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适当打一下还是必要的——读《范明,夫妻携手为父爱纠偏》,深有感触。
它讲的是,范明1997年与有过一段婚史,身边还带着个儿子的厉玲结了婚。婚后,范明为表现自己男子汉的宽广胸怀和对妻子的爱,无论继子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会予以满足。于是,他成为了“模范继父”的样本。然而几年之后,继子在他的极度宠爱之下,却变得越来越自我和没有礼貌。面对这样的局面,范明终于认识到自己那样对继子是不对的,于是,又和妻子一道,对继子严格要求,又把继子教育好了的故事。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还是主张要严厉一些的。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也不是从哪儿听说的,孩子不能打,打了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扭曲孩子的性格。小孩子心智不全,肯定是会做错很多事的,你给讲道理,未必他都能够理解,这个时候,适当的打一下,还是必要的。打是为了什么?无非是想让他怕,因为对于一个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皮肉受苦,更能直接叫他怕的了。有怕就好,因为他下次要再那样干的话,必然要在心里掂量掂量,是不是可以承受得起再挨一次打的后果。
记得大约是在二十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研讨会,与会者都是一些搞教育的专家,会开了三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孩子不是办法,不打孩子也不是办法。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打还是种办法。当然,我也不主张动不动就打孩子,如果你觉得有些道理他还是能够理解的,那就不要打了,说道理就行。但肯定也有这样的情况呀,你跟他讲道理,他却根本不往心里去,屡说不听,屡教不改,再不打,那就是你做家长的不对了。
总之,我觉得对孩子绝不能惯。 木匠
——范明为当好继父这个角色与妻子联手为溺爱纠偏
提起范明,广大观众一定会记起电视剧《手机》,当中的“黑砖头”让“男三号”范明抢尽了王志文和陈道明的风头。范明在《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手机》等电视剧中扮演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喜剧人物。但在生活中,他却充当着一个并不喜剧的角色——继父。俗话说:“继母难当,继父难做。”而范明却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善良真诚,花费了10多年的心血将继子培养成了一个健康、阳光、出色的军官。当然,取得这样的成就,范明是经历过一波三折的。1996年12月,范明与厉玲相识,厉玲有过一段婚史,身边还带着7岁的儿子韩冷。而范明不仅比她小4岁,且从未结过婚。婚后三年,范明对韩冷视如己出,呵护有加,连韩冷那挑剔的生父都无话可说。在家里,他对韩冷溺爱有加。然而,范明没有意识到,就是他这种无原则的爱,在不知不觉改变着韩冷的性格,人性自私、唯我独尊、贪图享受等毛病,渐渐在他身上暴露无余。面对这样的现实,夫妻开始反思,并开始为溺爱纠偏。在范明和厉玲的严格教育下,韩冷的心智比同龄孩子成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萌生感恩之情。2011年6月,韩冷大学毕业,因表现突出,成为大学最年轻的教官。领取第一个月工资后,韩冷将工资袋交给范明和厉玲:“爸妈,没有你们的辛劳付出,我不可能有今天。你们如山的养育之恩我无以为报,以后我将每个月工资都孝敬你们,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范明和历玲虽不缺儿子这点钱,但儿子的反哺之情难能可贵。夫妻俩倍感激动幸福。
“纠偏”来自生活历练
半路夫妻本身就有很多不容易之处,如果再涉及到继子问题,这后爹的角色也就多少有些“半路出家”的感觉了。“黑砖头”范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境况。不可否认,舞台上成功塑造了许多生活小人物的范明,在婚姻生活里同样经历了家长里短一波三折,同样他也做得很出色,甚至可以说比舞台上还出彩。
环保主义者说:“少给孩子一些昂贵的玩具,多给他们一些优质的思想。”但是,今日之社会,反其道行之的父母却很多,例如进入这段婚姻早期的范明。
由于半路夫妻,由于初任继父,范明对继子最大的行动就是溺爱,而且是无原则的溺爱,这大概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范明没有意识到,就是他这种无原则的爱,在不知不觉改变着继子的性格,人性自私、唯我独尊、贪图享受等毛病,渐渐在继子身上暴露无余。继子浑身上下都是名牌,连袜子都是几十元一双的;一家人出去吃饭,他抢过菜谱,点一大桌自己爱吃的菜,根本不顾及他人的口味。好几次,他向同学借钱泡吧,然后编织谎言向妈妈要钱,被母亲识破后,他还顶撞妈妈:“我在外面大方点,还不是给你和爸爸争面子?”范明吃惊地看着继子,心猛然一抖:韩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陌生了?
