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课文信息量大、词汇多,初中生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应精心设计阅读活动,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关键词】英语阅读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信息量大,词汇多,语法句型多,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的缜密预设,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关注学习者、课程、教材之间的互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学情分析要全面、客观,包括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在本课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教材分析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精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精确、具体,真正体现导教、导学、导测量的功能;教学过程要清晰、有序,包括每一步骤的设计目的、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课堂互动的模式以及所需的时间。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一、要精心设计阅读活动
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活动中能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阅读课文问题设置分为三种类型:阅读前,老师设置预测性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阅读中,设置向导性问题,细节性问题,深层理解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了解。阅读后,设置评价性问题,通过评价性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扩展。
1.阅读前预测性问题的设置。通过标题、通过图画预测文章的内容,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以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 Reading为例: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标题能快速捕捉到文章是关于如何礼貌地求助。然后用PPT将文中两幅插图呈现出来。第一幅图是一个司机微笑着和一个学生正在对话。让学生猜测他们在哪里,这个司机正在问什么,他们说了什么?第二幅图是一个很粗鲁的男人在站台向一个男孩询问什么事情,这个男孩不高兴理睬他。让学生猜测他们为什么不高兴,他们正在说什么? 之后呈现出两幅图中主人公的对话,让学生比较谁的求助方式更好,从而归纳出文章中第二段的main idea:Choice of language depends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situation.
通过对课文新的内容预测,制造一种学生阅读心理上的认知“期待”,使学生渴望通过进一步阅读加以验证。
2.阅读中问题的设置。
以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 Reading为例:(1)First reading,通过阅读段落的首句概括文章大意.让学生回答:What is this article mostly about ? 为了降低难度,可预设三个选项,学生根据段落的首句能快速选出How you should ask for help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situation这个答案。该类问题的设置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梗概。
(2)Second reading.学生在精读后,完成3b.将各段与它的main idea配对。这个环节的问题主要是注重文章细节理解。
(3) 深层理解问题。深层理解是关于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转换环节,是一个由理解语言环节到运用环节的转换过程,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通常应在学生理解了细节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深层理解的问题。此类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逻辑推理型。此类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没有明确表述,要求学生根据有關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二是识别作者语气型。此类问题用以检查学生能否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弦外之音”。
3.阅读后评价性问题的设置。评价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后语言输出能力,以3a为例:让学生讨论:
(1) Where are the restrooms?
(2) I want to go to the library.Where is it ?
(3)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soccer ball?
这三个问题适合哪种场合的请求,并说出更礼貌的请求方式。通过讨论,教师加深和拓展学生对课文主要话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丰富确切。
二、在教学结尾将课堂推向高潮
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新的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种艺术与创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结尾的方法:
1.悬念法。悬念的作用就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课的结尾合理地设置悬念,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老师在每一课结束时都留下悬念,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为其继续学习做了必要的准备。
2.激励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通常在离下课大概10分钟左右,进行男女同学分组竞赛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台前表演课文等等。这些活动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相举手,踊跃发言,这样的结尾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3.迁移法。老师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在上完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简单地复述课文,或将课文设计成完形填空题,或将知识点变成选择题,从练习中体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提高。
总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解惑的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信息量大,词汇多,语法句型多,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的缜密预设,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关注学习者、课程、教材之间的互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学情分析要全面、客观,包括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在本课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教材分析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精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精确、具体,真正体现导教、导学、导测量的功能;教学过程要清晰、有序,包括每一步骤的设计目的、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课堂互动的模式以及所需的时间。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一、要精心设计阅读活动
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活动中能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阅读课文问题设置分为三种类型:阅读前,老师设置预测性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阅读中,设置向导性问题,细节性问题,深层理解问题,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了解。阅读后,设置评价性问题,通过评价性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扩展。
1.阅读前预测性问题的设置。通过标题、通过图画预测文章的内容,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以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 Reading为例: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标题能快速捕捉到文章是关于如何礼貌地求助。然后用PPT将文中两幅插图呈现出来。第一幅图是一个司机微笑着和一个学生正在对话。让学生猜测他们在哪里,这个司机正在问什么,他们说了什么?第二幅图是一个很粗鲁的男人在站台向一个男孩询问什么事情,这个男孩不高兴理睬他。让学生猜测他们为什么不高兴,他们正在说什么? 之后呈现出两幅图中主人公的对话,让学生比较谁的求助方式更好,从而归纳出文章中第二段的main idea:Choice of language depends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situation.
通过对课文新的内容预测,制造一种学生阅读心理上的认知“期待”,使学生渴望通过进一步阅读加以验证。
2.阅读中问题的设置。
以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 Reading为例:(1)First reading,通过阅读段落的首句概括文章大意.让学生回答:What is this article mostly about ? 为了降低难度,可预设三个选项,学生根据段落的首句能快速选出How you should ask for help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situation这个答案。该类问题的设置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梗概。
(2)Second reading.学生在精读后,完成3b.将各段与它的main idea配对。这个环节的问题主要是注重文章细节理解。
(3) 深层理解问题。深层理解是关于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转换环节,是一个由理解语言环节到运用环节的转换过程,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通常应在学生理解了细节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深层理解的问题。此类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逻辑推理型。此类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没有明确表述,要求学生根据有關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二是识别作者语气型。此类问题用以检查学生能否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弦外之音”。
3.阅读后评价性问题的设置。评价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后语言输出能力,以3a为例:让学生讨论:
(1) Where are the restrooms?
(2) I want to go to the library.Where is it ?
(3)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soccer ball?
这三个问题适合哪种场合的请求,并说出更礼貌的请求方式。通过讨论,教师加深和拓展学生对课文主要话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丰富确切。
二、在教学结尾将课堂推向高潮
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新的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种艺术与创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结尾的方法:
1.悬念法。悬念的作用就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课的结尾合理地设置悬念,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老师在每一课结束时都留下悬念,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为其继续学习做了必要的准备。
2.激励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通常在离下课大概10分钟左右,进行男女同学分组竞赛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台前表演课文等等。这些活动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相举手,踊跃发言,这样的结尾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3.迁移法。老师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在上完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简单地复述课文,或将课文设计成完形填空题,或将知识点变成选择题,从练习中体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提高。
总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解惑的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