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美学的现实边界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苏荷美学”和“美学空调”的概念出发,探析美学概念在当下社会被误用与滥用的现象。然后,文章从无知无畏、附庸风雅和指鹿为马三个方面分析美学误用与滥用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学术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视角出发,探讨了解决美学误用与滥用的方法。
  【关键词】美学语境;审美教育
  一、美学:一个当下被误用与滥用的概念
  美学,这一概念已经被当今社会误用与滥用了。为了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将美学研究成果更好的应用于现实生活,需要厘清美学的现实边界。为此从“苏荷美学”与“美学空调”两个概念出发,探讨美学这一被当下误用和滥用的概念。
  “苏荷美学”是源于台湾的一个培训机构。其教学的核心目标一是创造,二是美学。但实质上,它只是盗用了美学之名,无论是从教学的目标,还是课程设计,与美学都没有关系。“苏荷美学”是一个对美学概论误用与滥用的典型。“美学空调”是格力推出了一款空调产品,它滥用了美学的语言。“美学空调”的美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概念,是对美学语言滥用的又一个典型。事实上,当今社会对美学语言的误用与滥用远不止上述两个例子。美学的误用和滥用现象已经变得日益严重,对人们认识美学,以及美学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1]。为此,需要深入分析美学误用和滥用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應的解决方案,以还原美学概念的真谛。
  二、探析:无知无畏、附庸风雅与指鹿为马
  无知无畏、附庸风雅与指鹿为马等现象是导致当下语境中对美学的误用与滥用的根本原因。下面将详细论述这些现象对美学误用与滥用的危害。
  无知无畏:许多人无畏于世,是因为无知,没有知识束缚,敢想敢说敢干,由此成就一番事业的也不在少数。古人说不知者不为过。不知者,可学,可教,亦可自己揣摩积累,由不知而知。知识浩如海洋,源于众人创造,各人取舍不同,大相径庭,有人视为知识的,也有人可能视为粪土。尽管如此,对知识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态度,那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明不知却以为自知,那便是无知。然而,当今社会,许多人尚未对美学有一定认识,却对美学作品或美术创作缺乏敬畏之心。例如,马云先生的“书画作品”拍出了3600万港币的天价。虽然马云先生是电商领域的专家,但是并未接受系统完善的美学训练,这种对美术作品和创作的随意性是一种无知无畏,也造成了当下语境对美学的误用与滥用。
  附庸风雅:美绝对不是附庸风雅,美绝对不是听听音乐,看看画就好了,而是跟生命最底层的碰撞,跟自己生命最本质的底层的碰撞。一个人对于看画虽然一无所得,却能高谈阔论,说这幅画如何精神博大,如何能体现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精神。这种事已是惯见熟闻了。时下附庸风雅的人与日俱增,美学家,其他学术领域的专家,甚至在企业家的广告上也能看到他们的产品盗用美学之名做附庸风雅之事。这种附庸风雅的现在普遍存在于当今的美学界,是造成当下语境对美学的误用与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指鹿为马:当代语境中,存在许多所谓的专家言论,这些言论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将低俗美学称之为高雅艺术。这些言论扭曲了美学标准,且言语中常有咄咄逼人之势,似乎强迫人们接受其观点。在今天的美学系统中,这个话语权主要表现在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评定上。美术作品的意义是一个权力话语系统所给予的,观众的解读永远是无力的。所以,“指鹿为马”这种荒诞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非常有效。人人都知道,艺术家不应当成为权力话语的工具,但是,艺术的权力系统可以让艺术家甘愿沦为话语的工具。指鹿为马的现象在美学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有的人创作的美术作品,原本是丑怪恶俗,乏善可陈,却偏偏被一些所谓的专家给予很高评价,甚至于吹得神乎其神,以此混淆是非,扰乱视听。这种指鹿为马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美学作品的理解,也造成当下语境中对美学的误用。
  三、学术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探析学术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是解决美学概念误用与滥用的根本措施,能够使得美学回归其本质,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生活服务。
  (一)学术训练的必要性
  美学训练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美学概念的理解,并能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学误用与滥用的辨别能力,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学术训练之目的简单说,就是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怎么在为期四年的本科时间里逐渐形成独立研究的能力,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该学科的内容和学术技能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对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一定的努力,而不仅仅毕业后成为艺术圈子、艺术市场的简单的从业人员。
  目前国内对美术学科的学术性训练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很多美术教材仅陈述中外美术史的知识(以介绍时代 画家 作品为主),不太涉及知识本身的形成背景,不太教学生自己做研究怎样入门,而研究生阶段基本依靠自学,准备毕业论文和写作论文的时间占用了太多对本学科论著的研读和研究角度的深入思考的时间,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自身对学科的了解不太全面,只关心和自己论文题目有关的研究;二是国内外中国美术院校和同学之间缺乏沟通。美术专业之间交流甚少,缺乏学术讨论平台;第三,中国美术的教学缺少其他人文学科的交流,未能充分从其他学科吸取营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术学专业需要积极加强与文史哲等领域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跨学科的协同学术训练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美学的认知,避免美学概念的误用与滥用。
  (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从审美教育的发展历史看,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审美教育都对人类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起着重大作用,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完美人才的塑造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对人的培养,从而防范对美学概念的误用与滥用。
