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智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产物,它与人的知、情、意、行相统一。初中作文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一个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用手中的笔描绘时代的主旋律,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到的见解。写作时,要提升作文的含金量,选材立意时要力争做到真、新、深这三点。
一、真。“真”是指学生作文选材要具有真实性,立意要有真情实感,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切体验,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许多名家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世人传诵的名篇,主要原因是它们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了真话,吐了真情,把思想感情都贯注到了里面。例如:三国时的诸葛亮,感激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赤胆忠心,日月可鉴。这种感天地,泣鬼神的情感冲塞在《出师表》的字里行间。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也就有多宽广。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了解,摄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的景观,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感官,使之能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而辨析自己的感官传达来的感受。
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后,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对这些感性体验作一番理性思辨。在写作过程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思考,情感、体验得不到升华,不可能打动读者,学生一旦自己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积累,写作时就不会去胡编或盗版别人的作品,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人生情感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新。文贵创新。“新”指的是选材的新鲜性和立意的新颖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独特新颖的材料到处都有。
首先,教师平时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新鲜的材料,尤其是各种时事要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全新的“写点”。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日久天长,终会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具有灵活、独特、流畅等特征。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新的立意;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流畅性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
作文要立意新,发散思维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在平时的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要提供和创造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写出新意。例如:我利用“蜜蜂”这一动物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1)蜜蜂采蜜时能帮助花朵传播花粉,使花儿能结果,这能体现它们助人为乐的品质;(2)蜜蜂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要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采集花粉,这体现了它们有锲而不舍、博采众长的精神;(3)蜜蜂和谐的群居生活能体现它们团结互助、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精神;(4)蜜蜂有蜂刺,却不侵犯别人,但人若犯它,它必反抗,这体现了它有誓死捍卫自己主权的精神。由此可见,视点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就能找到新意,就会使文章跳出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泥潭,写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章。
第三,平时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自己的文化积累。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三、深。“深”指的是作文在选材上要具有深广性,在立意上要具有深刻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斑斓多姿的,事物的本质往往隐匿于事物的“皮毛”之内。
为此,我们必须启动“火眼金睛”,透过表面的人、事、物、景,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地去思忖、品位、感悟,“嚼”出真味,从平凡的生活中析出其本质属性,开掘出平凡中的闪光点。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我常常利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做“思维体操”,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有时是我出题,有时是学生自己出题,练就学生用第三只眼睛(心+脑)看人、事、物、景的能力。题型多种多样。比如:出示一字,一个词、一种图形符号,一种实物或一种修辞手法等说一句或几句带有哲理性的话。例如:以“欣赏”一词为题做“思维体操”时,一位学生的感悟是:“欣赏自己而低估别人,这是自傲;欣赏别人而低估自己,这是自卑。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欣赏别人,那么,你会发现世界更美。”类似的“思维体操”持之以恒地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感悟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要充分利用内涵深厚的教材来引导学生感受名家是怎样提炼生活,释放感悟写出不断超越、摒弃小我为大我的文章来。例如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中,作者围绕“记”重点描绘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再从迁客骚人引出进一步的议论,写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
悟到深处,文自深。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升级,感悟就会由肤浅到深厚,由轻飘到凝重,文章的立意自然就深了。
一、真。“真”是指学生作文选材要具有真实性,立意要有真情实感,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切体验,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许多名家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世人传诵的名篇,主要原因是它们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了真话,吐了真情,把思想感情都贯注到了里面。例如:三国时的诸葛亮,感激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赤胆忠心,日月可鉴。这种感天地,泣鬼神的情感冲塞在《出师表》的字里行间。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也就有多宽广。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了解,摄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的景观,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感官,使之能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而辨析自己的感官传达来的感受。
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后,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对这些感性体验作一番理性思辨。在写作过程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思考,情感、体验得不到升华,不可能打动读者,学生一旦自己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积累,写作时就不会去胡编或盗版别人的作品,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人生情感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新。文贵创新。“新”指的是选材的新鲜性和立意的新颖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独特新颖的材料到处都有。
首先,教师平时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新鲜的材料,尤其是各种时事要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全新的“写点”。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日久天长,终会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具有灵活、独特、流畅等特征。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新的立意;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流畅性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
作文要立意新,发散思维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在平时的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要提供和创造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写出新意。例如:我利用“蜜蜂”这一动物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1)蜜蜂采蜜时能帮助花朵传播花粉,使花儿能结果,这能体现它们助人为乐的品质;(2)蜜蜂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要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采集花粉,这体现了它们有锲而不舍、博采众长的精神;(3)蜜蜂和谐的群居生活能体现它们团结互助、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精神;(4)蜜蜂有蜂刺,却不侵犯别人,但人若犯它,它必反抗,这体现了它有誓死捍卫自己主权的精神。由此可见,视点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就能找到新意,就会使文章跳出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泥潭,写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章。
第三,平时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自己的文化积累。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三、深。“深”指的是作文在选材上要具有深广性,在立意上要具有深刻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斑斓多姿的,事物的本质往往隐匿于事物的“皮毛”之内。
为此,我们必须启动“火眼金睛”,透过表面的人、事、物、景,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地去思忖、品位、感悟,“嚼”出真味,从平凡的生活中析出其本质属性,开掘出平凡中的闪光点。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我常常利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做“思维体操”,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有时是我出题,有时是学生自己出题,练就学生用第三只眼睛(心+脑)看人、事、物、景的能力。题型多种多样。比如:出示一字,一个词、一种图形符号,一种实物或一种修辞手法等说一句或几句带有哲理性的话。例如:以“欣赏”一词为题做“思维体操”时,一位学生的感悟是:“欣赏自己而低估别人,这是自傲;欣赏别人而低估自己,这是自卑。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欣赏别人,那么,你会发现世界更美。”类似的“思维体操”持之以恒地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感悟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要充分利用内涵深厚的教材来引导学生感受名家是怎样提炼生活,释放感悟写出不断超越、摒弃小我为大我的文章来。例如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中,作者围绕“记”重点描绘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再从迁客骚人引出进一步的议论,写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
悟到深处,文自深。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升级,感悟就会由肤浅到深厚,由轻飘到凝重,文章的立意自然就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