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语文教师应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
下面,我就谈谈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析词品句渗透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即“文眼”,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渴望。
二、指导朗读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
如教学《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思考讨论渗透法
语文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
如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长沙的秋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關键词句,如染、透、争等;当学生对长沙秋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推敲文中的重点字词,以深化对长沙秋景的热爱。这样,一幅美丽的长沙秋景图不但带给他们感官上的慰藉,而且让他们在心灵中激发起热爱自然的炽热之情,再由此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
四、作文教学渗透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再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不自自主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谈谈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析词品句渗透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即“文眼”,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渴望。
二、指导朗读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
如教学《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思考讨论渗透法
语文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
如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长沙的秋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關键词句,如染、透、争等;当学生对长沙秋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推敲文中的重点字词,以深化对长沙秋景的热爱。这样,一幅美丽的长沙秋景图不但带给他们感官上的慰藉,而且让他们在心灵中激发起热爱自然的炽热之情,再由此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
四、作文教学渗透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再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不自自主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