  (1)审美教育与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现实世界中人的活动多是满足自身感官的各种需要,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人对审美客体的感性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主体通过感官感知美的事物,逐渐形成审美心理,再通过审美心理的感化反向影响个体行为,由此循环达到身心的融合、心理的平衡协调,从根本上净化人的内心,并间接的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的开展[2]。审美教育促使人感性认知的提升,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依靠感官感知才能进行,从具体形象、声音、气息、味道中体验美好的事物,所以感性认知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桥梁。审美客体首先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经过大脑的深加工(即应用审美教育的方法论进行美的审视),进而形成审美判断和评价,最终按照美的想象和自由的意志改造审美主体,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识。在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性认知,使人的感性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审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主体性不仅表现在主体感性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在主体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的过程中,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仅仅作用于人的感性认知领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人的精神理想的升华。作为不同形式的审美实践,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虽各有自己的领地,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人类文化的不同反映,正是由于送种关系的特殊性,才使得主体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而生动[3]。审美教育的目的也在此,为了让人们通过精神审美价值的熏陶和感染,使主体性对于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并随着不断扩大的视野,寻找到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表现在许多个人身上就是拜金思想的不断升级,人受控于金钱或是物质利益,让整个社会变得追名逐利。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使内心的黑暗、污垢被洗漆,当美好的事物重现,心灵得到净化,崇高的理想就得以树立、内在精神情操得升华。通过审美教育促使人身心的健康、自由发展是众多西方美学家共同的观点,而它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受到我國教育界及美学界认可,审美教育可以重树人类精神理想,特别是十八大来,追逐中国梦的理想在我们整个国家如火如茶的进行。中国梦是我们审美的理想,也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如果每个人都怀揣融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个人理想实现为一体的梦想,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就会不断前进、积极健康发展,个人也会受益于整个社会的良好环境、秩序,逐步实现自己全面发展的梦想。
  (3)审美教育与人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受,审美是一种丰富人类知识、促进人们想象力和提升人们创造力的特殊力量。审美活动首先始于审美感受,即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喉、肌肤等)观看、龄听、品味、触碰,在大脑中形成最本真的感性认知,然后再根据经验的加工获得审美感受。审美教育首先要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如果没有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知能力,就不可能进行丰富的审美实践[4]。例如一个人如果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不到壮丽之美、对古老建筑群感受不到气势恢宏之美、对社会活动感受不到和谐之美、对家庭生活感受不到幸福之美,那么他就不可能对诗歌中描述的意境美、对音乐美术中表现出的创作美有充分感知,因为人类认知的发展首先源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然后才能升华到意识层面,最终达到知与意的融合。其次,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鉴赏就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辨别、评价审美对象,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特别是在社会活动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审美主体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从本质上判断事物的根本属性,不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懂得只有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事物才是美的事物。再次,审美教育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审美教育更高一级的目标,因为人们感知、鉴赏美的事物,目的在于创造更多美的事物[5]。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想象的目标,二者又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其人格的不断完善,即人自身本质力量的不断提升,包括智力的提高、体力的充沛、道德的升华、情感意志的解放等等。完美的人格塑造在于构建良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不是先天自然而成的品质,而是经过后天审美教育的熏陶才形成的,假如我们接收各类丰富的艺术作品,文化水平必然会提高,心理感知必然丰富,就可以促进我们审美能力的提高[6]。其实审美教育就是审美心理的构建,形成于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美的对象感受于心灵深处,激发起审美的力量,间接影响智力和道德情感。审美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心理和塑造人的人格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美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启真、储德共同作用于人的教育。审美作为自由、自主地感受,最能激起人性本真、自然的情感,用最真实的表达来阐述生命的真巧,这是“以美启真”;审美又作为明辨是非的杠杆,会以不计代价的付出开启人性之善,实现道德理想人格,这是“以美储德”。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从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出发,德育发展历史悠久,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记载学校教育的道德教化作用;智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不同院校通过不同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先进科学文明;体育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之后也蓬勃兴起,并为祖国体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习得德、智、体、劳的同时,应当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自我审美情趣、创造有审美价值的事物,融理性判断与感性认知、伦理道德与自由个性为一体,实现每个个体美妙、美好的梦想,共同创造整个国家积极、奋进的中国梦。
  综上所述,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美学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杜绝美学概念误用和滥用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叶碧.大学审美文化教育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宋元林等.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9.
