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执行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础和中心环节。2001年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还是课时安排、时间分配等,比以往的课程更能彰显以社会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执行依然面临着课程执行的“门第”之见、课程执行量的缺失、课程执行质的缺失的困境,极大地影响着课改目标的实现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课程执行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课程执行疲软的原因所在,即,教育管理者缺乏教育使命感、教师专业理想缺失、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足,提出转变教育理念,为国家的未来而管理;提升教师专业化,为国家的未来而教;倡导素质教育,为国家的未来而学是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执行;现状;对策
  课程执行是指学校将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以及课程实验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时安排、时间分配在学校具体落实的过程。2001年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精神,要求课程的设置既要坚持以社会为本的价值取向,也要彰显以学生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价值取向,从而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面临一定的困境,极大地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笔者从课程执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现状,探讨其原因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门第”之见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本没有主科与副科课程之分,但学校、教师、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小考、中考为指挥棒,功利性地把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分为主科课程和副科课程,对主科课程,学校重视,教师投入,家长关注,学生努力;对副科课程,学校轻视。教师敷衍,家长忽视,学生应付。上海曾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中,把课程整体分解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三大类,令人担忧的是,重视主科课程也只是关注基础性课程中与中考相关的科目,如工具性科目中的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科目中的物理、化学,与中考无关的基础性课程如劳动技术等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扩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更处于一种疲软状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恰恰是要注重学生特殊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却把这些课程视作副科课程,课程执行带有明显的“门第”之见。
  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量的缺失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量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开设的缺失,尤其是和升学无关的课程缺失比较大。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为例,据资料表明,只有23.44%的学校完全执行了国家课程方案,没有开过校本课程的学校达到29.69%,没有开设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达到43.75%;二是开设课程课时的缺失。根据课改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虽开设了规定的所有课程,但课程课时能够得到保证的依然是与升学有关的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科目。在义务教育阶段,周课时数占学科课程周总课时数的50.82%(五四学制)、50.42%(六三学制),与中考无关的课程课时却经常缺失。以初中阶段的音乐课为例,它是国家规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必须开设的基础型课程之一,但只有在初中一、二年级时或多或少地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歌声,一到初三,音乐课就只停留在课程表里,课堂上歌声荡然无存,音乐课早被与中考有关的课程所占据,尤其是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探究型课程,要么是课表里虽有,但课堂上却没有;要么是课程表里和课堂上都没有,课时缺失相当严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量的缺失,有碍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碍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有碍于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
  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质的缺失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质的缺失主要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质量的缺失。1996年,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围绕四个方面来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与我国2001年启动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国的课改也是要通过开设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储备学生的学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价值观的迷失,教育行为的偏离,导致开设课程的教学质量缺失,课改的目标难以实现。以美国中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历史作业为例,通常教师会让学生读反映相关题材的小说,看历史纪录片。比如,教师讲完“珍珠港事件”这段历史后,教师先布置学生读相关小说《广岛》,再安排学生看纪实片《珍珠港》,从多角度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去图书馆查资料,网上下载相关图片,看纪录片谈感受,没有捷径可走。但国内的历史课,只需要一盏灯,一本书,背到深夜12点,考试可能就会过关。历史年代和史实固然要记住,但在美国,不动脑子不动手是很难完成作业的。笔者在此处援引美国中学的例子,绝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觉得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历史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和美国PK一下吗?尤其是那些与应试教育无关的课程,其教学质量更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各方面的。
  二、制约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主要因素
  1.教育管理者缺乏教育使命感
  使命感是人对一定社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据使命感的含义,可以把教育使命感理解为教育工作者对一定社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教育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在当今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教育管理者的教育使命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学识、技能;具备相应的能力、修养,使他们真正拥有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7届国际教育会上所言:“确保所有青年人有个性、公民意识和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管理者恰恰缺少了这种教育使命感,不少管理者功利心厚重,在课程执行的实践中,缺乏以开拓和创造未来为目标的教育使命感,更关注与小考、中考有关课程执行带来的显性效果,即追求高升学率,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者,忽略那些与升学无关的课程执行带来的隐性效果,成为素质教育的阻碍者。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再提高工程,如何对教师培训内容与模式进行创新是教师培训部门迫切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要更新培训观念,树立“大培训观念”,变封闭式培训为开放式培训;二要运用多种培训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尝试“研训一体培训”,让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协助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用为最终目的进行教师培训,进一步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工具之一,因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会为学生日后的识字和阅读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
如今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不在学生,而在教师,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的生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得到了保证,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来了,老师却大批量的流
近年来,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怎样使他们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 要:大学生已经成为众多网民中的主体,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如何进行?拓展新空间,到网上去做好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当前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的新要求。对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新的视角论述了“网络党建”这一具有时代与战略意义的党建新课题及其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  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兴起的我国高等职
摘 要:现代社会教学手段变得多种多样,如何把握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式教学模式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如何合理运用呢?就此谈了认识。  关键词:兴趣;层次;效率;理解  我于2004年毕业,刚毕业时虽然有电脑教学,但是那时还不是很普及,上多媒体课必须到特定的教室进行,而且还需要申请,不是很方便,但是最近几年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也禁不住诱惑,开始不断地采取多媒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