当然,如今的很多父母还是具有反思意识的,例如范明夫妇。据报道,有一天,范明妻子厉玲来到书房,神态凝重地告诉范明:“老范,将太多的爱堆积到孩子身上,不但会将孩子压垮,还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毒药。孩子的变化,令我很痛心。”范明诚恳地说出了肺腑之言:“小玲,我现在才明白,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见丈夫明白了韩冷变化的症结,厉玲握紧丈夫的手:“老范,你以后对孩子怎么严格,我都不会怪你。咱们联手给孩子纠偏。”
纠偏这个词是个老词儿,以前的人应该对这个词不陌生。范明能说出这个词,与他的过往生活历练是分不开的。观众认识范明,是从《炊事班的故事》里的老高、《武林外传》里的邢辅头、《民工》里的鞠广大、《手机》里的黑砖头开始的。身为山东临沂人的范明此前曾有过很长一段默默奋斗的演艺过程,逐渐的在舞台上他历练出了特具山东人本色化的表演风格。生活中范明有句口头禅,“阳光灿烂,与人为善”。正是他这样的心态和心境,才会在生活中也上演“纠偏”这场好戏。 邢太军
爱的坚持与修正
当继父,难;当慈爱的继父,更难;当一个敢于纠偏改错又终成正果的继父,难上加难。而范明做到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恐怕除了范明之外,一般人都很难有切身的感受。
相恋之初,范明就对厉玲说:“我不会在意你的过去,我爱的是你这个人。既然爱你,也就会接受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儿子,我会做一名最好的继父。最终,范明用自己无私的爱,花费了10多年的心血将继子培养成了一个健康、阳光、出色的军官。
范明对继子的好,有两个决定因素,其一是:他对妻子厉玲的疼爱,这是基础。其二是:他的宽厚、大度和担当。有一次,两人因装修的事情再次吵架,而厉玲也领教了范明的大嗓门。吵不过他,就一生气跑进卫生间,锁上门坐在马桶盖上流着泪抽起烟。范明隔着玻璃看到后急坏了,他知道厉玲有咽炎,每次感冒都会发烧,平时也从来不抽烟。他一着急抬起脚就踹开了门,一把将厉玲搂在怀里说:“老婆,你生气了可以骂我打我,但不许糟蹋自己,你要觉得难受,我先扇自己两个耳光你解解气!”因为非常爱妻子,他自然会极尽所能地疼爱继子,但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就是范明的性格:宽厚、大度,有一副男人的肩膀。错了,就认,绝不狡赖或冷战。
当范明发现自己对继子的爱,成了溺爱,并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反作用时,范明敢于拿出父亲的疼惜和果断,及时“纠偏”改错,而不是用世俗中的种种顾虑、担心为借口,选择逃避、放弃,这一点尤为可贵。众所周知,亲生父母严教自己的子女,尚且会遭到孩子的逆反、排斥,乃至周围人的议论,更何况非亲子女。如今,继子已成为南京一所军校里最年轻的教官,想必范明会时不时地龇着牙乐上一阵,我相信,这丝毫不逊色于演艺事业带给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真实地用心去爱,不断地坚持,不断地修正,这就是范明教子带给我们的启示。 夯石
入戏与生活
范明既是好演员也是好导演,更是好父亲。三个身份都“好”,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他也经历了无数的磨炼。生活中范明有句口头禅,“阳光灿烂,与人为善”。的确,范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的,他似乎是个永远没有烦恼、永远都会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这就是观众热爱他的缘故吧。有些人入戏太深,戏也演得入木三分,但生活中过得一塌糊涂,何也?有的是太追求名利。每人肩上好像都有一个背篓,在生命的历程中,爱情、事业、家庭、友谊都是装进背篓里的小石子,无法割舍的东西越多,背篓就越沉重。对于背着背篓前行的人来说,累,已经成为生活常态。累,一半因为生存,一半因为攀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容不得人们有太多的思考,而现代人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男人必须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严厉的父亲、优秀的领导、招之即来的修理工甚至服务到位的按摩师,而女人则要是温柔的妻子、贴心的女儿、慈祥的母亲、优秀的烹饪师甚至勤劳的小时工。