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作带点“文学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它能陶冶情操,能带着学生在成长中感悟生活、与人交往、学会观察与思考,甚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往往有些学生写的文章干瘪,缺少血肉、缺少情感与思想。尽管近年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写作”的理念,使学生习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学生习作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习作中仍然少了一点“文学”的味道。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更多一点形象,更多一点情感,更多一点思想呢?
  一、语言表达的文学化,增添情感味
  情感表达,是我们进行生活习作的重要目的之一。缺乏情感的文章,文字表达会显得苍白,毫无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情”,并能按着儿童天生的、自我的情绪表述出来。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重视生活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努力将生活语言转变成文学化的语言。例如新课标三年级要求:“观察动物、植物”,有一位学生用日记体形式写了这样一篇习作《毛毛虫日记》。
  毛毛虫日记
  2010年6月1日
  今天,我终于出生了。
  2010年6月2日
  我参加了盛大的洗礼。吃了许多许多的叶子。
  2010年6月9日
  我开始上学,我们的老师超漂亮,她有一对大翅膀,她居然会飞!
  2010年6月10日
  今天,我忘带零食,饿得肚子咕咕叫,只能把书包吃了。
  2010年7月1日
  我在草地里享受美味。
  2010年7月25日
  我开始学习跳远,从一片叶子跳到另一片叶子上。
  2010年8月1日
  我过生日,忘记说了,我的生日每月都过的,餐桌上添了不少菜,同伴们全都来了,大家吃叶子,喝花蜜,好棒!
  2010年8月30日
  我去参加派对,虽然我不会跳舞,可是我仍然拼命地扭着屁股,装样。
  2010年9月29日
  我渐渐地入睡,打起呼噜来……
  2010年11月1日
  我醒来了,我发现自己在一个黑房子里,不能动。
  2010年11月2日
  我从黑房子里钻出来,我居然变得和老师一样,哈哈,我也有一队花翅膀啦。
  2010年12月31日
  我开始帮助花朵传播花粉。
  2011年1月1日
  新的生活终于开始了!我感觉生活真美好。
  学生充分利用日记体的特点,分段分行,格式灵活,阅读者可以随着毛毛虫生活的变化快速向下阅读,一路惊喜。更有意思的是,1月1日是新年的开始,毛毛虫的新生活也开始了,这是小作者刻意安排的,真是一个有心的学生。作品表现的内容是知识性的,同时也表达了小作者正确的观点,当毛虫变成蝴蝶开始传播花粉的时候,小作者发出“新的生活终于开始了!我感觉生活真美好。”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学生“劳动着,快乐着”的观点,全文叙述简洁有趣,充满了想象力,读来轻松自然。
  二、主题确立的文学化,开阔习作思路
  习作,训练的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学生多向思维的思考习惯。内容先于形式并决定形式,好的思路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方法,确立文学化的主题思路,并将作文教学划“零”训练,再进行“零整结合”,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文学味。
  例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例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解析如下:
  从上述两例的解析可以看出:“有的……有的……”是一个基本句型。这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到的是先有“定式”,再行突破,有了作文的框架结构后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体裁、多种的表达方式记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将学生的习作加以润色,使其“文学味”十足。
  三、情节构思的文学化,情感一波三折
  写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谋篇布局要讲究悬念。在小学阶段,“三段式”的创作练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三只鸡》的故事:国王从三只鸡当中选一个当公主,评判根据是谁下蛋最漂亮。第一只鸡生了个又大又白的蛋。第二只鸡下了个彩色的蛋。第三只鸡下完,都呆住了,请学生猜她下了一个怎样的蛋?——方的彩色的蛋(第三段一定要让人出其不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就是在一次一次的故事环节中,将自己的观点渗透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奇妙。如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描述了他的《三次表演》:他扮演课本剧《龟兔赛跑》中的那棵“树”,第一次表演时过于重视、过于紧张竟然跟着龟兔一起跑了,被伙伴埋怨了;第二次表演,这棵“树”被其他演员被绊倒了,被老师批评了;第三次,“树”竟然在舞台上睡着了,反而演出大获成功。一个小小的故事,却随着故事三个层次的推进,真实地透露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此外,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小说、诗歌、散文甚至绘本,让学生尝试写一点连载小说,引导学生学习一点电影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描绘富有诗意的生活、富有思考的生活,让学生的习作写好、写真、写饱满,写得富有血肉、富有情感与思想。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诗意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
岁末,香港教师代表团来我校参观、交流,提出要听一节口语交际课。我建议学生把为庆祝校庆五十周年而编的《展望百年校庆》的小册子,作为礼物送给香港小朋友,请代表团的老师们转交,并以此为话题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以下是课堂实录。    一、向客人问好    师:今天,有许多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听课。作为小主人,对他们的到来,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欢迎。  生:我们要感谢他们的到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写作基于阅读,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教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既不断掌握阅
和谐课堂是教师追求的课堂境界。和谐课堂不仅扎实有效,而且智慧灵动;不仅当时让人怦然心动,而且日后回忆起依然韵味无穷。如何使课堂达到和谐状态呢?笔者认为要铺好如下三块“基石”。    一、“师本和谐”的基石    教师与文本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它来自教师对文本的钻研与思考。教师的研究深度与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应该研究文本的语言特色。能够选入教材的文章,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原先急剧变迁的生产领域和生活世界发生了更巨大的变化,不同世代之间在观念、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程度正在加大。然而,在出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爱意”满堂中,学生放胆交流  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在这种平等、宽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迸发火花,实现教、学、做合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鼓励,在鼓励中才能挖掘潜力
当今世界,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由于电子文件所使用的磁介质和光介质载体与纸质材料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
著名作家席慕蓉在《美的导师》一文中写道: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为此,本文将从生活的视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