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潜心探索,深度思考。教学时,教师入“情”,学生才能入“境”。认知活动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构建的生命成长历程,成为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情景融合 资源开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认为:“叫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爱之切而知之深”呢?
以三堂教研课的片段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潜心探索,深度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
一、以情感人——激起“千层”浪花
顾明英老师在执教《在大海中永生》时,先播放视频:随着幽婉而略带忧戚的小提琴乐曲,一幅幅折射现实、反映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震撼。教师再用感人泪下的口吻,深情地说:“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此时此刻,同学们被深深地感染了,这位世纪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定格在了学生的心田,小平同志的伟绩、风范如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上。接着老师缓缓诵读:“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请同学们接着说下去!”(出示:邓爷爷与_____同在,_____。)生1:“邓爷爷与青山同在。”师:“邓爷爷就像大山一样伟岸。”生2:“邓爷爷与日月同在。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生3:“邓爷爷与星辰同在,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人们对邓爷爷的思念。”生4:“邓爷爷与长江同在,长江滚滚东流去,承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生5:“邓爷爷与黄河同在。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祖国母亲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时,教师入“情”,学生才能入“境”。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的情感萌动。顾老师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去撞击学生的兴奋神经,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以此引发他们激越的神思、飞扬的才情、无边的遐思。于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喜怒哀乐如汩汩清泉地从心里流淌出来,从心底涨溢出来;此时师生的生命激情得到最真切、最有力、最感人的碰撞。
二、模拟表演——大放“人文”异彩
陆振芳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片段——师说:“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学们请你们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自己练习)生1:“孟兄,你看这天多蓝,景色多美啊!”生2:“是啊,贤弟!这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生1:“要是我们能长居此地,该有多好啊,可是你今天就要顺江东下了,我真是舍不得啊!”生2:“我也舍不得你啊,不过我相信我们还会再见面的!”生1:“孟兄,说句实在话,自从我结识了你,就一直把你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为了感谢你,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生2:“贤弟,来,干!”(两人举杯共饮)生2:“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生1:“孟兄,小弟我再敬你一杯,愿你一路顺风!”生2:“贤弟,再见,我们后会有期!”……
看着孩子们从初练时的拘谨拙笨到上台表演时的娴熟流畅,我明白了: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要给他们平台、给他们时间,他们会还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次体验,一次经历,一次表演,一次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潜心探索,在深度思考。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疙疙瘩瘩时的羞涩,他们张口结舌时的忐忑,他们口若悬河时的得意,他们表演行云流水时的自信都牵动着你、我、他的情怀。学生“大胆”“自信”,学生“多思”“深思”,他们“思绪驰骋”“情泻江河”,他们神采飞扬,妙语如珠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错误偏差也成了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智慧接受挑战,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认知活动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构建的生命成长历程,成为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
三、激励欣赏——演绎别样风情
执教《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时,曹亚珍老师亲切地问学生:“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师:“太棒了,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还会是本什么课本呢?”生1:“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生2:“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曲春天的歌。”
通红的脸庞,林立的小手,诗一般的语言,多少思绪在飞扬,多少心灵在共舞。虽然身处小小的教室,但老师和同学们已经从生动的诗句中,体察到了大自然的“宽广”“辽远”以及“生命”。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领”者,筋也!即每篇文章的可抓之处!曹老师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高屋建瓴,引领学生走进他们熟悉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片儿童生命自由生长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里勤奋耕作。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走近他们的心灵,在课上唤醒儿童对美的感悟,引领孩子们用美的语言娓娓道来。这样的课堂,让人不禁为孩子们有美的独特视角而欢呼,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而骄傲,更要为孩子们的成长喝彩。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情景融合 资源开发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认为:“叫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爱之切而知之深”呢?
以三堂教研课的片段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潜心探索,深度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
一、以情感人——激起“千层”浪花
顾明英老师在执教《在大海中永生》时,先播放视频:随着幽婉而略带忧戚的小提琴乐曲,一幅幅折射现实、反映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震撼。教师再用感人泪下的口吻,深情地说:“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此时此刻,同学们被深深地感染了,这位世纪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定格在了学生的心田,小平同志的伟绩、风范如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上。接着老师缓缓诵读:“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请同学们接着说下去!”(出示:邓爷爷与_____同在,_____。)生1:“邓爷爷与青山同在。”师:“邓爷爷就像大山一样伟岸。”生2:“邓爷爷与日月同在。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生3:“邓爷爷与星辰同在,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人们对邓爷爷的思念。”生4:“邓爷爷与长江同在,长江滚滚东流去,承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生5:“邓爷爷与黄河同在。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祖国母亲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时,教师入“情”,学生才能入“境”。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的情感萌动。顾老师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去撞击学生的兴奋神经,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以此引发他们激越的神思、飞扬的才情、无边的遐思。于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喜怒哀乐如汩汩清泉地从心里流淌出来,从心底涨溢出来;此时师生的生命激情得到最真切、最有力、最感人的碰撞。
二、模拟表演——大放“人文”异彩
陆振芳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片段——师说:“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学们请你们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自己练习)生1:“孟兄,你看这天多蓝,景色多美啊!”生2:“是啊,贤弟!这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生1:“要是我们能长居此地,该有多好啊,可是你今天就要顺江东下了,我真是舍不得啊!”生2:“我也舍不得你啊,不过我相信我们还会再见面的!”生1:“孟兄,说句实在话,自从我结识了你,就一直把你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为了感谢你,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生2:“贤弟,来,干!”(两人举杯共饮)生2:“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生1:“孟兄,小弟我再敬你一杯,愿你一路顺风!”生2:“贤弟,再见,我们后会有期!”……
看着孩子们从初练时的拘谨拙笨到上台表演时的娴熟流畅,我明白了: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要给他们平台、给他们时间,他们会还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次体验,一次经历,一次表演,一次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潜心探索,在深度思考。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疙疙瘩瘩时的羞涩,他们张口结舌时的忐忑,他们口若悬河时的得意,他们表演行云流水时的自信都牵动着你、我、他的情怀。学生“大胆”“自信”,学生“多思”“深思”,他们“思绪驰骋”“情泻江河”,他们神采飞扬,妙语如珠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错误偏差也成了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智慧接受挑战,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认知活动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构建的生命成长历程,成为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
三、激励欣赏——演绎别样风情
执教《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时,曹亚珍老师亲切地问学生:“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师:“太棒了,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还会是本什么课本呢?”生1:“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生2:“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曲春天的歌。”
通红的脸庞,林立的小手,诗一般的语言,多少思绪在飞扬,多少心灵在共舞。虽然身处小小的教室,但老师和同学们已经从生动的诗句中,体察到了大自然的“宽广”“辽远”以及“生命”。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领”者,筋也!即每篇文章的可抓之处!曹老师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高屋建瓴,引领学生走进他们熟悉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片儿童生命自由生长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里勤奋耕作。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走近他们的心灵,在课上唤醒儿童对美的感悟,引领孩子们用美的语言娓娓道来。这样的课堂,让人不禁为孩子们有美的独特视角而欢呼,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而骄傲,更要为孩子们的成长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