多重角色的扮演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人们很难不感觉到累,过度负荷带来的,只能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疲惫。因此,面对我们生活中忽然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事就会出轨,车毁人亡。因此,能像范明似的入戏与生活,做生活中的一位好父亲,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冰野 荧屏里黑生活中红
采访中多次见过“黑砖头”范明,在演艺圈他到哪里都是个活宝,幽默、睿智是他给人的印象。他对媒体也很客气、热情,基本上有问必答。每每提到自己的家庭,范明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漂亮的女儿,贤惠的老婆,有出息的儿子,在荧幕里总是扮演黑汉子的范明,生活中是红红火火。
这几年范明很忙,他直言不讳现在是他的黄金时期,所以他把家里的重担交给了妻子,而对于家里人的关心却一点没少。在采访他的时候,他不但说戏,也说儿女,特别是还在上学的女儿,给儿子的未来安排好,他现在也想着女儿,知道孩子上学压力大,却无能为力。从范明的话中,能看出他享受家庭生活,更爱自己的家人。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总能够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感情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不顺利,生活中的不顺利,各种各样的问题,戏中的范明时常扮演黑脸汉子,不是农村民工就是暴发户,他对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能诠释出别样的味道,生活中的范明也是有智慧的人,“不疯癫不成魔”的范明用爱和宽容解决一切问题,他的生活红红火火。 董岩
适当打一下有必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适当打一下还是必要的——读《范明,夫妻携手为父爱纠偏》,深有感触。
它讲的是,范明1997年与有过一段婚史,身边还带着个儿子的厉玲结了婚。婚后,范明为表现自己男子汉的宽广胸怀和对妻子的爱,无论继子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会予以满足。于是,他成为了“模范继父”的样本。然而几年之后,继子在他的极度宠爱之下,却变得越来越自我和没有礼貌。面对这样的局面,范明终于认识到自己那样对继子是不对的,于是,又和妻子一道,对继子严格要求,又把继子教育好了的故事。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还是主张要严厉一些的。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也不是从哪儿听说的,孩子不能打,打了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扭曲孩子的性格。小孩子心智不全,肯定是会做错很多事的,你给讲道理,未必他都能够理解,这个时候,适当的打一下,还是必要的。打是为了什么?无非是想让他怕,因为对于一个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皮肉受苦,更能直接叫他怕的了。有怕就好,因为他下次要再那样干的话,必然要在心里掂量掂量,是不是可以承受得起再挨一次打的后果。
记得大约是在二十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研讨会,与会者都是一些搞教育的专家,会开了三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孩子不是办法,不打孩子也不是办法。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打还是种办法。当然,我也不主张动不动就打孩子,如果你觉得有些道理他还是能够理解的,那就不要打了,说道理就行。但肯定也有这样的情况呀,你跟他讲道理,他却根本不往心里去,屡说不听,屡教不改,再不打,那就是你做家长的不对了。
总之,我觉得对孩子绝不能惯。 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