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能够服务公众,规范政治经济生活秩序,推动社会发展造福一方。而一旦被滥用,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可能产生寻租的冲动,必然会导致腐败。笔者所在的质量管理部门,掌握着公司采购、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判定以及考核权。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履行好质量管理职责,防止权力异化,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有效运行,进而推动产品实物质量持续改进,值得深思。
一、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管理、检验把关职权的实践
近年来,质量管理部在推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增强员工质量意识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加大考核和否决力度;建立工序质量评价机制,参与对各工序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和改进;对采购产品实施“双卡” 和“稽查”检验制度,加大对党员的监督制约和部门、工序间制衡等等。但不可否认,外界对质量检验队伍的党员存在着一些有失偏颇的评价:工作轻松,权力大,吃拿卡要。不排除这种现象在极个别党员身上出现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位置摆不正、把关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偏向性操作等现象确有存在,这些现象对产品质量检验的权威和党员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由于各部门职能衔接的原因造成产品质量检验权弱化甚至失控,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但检验方法还停留在落后水平上导致的质量检验权非正常扩大,很简单,检验水平越落后人为影响因素越大。在笔者工作的检验站,对原料不合格品的监控就处于尴尬状态,名义上有权对进厂原燃料进行处置,制止不合格原料转入下道工序,但由于车皮周转、调度计划、料场容量等客观原因难以跟生产、运输、计量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协调机制,所以对原料不合格品的处置难以优化到位。
二、规范党员行使“质量检验权”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要在广大质量管理党员队伍中长期坚持开展权力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正确履行检验职权的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党员队伍作为企业生命线上的把关者,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维护企业市场形象,怎样把权力转化为推动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對在全体质量管理党员队伍中开展权力观教育而言应该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推进权力观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管理的职权是全体柳钢职工赋予的,是为公司生产经营大局服务的,是用来维护柳钢利益——也就是维护我们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这就是正确的权力观。
在实施权力观教育中,要注意区分和破除两种不同的错误观念,一种是受外界评击最多的“老子天下第一”本位主义,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行为后果,轻则不能为生产提供良好的服务,阻碍质量信息渠道的畅通;重则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以岗谋私,对抱有这种观念的党员,要注重做好经常性的教育管理,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同时辅以严厉的制度威慑,使他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回归正确位置。另外一种就是不太为外界所了解的“无为”消极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前面所提的各部门职能衔接协调不好造成检验权的弱化,它产生的后果就是直接打击了党员队伍检验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退化。对这种思想要耐心地做好引导,在承认职能缺陷基础上,教育大家正确认识越困难条件下越要充分行使现有职权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检验权威观念。
思考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从技术和制度层面完善质量管理手段,制约党员检验权滥用,是推进产品质量检验职权规范运行的关键。
检验技术装备水平滞后于生产发展,肯定会造成人为因素的增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必然使不轨之徒有机可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对党员和检验过程的管理监督制度,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装备水平替代手工操作,从而遏制检验行为的随意性和检验权的恶意扩张乃至滥用。近年来,质量部为规范党员的行为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给全体质量检验党员带来了极大振撼,危机感陡升:实施了大宗原燃料“双卡”制度,强力的监督机制有效地遏制了“黑箱操作”;引入科学严谨的先进标准检测方法,融合进现场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中,弥补了装备水平的不足。笔者所在的检验站,为了遏制党员操作的偏向性,制定了《检验员廉洁从检考核制度》等管理措施,在检验制样设备方面,一批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先进检验设备陆续投入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偏差和不受控的行為。
思考三:提高全体党员质量参与意识,加强质量检验部门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是监督检验职权规范运行的保障。
质量参与意识较之质量意识提升了一个层次,它倡导的是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参与到质量改进中去这样一种观念。在我们公司部分党员身上质量意识都稍显淡薄,更何况质量参与意识,因此在一些生产岗位中出现只要产量不讲质量,漠视质量管理人员反馈的产品质量缺陷信息,忽视质量改进意见,藐视检验权威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这种现象必然削弱了检验权的效应。反过来,检验人员的权威受挫,久而久之必定产生消极心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随之下降,你不要质量,我懒得把关,长此以往,难保不陷入恶性循环。产品质量一旦失控,我们企业的生存将如何保证。要从根本上革除这种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只要产量、不计质量,以产量论英雄”的落后观念,需要我们公司上下作大量的、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一、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管理、检验把关职权的实践
