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和老妈同时掉水里,你救谁?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认为问这个问题纯粹是一种找抽的行为。夫妻之爱与父母子女的亲子之爱怎么能相提并论地拿来比较?问这个问题的人,让你为了老公丢掉爹妈你肯不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记忆中,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是电影《原野》。剧中女主角是刘晓庆饰演的金子,跟地主婆婆婆之间有仇,不痛快,所以对着自己的老公,婆婆的儿子焦大星问:“我跟你妈都同时掉水里了,你救谁?”
  即使今天,婆婆和媳妇不是分属两个对立的阶级了,之间也无血海深仇,可是婆媳之间的对立矛盾还是普遍存在着。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几千年来统治阶级以孝道治国的国度里,由于文化传承中的大家庭传统,婆媳矛盾尤其尖锐。表现婆媳矛盾的电视剧《双面胶》轰动一时,火遍大江南北,引起众多“受苦小媳妇”们的共鸣。原同名小说在新浪读书上的留言版上,众多女读者和男读者留下了不同的言论。
  压倒多数的媳妇们认为婆婆猛于虎也,不可同住;而占微弱少数的男读者有的表示老妈不能换,老婆可以换,所以在婆媳矛盾中要讲孝道至上。媳妇们看到这个留言,都纷纷回复说,有种你结婚前把这话跟老婆说,不说就是没种。
  还有个别的男读者更是愤然说要杀了原小说作者六六,因为他女朋友看了这部小说和电视剧后,取消了跟他的婚约。留言达到4万多条,可见婆媳问题在中国是多么触动人心的话题。
  在海外网站的某些论坛中,婆媳矛盾也是永恒的话题,隔三差五就有媳妇上来控诉婆婆的恶行。在海外的环境中,婆婆无论是依附子女移民还是短时间的探亲,因为条件关系不得不跟子女住在同一屋檐下很长时间,而且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使得老人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将眼光盯在小一辈的家庭生活上,拿着放大镜找毛病,不免小刺放成大刺儿,大刺儿放成树枝,两代人的生活和价值理念有很大的差距,未免要唠叨出来。婆婆和媳妇各自不买对方的帐,让做儿子/老公夹在中间两头为难,情商高一点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情商低的小事化大大事化成大爆炸,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什么隔门骂架掌掴媳妇的事都发生在海外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搞得警察出动都有可能,耸人听闻。
  归根结底,就是女人是天生家庭的动物。两代女人,尤其是婆婆总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总想着做家庭的女主人,在自己家里说了算不算,还跑到儿子的家里来指手画脚。这媳妇理所当然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凭什么在自己家里说了不算要听婆婆的话。这是领导权与控制权的争夺,是两个女人对于家庭内话语权这个阵地的争夺。
  中国的婆婆们总是有这样的思想——认为儿子家就是自己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古道今皆是如此,现代中国社会丢失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她们忘记了儿子长大了就要独立生活,跟另外一个女人成家立业,共同组成家庭。那个新的家庭,有儿子的一半,也有媳妇的一半,谁都不能百分之一百地说了算,何况你这个局外人的婆婆?
  那么老外们就没有婆媳矛盾吗?有一次我跟一个老外说起中国的很多夫妇因为婆媳关系离婚的,那老外居然冲我点头:“这里也有因为IN LAW关系离婚的。”
  天啊,我听见自己眼镜掉到地上的声音一一看来婆媳矛盾是全世界的难题呀!原来我听不少外嫁的姐妹们说,嫁给老外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婆媳矛盾。误区,无知者的误区!
