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新语文课程资源观 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课程资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明确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指出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使以往单一、封闭的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局面,转变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究、合作,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信息,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并对语文学科的自身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意义。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突破教室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承者,教材是唯一的学习资源的旧有课程资源观,使课程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性走向生成性、由静态守成走向动态发展,让课程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一、倡导广泛阅读,拓展课程资源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又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体现了对广泛阅读的重视。教师应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要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书非借而不能读”,除了每两周一次的阅览课,还鼓励学生交换书籍阅读,交换书籍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的板报上专门辟有“读书角”版面,刊载学生的读书心得;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素材,裁剪粘贴或抄录下来。在学生阅读、摘抄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学生善于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名言警句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流传甚广,让学生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并加以记忆,在言谈、写作中能加以运用,这既符合新教材加大文言文学习比重的要求,又使学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在课堂进行阅读指导、分析或鉴赏,往往要深入文本而又超越文本,需引入大量的课外教学资源,否则,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就事论事、单调乏味,很难将语文课堂激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随机收集一些精要或经典性的教学资源,诸如经典案例、文学故事、历史史实、名段名篇、名人名言等等,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使语文教学彰显左右逢源、活力四射以及高品位的文化底蕴的特质。
  二、面向社会生活,挖掘课程资源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生活中、社会中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所缺少的是发现“资源”的眼睛。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课程资源属于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以及现有发展的基础和差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根据各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有利条件,选择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效的资源和素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和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使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当地的图书馆,学生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教师还可以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在教学新知识或者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课文时,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或体验,才能便于接受新知识或进入作者的感情深处。然后由学生自觉构建新的意义系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最后一课》等文章,都以儿童的视觉来回顾童年世界的生活片断。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提示、解读以及提问等师生互动环节,激活他们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儿童的视界和心灵去领悟文章的微妙之处,这无疑是成功教学的举措,其关键在于发掘出每个学生心中潜在的课程资源,并在学习中得以有效利用,从生活出发走向文本,从文本中回归生活,这一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无可替代的。倡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并将其写入文章中。这种做法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往往感到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我们在推行这种做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习作,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做法的实效。
  三、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
  网络课程资源指的是基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共享方式出现的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络等网上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因特网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建立的局域网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机遇,为学生创设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信息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无孔不入地涌入我们的生活。然而,博大的网络资源,往往又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教师要转变理念和视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为语文教学所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尤其适用于主题教学模式。例如:规劝学生要注重自身修养时,我爱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劝诫学生为人处事要谦让时,我爱用“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鼓舞学生时,我爱用“地阔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教育学生要有远大抱负时,我爱用“少年心事当拿云”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讲胸襟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钢”或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弘扬爱国精神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等等这些诗句在适当的场合我都会加以利用。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课本上看不到的,堪称千古绝句,学生掌握了以后将会终身受益。网络课程资源浩如烟海,这些都足我从网上《中国最有气势的诗句》和《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中搜集到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概念难点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在阐述了教学难点的含义之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概念难点;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小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我国小学
目前,我国的部分语文课堂仍然处于重感悟、轻写法的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在我看来,备课中确定好需要读写结合的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为学生安排课堂小练笔,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互动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素养。“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沈大安如是说。这里,“写”不仅是模仿写法、创造迁移,也是在过程中还原语境、深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落实课标“读整本书”的要求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适宜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点燃读整本书的热情,给学生创设读整本书阅读的情境,切实地让整本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读前巧推荐,引发阅读期待  1. 书名引好奇之心。有些书的书名一看就让人无比好奇,继而产生一探究竟、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如《无字书图书馆》,一看书名,就会使人产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又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重视手与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探索能力,并通过物理教学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探索;想象力;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什么是“细读”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茅盾先生强调了“读”和“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也就是通过仔细、详细地读,对文本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从而引发对语言的敏感,感知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读出课文背后的深意,感悟言语背后的智慧,唤醒学生的言语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二、如何“细读”  教师在语
期刊
摘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一特点,职业学校应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技能的操作、态度的培养、模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实践型教学的训练和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等途径,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455    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文化学习基础薄弱,在中学阶段,他们已是学习困难生,对学习没兴趣,才选择去职业
摘要过去我们常用传统式课堂教学,化学中的实验一一演示,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灌输式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很高,这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  探究式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活动----思考、质疑、辩论、总结、论证、实验,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学习探讨问题的科学方
摘要:新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其中的情感教学提升到了不可没有的地位,给予全新的定位。在课程教学的设计要求上,教师始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主旋律不动摇,因为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还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关键词:文本情感;情感教学;审美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语文文本是情感的坚实土壤  语文文本以语言为物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