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均指标也称统计平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指标,我们经常用它来衡量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和比较不同总体的发展水平。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的计算和运用此指标我们会得出一些虚假甚至错误的结论,为了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特撰此文,本文还提出了正确运用和计算平均指标时应该遵循的五条原则。
关键词:统计数据;平均指标;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F22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121-01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平均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综合指标之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平均指标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假象”,换句话说,有些时候平均指标会“欺骗”我们。
假设有10个穷人各有1元钱,1个富人有12元钱,求这11个人每人平均有多少钱,我们会求出平均每人2元钱。那10个穷人每人手里“多”了1元,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我们就会被自己计算出的或看到的平均指标所“欺骗”,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呢?
一、必须注意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同质性
同质性,就是社会经济性现象的各 -O位在被平均的标志上具有同类性。各单位之间的差别,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被平均的只是量的差异。马克思指出:“平均量始终只是同种的许多不同的个别量的平均数。”如果各单位在类型上是异质的,特别是从社会关系来说存在着根本差别,这样,平均数不仅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反而会歪曲事实,掩盖真相,抹煞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别,它只能是“虚构”的平均数。所以科学的平均指标应建立在分组法的基础上,借助于分组法来区分不同性质的总体,然后就同类总体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
二、平均指标要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
平均指标确实能反映某种事物的一般水平,在比较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情况时能消除规模大小的影响,是衡量其差距的重要指标。但只依据平均指标来评价事物的优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总体内部各单位标志值具有差异,有高低、大小、多少之别。就总体而言,平均数背后隐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有的差距不大,有的则相差非常悬殊。总体内部各单位标志值差距悬殊的平均數就掩盖着尖锐的矛盾,让人们感到不真实。所以,在反映具体问题时,除了列出总平均指标外还应把总体内部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差距摆出来,要列出平均差异大小和差异的相对程度,即要测定标志变异指标。
三、必须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根据同质总体计算的平均数是总平均数,它说明总体各个单位的一般水平,在统计分析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仅看总平均数还不能全面说明总体特征,因为总体单位之间还存在其他一些性质上的差别,有时被总平均数所掩盖。为揭示一些重要差别,还必须注意各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别对总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即需要按反映重要差别的标志把总体单位分组,计算组平均数,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例如,某地甲、乙两村粮食产量情况见下表:
某地甲、乙两村粮食产量情况表
从表中总平均数看,甲村粮食每公顷产量为9240千克,乙村为8500千克,甲村高于乙村,这样能否断定甲村粮食生产好于乙村呢?这就需要从组平均数来分析了。从组平均数来看,山地、丘陵地和平原地的每公顷产量甲村都低于乙村。这表明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乙村作了努力,精耕细作,产量高于甲村。那么为什么总平均每公顷产量甲村高于乙村呢?原因在于甲村条件好,90%是平原地和丘陵地,其中平原地占40%。相反,乙村平原地仅占25%,近一半的土地是山地。总平均数把不同条件的生产水平的播种面积结构上的差异给掩盖了。可见,总平均数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为了全面而科学地分析,必须以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四、必须注意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把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在同一总体中,既有先进部分,也有后进部分,不能满足于一般状况。如果在分析研究时,只掌握一般情况而忽视个别情况,不注意发现先进,找出后进,促使后进转化,就会犯错误。所以,为了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应用平均数时,需要结合个别典型事物,研究先进和落后的典型,发现新生事物,加以总结推广,推动事物的发展。
五、必须注意应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平均数的重要特征是把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掩盖了各单位的数量差别及分配状况,因此,要用分配数列来补充说明平均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够遵循上述五个原则正确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就不会被平均指标所“欺骗”。
关键词:统计数据;平均指标;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F22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121-01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平均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综合指标之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平均指标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假象”,换句话说,有些时候平均指标会“欺骗”我们。
假设有10个穷人各有1元钱,1个富人有12元钱,求这11个人每人平均有多少钱,我们会求出平均每人2元钱。那10个穷人每人手里“多”了1元,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我们就会被自己计算出的或看到的平均指标所“欺骗”,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呢?
一、必须注意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同质性
同质性,就是社会经济性现象的各 -O位在被平均的标志上具有同类性。各单位之间的差别,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被平均的只是量的差异。马克思指出:“平均量始终只是同种的许多不同的个别量的平均数。”如果各单位在类型上是异质的,特别是从社会关系来说存在着根本差别,这样,平均数不仅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反而会歪曲事实,掩盖真相,抹煞现象之间的本质差别,它只能是“虚构”的平均数。所以科学的平均指标应建立在分组法的基础上,借助于分组法来区分不同性质的总体,然后就同类总体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
二、平均指标要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
平均指标确实能反映某种事物的一般水平,在比较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情况时能消除规模大小的影响,是衡量其差距的重要指标。但只依据平均指标来评价事物的优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总体内部各单位标志值具有差异,有高低、大小、多少之别。就总体而言,平均数背后隐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有的差距不大,有的则相差非常悬殊。总体内部各单位标志值差距悬殊的平均數就掩盖着尖锐的矛盾,让人们感到不真实。所以,在反映具体问题时,除了列出总平均指标外还应把总体内部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差距摆出来,要列出平均差异大小和差异的相对程度,即要测定标志变异指标。
三、必须注意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根据同质总体计算的平均数是总平均数,它说明总体各个单位的一般水平,在统计分析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仅看总平均数还不能全面说明总体特征,因为总体单位之间还存在其他一些性质上的差别,有时被总平均数所掩盖。为揭示一些重要差别,还必须注意各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别对总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即需要按反映重要差别的标志把总体单位分组,计算组平均数,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例如,某地甲、乙两村粮食产量情况见下表:
某地甲、乙两村粮食产量情况表
从表中总平均数看,甲村粮食每公顷产量为9240千克,乙村为8500千克,甲村高于乙村,这样能否断定甲村粮食生产好于乙村呢?这就需要从组平均数来分析了。从组平均数来看,山地、丘陵地和平原地的每公顷产量甲村都低于乙村。这表明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乙村作了努力,精耕细作,产量高于甲村。那么为什么总平均每公顷产量甲村高于乙村呢?原因在于甲村条件好,90%是平原地和丘陵地,其中平原地占40%。相反,乙村平原地仅占25%,近一半的土地是山地。总平均数把不同条件的生产水平的播种面积结构上的差异给掩盖了。可见,总平均数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为了全面而科学地分析,必须以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四、必须注意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把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在同一总体中,既有先进部分,也有后进部分,不能满足于一般状况。如果在分析研究时,只掌握一般情况而忽视个别情况,不注意发现先进,找出后进,促使后进转化,就会犯错误。所以,为了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应用平均数时,需要结合个别典型事物,研究先进和落后的典型,发现新生事物,加以总结推广,推动事物的发展。
五、必须注意应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平均数的重要特征是把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掩盖了各单位的数量差别及分配状况,因此,要用分配数列来补充说明平均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够遵循上述五个原则正确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就不会被平均指标所“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