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益进步的社会生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事业更深刻更全面的思考。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多栖发展的人才去推动时代进步与社会变革。类型各异的院校在顶层设计上不同程度地聚焦于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上,以期获得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在职业能力视域下高职院校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显得愈发重要,只有如此高职语文才能与时俱进,实现高质量育人成效。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井喷态势,各大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数量,处在多方位的教改浪潮中。纵观整个高职教育改革,针对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尚不成熟,更多地集中在素养提升和文化传承上,对语文职业能力的关注较少。时至今日,尚有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习得语文,且其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而言并无多少裨益,但实际并非如此。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属性,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与精神境界,又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更侧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符合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特别重视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因此高职语文必须顺应教改浪潮,与时俱进,从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展开教学改革,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适应新时代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
造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落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属于公共课程,学时设置较少,人文知识实用性弱,是可以被替代的学科。而且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一定的技能,就能够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成就,成为专业的人才[1],这才是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所在。可见语文课程在职业教育的夹缝中生存,而这种认知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只有专业课程才是重要的,语文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而如此浅薄地看待问题对于学生的人生道路来说也是不利的。
事实上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区别于专业课程,其实用性和影响力是一个慢慢显现的动态过程,在学生漫长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它在无时无刻不再发挥着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所带来的变化是细微的、绵长的、悄无声息的,是在短时间内无法预估和衡量的;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也并非水火不容,相反两者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和语文课程形成合力更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成就高质量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
顶层设计上高职语文不受重视,而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固化更是阻碍语文课程发展的壁垒。高职语文存在很大的缺陷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着莫大的关系[2],很多教师在教学前未能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新时代及社会岗位技能的关系,导致教学内容脱离时代,陈旧滞后,并且很少涉及综合实践能力,致使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遑论获得实际的提升。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但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没有发挥出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的先进优势,甚至于很多院校没有为学生配备相应的学习设施。硬件条件的缺失、教学方法的滞后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一个现代化的课堂和新鲜的学习体验,在陈旧老化的教育中消磨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导致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智识水平无法提高。
二、职业能力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坚定教改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思想决定了行为。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实质提升,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方式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意识,尤其在顶层设计上凸显对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为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提高与岗位的匹配度,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专题讲座或研讨活动,向教师与学生讲解实际案例,让他们认识到语文课堂改革在职业能力上的改变和成果,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3]。同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通过培训、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先进的教改理念,科学把握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方向,潜心挖掘,言传身教,确保“学”与“教”同向同行,引领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与语文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语文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智慧课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极具科技感的信息设备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和更新,不同岗位对于从业者的信息化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在高职语文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励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设备,提升个人竞争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VR技术、中国慕课等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课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上传教学资源,搭建课程体系,记录学生学习轨迹与教师授课进度,设置论坛或答疑板块,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同步沟通,增强互动。
(三)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
职业能力除了包含专业技术技能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在高职院校鲜少设置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这是高职教育的漏洞和不足,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可以职业素养的提升上弥补这一缺陷,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些与职业能力提升相关的素质,还可以掌握部分专业知识[4]。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筛选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相关的语文授课内容,春风化雨般将人文知识与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对自身进行调整,不断进步[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育人目标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更要全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高职语文要在方方面面推动教学改革,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改革浪潮,紧跟时代脉动,更新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对社会实际岗位的深入研究,探寻出语文学科与岗位技能相匹配的元素,为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婷.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6):146-147.
[2]李雯.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1):7-8+20.
[3]杨静.基于职业能力视角下的语文教学改革[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45.
[4]邬昕.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性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19(10):59.
[5]刘康民.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154.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井喷态势,各大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数量,处在多方位的教改浪潮中。纵观整个高职教育改革,针对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尚不成熟,更多地集中在素养提升和文化传承上,对语文职业能力的关注较少。时至今日,尚有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习得语文,且其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而言并无多少裨益,但实际并非如此。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属性,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与精神境界,又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更侧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符合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特别重视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因此高职语文必须顺应教改浪潮,与时俱进,从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展开教学改革,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适应新时代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
造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落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属于公共课程,学时设置较少,人文知识实用性弱,是可以被替代的学科。而且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一定的技能,就能够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成就,成为专业的人才[1],这才是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所在。可见语文课程在职业教育的夹缝中生存,而这种认知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只有专业课程才是重要的,语文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而如此浅薄地看待问题对于学生的人生道路来说也是不利的。
事实上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区别于专业课程,其实用性和影响力是一个慢慢显现的动态过程,在学生漫长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它在无时无刻不再发挥着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所带来的变化是细微的、绵长的、悄无声息的,是在短时间内无法预估和衡量的;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也并非水火不容,相反两者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专业课程和语文课程形成合力更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成就高质量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
顶层设计上高职语文不受重视,而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固化更是阻碍语文课程发展的壁垒。高职语文存在很大的缺陷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着莫大的关系[2],很多教师在教学前未能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新时代及社会岗位技能的关系,导致教学内容脱离时代,陈旧滞后,并且很少涉及综合实践能力,致使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遑论获得实际的提升。
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但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没有发挥出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的先进优势,甚至于很多院校没有为学生配备相应的学习设施。硬件条件的缺失、教学方法的滞后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一个现代化的课堂和新鲜的学习体验,在陈旧老化的教育中消磨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导致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智识水平无法提高。
二、职业能力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坚定教改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思想决定了行为。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实质提升,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方式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意识,尤其在顶层设计上凸显对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为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提高与岗位的匹配度,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专题讲座或研讨活动,向教师与学生讲解实际案例,让他们认识到语文课堂改革在职业能力上的改变和成果,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3]。同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通过培训、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先进的教改理念,科学把握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方向,潜心挖掘,言传身教,确保“学”与“教”同向同行,引领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与语文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语文教育改革的育人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智慧课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极具科技感的信息设备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和更新,不同岗位对于从业者的信息化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在高职语文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励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设备,提升个人竞争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VR技术、中国慕课等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课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上传教学资源,搭建课程体系,记录学生学习轨迹与教师授课进度,设置论坛或答疑板块,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同步沟通,增强互动。
(三)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
职业能力除了包含专业技术技能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在高职院校鲜少设置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这是高职教育的漏洞和不足,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可以职业素养的提升上弥补这一缺陷,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些与职业能力提升相关的素质,还可以掌握部分专业知识[4]。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筛选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相关的语文授课内容,春风化雨般将人文知识与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对自身进行调整,不断进步[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育人目标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更要全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高职语文要在方方面面推动教学改革,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改革浪潮,紧跟时代脉动,更新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对社会实际岗位的深入研究,探寻出语文学科与岗位技能相匹配的元素,为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婷.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6):146-147.
[2]李雯.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1):7-8+20.
[3]杨静.基于职业能力视角下的语文教学改革[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45.
[4]邬昕.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性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19(10):59.
[5]刘康民.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