近年来,质量管理部在推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增强员工质量意识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加大考核和否决力度;建立工序质量评价机制,参与对各工序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和改进;对采购产品实施“双卡” 和“稽查”检验制度,加大对党员的监督制约和部门、工序间制衡等等。但不可否认,外界对质量检验队伍的党员存在着一些有失偏颇的评价:工作轻松,权力大,吃拿卡要。不排除这种现象在极个别党员身上出现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位置摆不正、把关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偏向性操作等现象确有存在,这些现象对产品质量检验的权威和党员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由于各部门职能衔接的原因造成产品质量检验权弱化甚至失控,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但检验方法还停留在落后水平上导致的质量检验权非正常扩大,很简单,检验水平越落后人为影响因素越大。在笔者工作的检验站,对原料不合格品的监控就处于尴尬状态,名义上有权对进厂原燃料进行处置,制止不合格原料转入下道工序,但由于车皮周转、调度计划、料场容量等客观原因难以跟生产、运输、计量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协调机制,所以对原料不合格品的处置难以优化到位。
二、规范党员行使“质量检验权”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要在广大质量管理党员队伍中长期坚持开展权力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正确履行检验职权的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党员队伍作为企业生命线上的把关者,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维护企业市场形象,怎样把权力转化为推动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對在全体质量管理党员队伍中开展权力观教育而言应该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推进权力观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管理的职权是全体柳钢职工赋予的,是为公司生产经营大局服务的,是用来维护柳钢利益——也就是维护我们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这就是正确的权力观。
在实施权力观教育中,要注意区分和破除两种不同的错误观念,一种是受外界评击最多的“老子天下第一”本位主义,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行为后果,轻则不能为生产提供良好的服务,阻碍质量信息渠道的畅通;重则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以岗谋私,对抱有这种观念的党员,要注重做好经常性的教育管理,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同时辅以严厉的制度威慑,使他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回归正确位置。另外一种就是不太为外界所了解的“无为”消极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前面所提的各部门职能衔接协调不好造成检验权的弱化,它产生的后果就是直接打击了党员队伍检验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退化。对这种思想要耐心地做好引导,在承认职能缺陷基础上,教育大家正确认识越困难条件下越要充分行使现有职权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检验权威观念。
思考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从技术和制度层面完善质量管理手段,制约党员检验权滥用,是推进产品质量检验职权规范运行的关键。
检验技术装备水平滞后于生产发展,肯定会造成人为因素的增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必然使不轨之徒有机可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对党员和检验过程的管理监督制度,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装备水平替代手工操作,从而遏制检验行为的随意性和检验权的恶意扩张乃至滥用。近年来,质量部为规范党员的行为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给全体质量检验党员带来了极大振撼,危机感陡升:实施了大宗原燃料“双卡”制度,强力的监督机制有效地遏制了“黑箱操作”;引入科学严谨的先进标准检测方法,融合进现场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中,弥补了装备水平的不足。笔者所在的检验站,为了遏制党员操作的偏向性,制定了《检验员廉洁从检考核制度》等管理措施,在检验制样设备方面,一批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先进检验设备陆续投入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工操作带来的人为偏差和不受控的行為。
思考三:提高全体党员质量参与意识,加强质量检验部门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是监督检验职权规范运行的保障。
质量参与意识较之质量意识提升了一个层次,它倡导的是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参与到质量改进中去这样一种观念。在我们公司部分党员身上质量意识都稍显淡薄,更何况质量参与意识,因此在一些生产岗位中出现只要产量不讲质量,漠视质量管理人员反馈的产品质量缺陷信息,忽视质量改进意见,藐视检验权威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这种现象必然削弱了检验权的效应。反过来,检验人员的权威受挫,久而久之必定产生消极心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随之下降,你不要质量,我懒得把关,长此以往,难保不陷入恶性循环。产品质量一旦失控,我们企业的生存将如何保证。要从根本上革除这种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只要产量、不计质量,以产量论英雄”的落后观念,需要我们公司上下作大量的、长期的基础性工作。