  以下引用一段来自网络的调查结果: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许多妇女把婆婆视为婚姻带来的、摆脱不掉的怪兽,她们几乎宁可做任何事情,包括去看她们最怕的牙医,都不愿与丈夫的母亲共处。
  10月24日是婆婆和岳母日(Mother-in Laws Day),专门报道问题的Mllage玩网站编辑选在这个时候做婆媳关系研究,却意外地发现反对婆婆的情绪出奇强烈。调查结果显示,有51%女性宁可留在家里打扫,都不愿听婆婆唠叨;36%宁可去看妇产科医生,30%宁可去当陪审员,28%宁可把时间拿来报税或抽牙齿神经,都不愿去探望婆婆。
  这个网站的记者Kelly Wallace说:“婆媳关系很复杂和火爆。婆婆可能干预夫妻关系或他们如何照顾子女。这种问题很受我们的女性记者关注,很多人对婆婆表示不满。”她说,“这么多女性如此坦白表明她们几乎宁可做任何事情,也不愿与婆婆共处,让我们感到惊讶。”
  这项研究也发现,有28%女性表示她们与婆婆关系不好或非常恶劣。有76%妇女宣称她们绝不向婆婆寻求教养孩子的意见,83%绝不就人际关系向婆婆请教,94%绝不就她们的性生活向婆婆求教。当然,仍有与婆婆相处融洽的妇女,接受调查者就有6%表示她们会就性生活向婆婆征求意见。
  当被问及她们希望有怎么样的婆婆时,17%选择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6%选择电视真人秀节目明星KrisKardashian Jenner,9%选择共和党政治明星莎拉·裴林,7%选择谐星李佛丝(Joan Rivers)。
  “关于老婆和老妈同时掉水里,你救谁?”这个话题,在国人圈子里比较火爆,但是好像在外嫁圈子里答案却出奇的一致。有几个外嫁的姐妹回家问老公,除了一个表示这个问题是个陷阱,拒绝回答,还有一个表示谁靠得近能先救谁就救谁以外,压倒多数的洋老公们表示要先救老婆,因为老婆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人。还有一个外嫁的朋友,她的老公需要帮助的人的名单排列顺序是:老婆,老妈和前妻。
  我觉得造成中外男人选择上区别的最大原因是文化传统所造成的道德压力不一样。国人几千年孝道为先,连皇帝老子都不能例外。皇帝登基,第一件事是将自己的老妈和嫡母先尊为皇太后。如果皇帝不听太后的话,太后只要拿出一句“不孝”,就能把皇帝儿子压个半死,搞不好还要下罪几诏。中国的二十四孝故事,很多什么埋儿奉亲,卧冰求鱼,割股疗亲,都是以违背人性来强调对父母的无条件地顺从,这种顺从是单向的,无道理好讲且不可逆转的。
  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没有“孝”这个概念。孩子是父母代上帝抚养看管的子民,成年后要脱离父母独自跟另外一个女人成立家庭,而这个女人是男人的肋骨,是上帝为他创造的。西方父母子女之间讲“爱”,这爱是双向的,有条件的,有道理可讲的。
  所以西方即使有婆媳关系的矛盾,也没有中国人那么深那么复杂。一般他们认为,一个男人成年了,特别是结婚后,就脱离原生家庭自组家庭,一般不会有父母要求跟子女同住,跟父母同住的年轻夫妇被大家视为怪异。当然,有年老行动不便的父母需要照顾那是另外一回事。
  西方人认为,在婆婆家,婆婆是女主人;在媳妇家,媳妇是女主人。在谁家里谁说了算,一般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我问过几个外嫁的姐妹,她们自己经历或者听说过朋友的婆媳矛盾。有一个中国女人嫁了魁北克的一个法语家庭,这个婆婆对来自东欧和中国的媳妇都有歧视,挑起很多家庭矛盾,导致这女人跟丈夫一度分居。不过最终这对夫妇还是决定不离婚,重新和好。
  我的一个朋友嫁给一个本地爱尔兰裔,婆婆独身一个人,手脚灵便,已退休,而朋友和老公都工作,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当婆婆让儿子媳妇带着孙子们去看她的时候,媳妇要求老公让婆婆过来看他们,他们出路费,这样在经济上更合理,时间上更充裕。她老公认为她说的很有道理,最终婆婆坐着火车来看望儿子媳妇。他老公没有认为让退休的婆婆过来看他们就是不孝。
  最后,你要是问我对“老婆和老妈同时掉水里了,你救谁?”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的意见是,我对人性不是那么乐观,很可能这个男人谁也不救先自己保命要紧,所以女人最好不要指望他们来救,还是自己练好游泳,能够自救。
  如果有男人来问我,他掉到水里去我会不会救他,我这么回答一个大男人,哪能指望女人来救?学游泳去!