  [3]李剑.教育审美与教育批判:解脱现代性断裂对民族教育发展的困扰[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杰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3卷第1期),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5]刘康著,李辉,杨建刚译.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他们的西方同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冯婷.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D].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中自然角是环境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要,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条件,介绍了在幼儿园幼儿角的创设方法。  【关键词】幼儿;自然角;过程  自然角是幼儿园活动室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易吸引孩子们去观察和探索的活动区。我们常常在自然角里摆花、养鱼,目的是要让孩子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生长变化。虽然幼儿能够认识一些花草或给动物喂食,但很少有深入的探索研究,更多的是无目的的短暂观察和
期刊
【摘 要】同一绘画内容,加入青花瓷的中国风元素会出现风格迥异的作品。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的给予幼儿以自由,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眼、手、脑去欣赏、去发现 、去创造。这样让幼儿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加喜爱中国文化。  【关键词】创意;美术;青花;兴趣  各种天真、幼稚的涂鸦的幼儿绘画都是幼儿借以表达内在情感与思绪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传递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
期刊
【摘 要】如何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尤其是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因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混龄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中,我发现混龄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在试验中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教师在幼儿园混龄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关键词】混龄游戏;教师指导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革
期刊
【摘 要】安全教育主要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安全教育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幼儿的安全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心,教育工作者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关键词】沟通;认识;保护技能;伤害  让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相应的主题活动安排来丰富幼儿安全知识,从家园共育、消除安全隐患来阐述正确开展小班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从事混龄教育三年以来,从新生入园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如何有效缓解入园分离焦虑以及教师对平行班和混龄班新生分离焦虑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小结。  【关键词】分离焦虑;混龄  每年的九月,幼儿园的门口会挤满了焦虑的家长们,幼儿园里面哭声一片,老师们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抱着这个哄那个,这样的情形在三年前我还记忆犹新,但是自从我们幼儿园开设了混龄班之后,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状况得到了
期刊
【摘 要】布艺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优秀民间艺术浸润美术课堂,让生活艺术和课堂教学相融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艺术创新精神。巧手布艺进课堂,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激发其创新能力,享受DIY的乐趣,增添美术课堂情趣。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艺养智,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关键词】布艺;美术课堂;乐趣;创新  学校教育要全面发展和提高
期刊
一、包容一切的四种爱  (一)四种爱  读文《四种爱》让我很震撼,路易斯深情分析了什么是爱,这些爱分别是什么的观念。在四种爱书后的英文标注(Affection、Friendship、Eros、Charity)。事实证明四个英文名字比中文更能够代表作者的意思,并且更有助于理解这本书。作者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分析的非常透彻,以层层剥开华丽的外衣去探究真实的人性。爱有很多种,在前面作者最先告诉我们的是需求
期刊
【摘 要】园长作为幼儿园的法人代表,在幼儿园的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可以说,园长的管理水平,决定了幼儿园管理的成败,幼儿园的管理质量,又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所以,作为幼儿园园长,应努力承担起自己应有的工作职责,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关键词】办园思想;办园行为;管理技巧;家园联系  园长对于幼儿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期刊
幼儿泥工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手工活动。泥工教学不仅能锻炼幼儿手指的协调性、灵活性,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对提高幼儿审美力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泥工教学在一般人看来,只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玩具制作和自我娱乐的形式,因而泥工教学往往带有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加之有的教师嫌摆弄泥团弄脏衣物,班级人数较多等诸多因素。教师要上一节泥工课,就感到特别的费时费力,通过多年来我
期刊
【摘 要】人们常说: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幼儿的写生教学是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生教学的熏陶和培养,使孩子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使孩子在学习、认识、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和对人的亲切感。  【关键词】户外写生;幼儿教育;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发现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