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培养 道德品质 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小学生是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如何,既直接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又将对我过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处在个性逐步形成`趋向定型的成长时期,而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小培养。
   一 课程人性化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以往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要想让儿童从小就有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道德,我们首先就要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即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现编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两本教材就很贴近儿童的生活,需要教师重视并好好钻研`运用,结合身边的事例对儿童进行设身处地的教育,受到良好的品德启蒙。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知识的局限性,他们对道德品质概念的认识十分抽象,我们教师要一方面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领悟道理。例如:一个学生打碎了一块玻璃,事后还不以为然,老师知道后,先不忙直接批评他,而是先从工人、农民伯伯们工作的艰辛说起,谈到学校每一份财产的来之不易,然后再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其道理。这样,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赔了款。而且,从中明白了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道理。
   小学生一般都很活泼,富有朝气,但都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我们做教师的则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处处关心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他们。例如:我们班有一个顽皮的学生,一次骑车行至叉道,因此人较多,该生一时慌忙犯规而撞伤了一位老妇人。我闻讯赶到现场,立即把老人送往医院,并主动掏钱给老人买来营养品,老人见此情景,忍痛回家了,而那个顽皮的学生,却一头栽在我的怀中哭了很久很久。事后,这个孩子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学期结束他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表明教师只要情感投入,学生一定会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
   三、在各种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
   德育决不是品德课的专利,学校要将德育课深入到各种教学,各种活动及各类人员的共同行动中去。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内容。对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作出有益的指导,对学生的行为实践大有裨益。
   比如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几乎每篇课文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求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如小学一年级的诗歌《平平搭积木》,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在教学中,老师要适时启发和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另一篇《小熊住山洞》讲述了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住在山洞里。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本身就是学习的楷模。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必须做到。我在班级中制定好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有违反的行为,我引导学生用班级的《行为规范》,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令学生心悦诚服。对待学生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对行为较差的个别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正面教育,以"春风化雨"滋润他们的心田,感化他们幼稚的心灵。
   五、加强家校的合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道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对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个别家长对孩子过度放任自流,任其娇横无礼。孩子把这些不良的道德品质带到学校,给学校的教育加大了难度。因此,我们学校把家校的互动工作摆在前位。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班主任经常去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开通教育信息网的"家校通"短信箱等渠道,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能反馈到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措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对我们的教育工作非常支持,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儿童的道德思想观念是关系国家的前途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而教师又是他们的直接影响者和教育者,因此,教师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必须立足于现实,稳抓稳打,从点滴入手,从小事着眼,循序渐进,才会有效果,我们的学生才会一代胜一代。担起他们应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 《数字化生存》
其他文献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线,是做一个社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感恩教育使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别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他们从小爱别人,帮助别人。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让我们先来看两组镜头:   镜头一:   今天,妍妍的妈妈一来幼儿园就向我"告状",说双休日她与女儿逛超市。她看中了
期刊
【摘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颖开头引趣法,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起到在玩中学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
【摘要】 1. 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2. 课堂严肃活泼,学生快乐学习。3. 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氛围。4. 教学联系实际,拓展学生思维。5. 切实联系时政,增强直观效果。   【关键词】 寓教于乐 导入 快乐学习 主体 实际 思维 时政 直观      众所周知,传统思想品德课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对学生整齐划一,对知识设置铁板一块,教学模式呆板生硬,课堂死气沉沉,强调死记硬背,这种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挥发油对致敏哮喘豚鼠抗原攻击后对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5(IL-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
【摘要】 本文结合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指出现实实施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探究活动课 问题反思      自从政治探究活动课开设后,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由于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备课浅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政治探究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浅"、手段"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