其他文献
方德浩:“自投罗网”来当兵    方德浩,1988年生于上海,7岁随父母移居狮城。当时由于英文不好,读书很辛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才慢慢适应这里的学校生活。就在那时,方德浩的父亲却被公司派回上海工作。母亲仍带着他在本地住了3年多,直到他读完小六,才举家搬回上海。那时方德浩已经考完小学会考,以不错的成绩被武吉班让政府中学录取。    喜欢新加坡多一些    方德浩是挥泪离开新加坡的。到上海后他的中文又
期刊
提及美国,总会让我们不禁回想起曾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对于很多人而言,美国是自由和民主的化身,移民美国,生活在美国,奋斗在美国,是他们心中的一个梦。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新一轮的资产增值,去年移民新政频
期刊
第一名:子女教育    重视教育的传统使中国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不惜一切,成千上万的家庭每年花费十几万人民币供子女到海外求学。与此相比,移民子女读书的成本则低得多。加拿大实行12年的免费教育,大学虽然收费,但不过每年1、2万人民币,而且学生可以申请到每年数万元的无息贷款。如此算下来,从中学到大学,一个子女可以节省数十万的学费。因此子女教育当之无愧地成为移民的第一目的。    第二名:本人教育  
期刊
如果决定了留学,该考虑什么呢?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只是单纯地把希望寄托在留学这一步,没有把留学和就业的关系理清楚,造成了留学的盲目性。事实上,留学专业与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由于留学成本的高昂,在专业选择上,要比在国内上大学时更加慎重。    别跟风盲目学商科    国内大约有一半的孩子留学时会选择商科,不过留学专家并不赞成大家扎堆读商科,因为国外这类人才多,而现在国内这方面的海归人才也逐渐多起来,
期刊
新加坡风光绮丽,终年常绿,岛上花园遍布,绿树成荫,素以整洁和美丽著称。近年来新加坡的留学优势逐渐凸显,尤其是去年其他西方国家调整移民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新加坡作为黄金跳板来就业和移民。  新加坡如此热门,到底是哪些方面吸引了广大学子呢?    一、新加坡距离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近,签证容易获得,在机票价格上具有优势。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国家,也是犯罪率最低国家之一。由于新加坡人口
期刊
近些年随着国内的研究生升学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国学习硕士课程渐渐成为国内本科毕业生一项非常好的选择。  澳大利亚与国际接轨,其优质教育体制、丰富的专业,特殊的地理人文及留学本身被赋予的人才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所接受。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到澳洲学习硕士课程。如何让自己的留学之旅从容不迫,完美启程?  众所周知,国内大学的毕业时间是六七月份,而澳大利亚大学的
期刊
今年新政频出,随着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提高移民门槛,便将移民申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美国EB-5项目以资产要求宽松、审批速度快捷等诸多高性价比优势受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人群的聚焦和追捧,它也无疑将成为2011年移民市场上一块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市场需求旺盛,因此美国投资移民正进入一个高潮期。然而,在选择和办理美国投资移民的过程中,申请人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本人想借此机会向各位读者作以解析。 
期刊
民以食为天    美国的娱乐活动并不多,对于中国人来说,则更是有限,于是剩下的也许就是吃饭最能激发大家的兴趣了。美国的人工很贵,所以终归不能总在外面吃饭,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自己做着吃。因为雷有车,所以会经常带着大家集体到中国超市购物。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几个朋友买菜还真是各有各的特点。  JAY是出了名的健忘,对待她买的食物也是如此,所以她只能买些可以开瓶即吃,或者极容易处理的食物。否则她会迅速忘
期刊
爱与和平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它就深藏于每个普通人的心中。一位欧洲哲人曾义正辞严地说过:“没有一场战争,是所谓正义的战争。”  圣诞翩然又至,笔者对圣诞的肺腑之感是阅读1914年战壕中的圣诞情。圣诞居然令前线敌对的双方,一夜间化干戈为玉帛,人性的光芒融化了冰冷的铁丝网。  1914年圣诞前夕,一战战场上英军与德军的战壕间距不过数百英尺,军事对峙中间的缓冲带称为“人迹绝迹区”,就是这一方“咫尺天涯”,1
期刊
其实,去新西兰之前,我一直在选择是去南方的“花园之城”基督城还是到北方的“千帆之都”奥克兰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决定到奥克兰,是听说奥克兰是兼有自然风光和都市生活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可以为不同性格的人提供不同的生活空间,我想天性爱热闹的我可能会适应那里的生活吧。  初到奥克兰我就被他独特的异国风韵所倾倒,它没有北京的帝王之气,没有上海的商业之气,也没有深圳的现代之气。在这个“白云的故土”,“世界上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